
杨生曦(1940年9月12日-2004年4月11日)系张沟东院十八世朝栋公之次子。国营洛宁县全宝山林场医生。
他生在动乱岁月,家里人口较多,岁耕种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自幼便砍柴、割草、锄地、放牛,帮助父母艰苦度日。
解放后,响应祖国号召,18岁便投身山区林业工作。通过"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于1958年3月,成为洛宁县全宝山林场医务室一名医生。从此“救死扶伤,服务民众”成为他的信念,为职工、为群众医病救人,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跑遍全宝山的角角落落,一干就是三十余年,深得林场职工和山区群众好评。
全宝山海拔2094.3米,是洛宁境内最高的山峰。临峰顶有古庙一座,常年隐浴在云雾之中,空山鸟语,人迹罕至。群峰峥嵘,巨木遮天,林场场部就设在东、西两岔交汇处的宽坪,是大山褶皱中罕见的一席平地。鼎盛时期有职工500余人,贪婪地蚕食着蕴量丰富的原始森林。成垛、成堆的木材,由部队的解放牌大卡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支援国家建设。伐木、修路,打铁、炒菜,人声鼎沸,免不了有个头疼脑热、蜂蜇蛇咬、跌打工伤的,四、五个医务人员忙得手忙脚乱。
由于小时候奶水不足,杨生曦个头不高。他有高小毕业文化,年轻可造,被选送到县医院培训了几个月,就仓促上岗了。整天背着急救药箱,跟着老医生跑前跑后的忙乎。他生性机敏,又勤奋好学,出现场、细观察,啃书本、记笔记;人多事情就多,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几位老医生也乐得悉心培养指导,巴不得有个好的替手。
日月似水,光阴如梭。时间不长,手脚勤快、随叫随到、服务热情的“小杨医生”,就在全林场小有名气。
卫生室有一位中医世家出身年近六十岁的姓朱医师,临床经验丰富,望闻问切,彻透老道,添减组方,恰如其分。病人一到现场,他就留神其体态走势、察言观色、看舌品脉,病人不用开口,就能把你的病情症状、病源起因,说得一清二楚;然后,组方开药,药到病除,灵验的很;按摩、推拿、刮痧、针灸、拔火罐,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生曦把朱医师奉为神明,恩同再造,鞍前马后伺候得捏捏贴贴,朱医师亦把生曦当成关门弟子,视为己出,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倾囊托出。师徒二人朝夕相处,几年下来尽得真传。当然,其他的几位医生都是从各医院选调来的精英,藏龙卧虎,也各有特色专长、独门绝技。
生曦跟着这些师傅们屁股后头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晨昏与共,受益匪浅。广收众家之长,凝聚德艺于身,不起眼的卫生室,竟成为一所博士后研究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和大医院的专家不同,他们是在某一个专业上有独到的研究和专长,离开这个专业就成了门外汉。全宝山林场是个小社会,寒来暑往,天灾人祸,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得到。
空山新雨后,坐看云起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痛伤病疾,把杨生曦锤炼打磨成了一名妇幼杂症、老弱伤残、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兼顾的全科医生。成了林场离不了的实用人才。
尤其是外伤,他闻讯火速赶到出事现场,止血、消毒、接骨、缝合,当场夹板固定,手脚麻利,一气哈成。担架抬到卫生室,上手术台,局部麻醉,再次消毒,骨缝矫正,石膏固定,及时巡诊,定时复查,专业水平;由于救助及时,处理得当,不但减少了伤员痛苦,而且避免了伤残截肢等惨剧发生。伤者、家属,感激不尽。
瓦庙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清亮,走小路到大队部开会,没注意踩住了长虫尾巴,被黑乌梢蛇反咬一口,一群人换着背到卫生室。杨生曦见状急忙叫众人把患者平躺手术台上,看到伤口在小腿部位。在朱医师的指导下,先用止血带在膝盖以下勒紧,防止毒液随血液上流心脏,再打麻药局部麻醉。顾不得脏净,俯下身子用嘴咬住小腿伤口,狠劲、多次吸出毒液、血水。
麻醉起作用后,对伤口大面积消毒,用手术刀将蛇咬伤口附近的肌肉狠心旋下来一块,形成血淋淋一个大窟窿,把小腿肌肉内的血水挤出来有少半碗。放松止血带,让血液通流一会再勒紧,防止肌肉缺血坏死。最后用双氧水对伤口再次消毒,上药、包扎,注射黑乌梢蛇的解毒血清,连夜用车送到县医院。县医院立即抽血化验,结论是:多亏救助及时,手术处理得当,毒液基本上没起多大作用。不然的话,轻者截肢,重者丧命。王清亮大难不死,感恩戴德,硬把儿子认到生曦跟前作为答谢。
1960年秋,根据形势需要,大规模天然林采伐项目下马,仅留少数人看护林场,其他人哪来哪往,回归原来单位。王清亮得到消息,联合全宝山林场附近的瓦庙、户池、麻院、宽坪、余园、龙门店、寺山庙、郭坪沟、曹嘴沟等十几个自然村,联名上书县政府林业局,要求留下医生杨生曦,解决深山区村民缺医少药燃眉之急。
林场也确实需要一名医生坚持守岗,征得本人同意,就把杨生曦挽留下来,转为林场正式职工。
有一天,户池村的队长刘黑蛋半夜跑到林场叫门,说是本生产队张自来家婆娘生娃子难产,赶紧叫去看看。
洛宁农村老传统,孕妇习惯在自家炕仡佬生产。有时候哄娃子说:“你是炕仡佬刨的!”人家来叫也是有来历的,前些年大伐木时铁匠老康老婆生产,实在没人就是杨医生接的生,这事全林场人都知道。
人生人吓死人,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啊!生曦一翻骨碌就起,挎起急救药箱就走。原来张自来媳妇是头胎,双方老人又都不在场,心情太紧张,张狂的太早。一天水米没打牙,急出了一头虚汗,胎位也稍有些不正。
杨医生先安定孕妇情绪,炖了一大碗鸡蛋让她吃了补足力气,以轻松的手法按摩端正胎儿头部,打一支催生素加大子宫收缩力度。也许是杨医生在场给孕妇仗了胆,鸡叫三遍时迎来了婴儿洪亮的啼哭声,还是个白胖小子,全家人皆大欢喜。
后来,张自来家儿子也认杨医生为干伯伯,既理所当然又辞不豁免,那就顺其自然吧!
就这样,杨生曦医生除了保障本场人员身心健康外,周边村庄的群众有病也是随叫随到,就像自家人一样习以为常。他就是全宝山这块风水宝地的保护神!
1988年3月,他从林场光荣退休,返回家乡。不甘寂寞,又在村里创办卫生室,惠泽乡邻,服务全村百姓。无论寒冬酷夏、白天黑夜,随时叫随时到,风雨无阻,为附近村民治病就医,贡献余晖。
他养育四个儿女,皆事业有成。一生与人友善,热心助人,勤劳朴实,深得后辈与村民的尊敬与爱戴。怎奈苍天不佑良善,公不幸于2004年4月因脑梗塞与世长辞。出殡时,全村父老乡亲涕泗塞道,全宝山林场以及周边村庄都来有人。两位干儿子也披麻戴孝,送殡到坟上。观看的群众们舆论说:“还是山里人讲情义、有良心,实诚厚道、知恩图报啊!”
来源:《洛宁杨岭杨氏家谱》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