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军魂——七团七连援越抗美战地回忆
张金春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几个月就是我参军60周年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战友在不同时期入伍、但我们都曾经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道兵英雄七团七连服过役、一道战斗生活过,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对七连有着深厚的感情。
1965年3月初,我被分到7连8班是风枪班,当时老式风枪有60多公斤重,我当时体重不到百斤,身材瘦小,老兵都非常照顾我。同年4月中旬,部队接到援越抗美的预令,4月中旬我参加营里野战救护培训班,训练结束我就留在了营卫生所。
1965年9月,我们七团分乘7列火车开赴援越抗美前线,我们7连是9月30日傍晚,乘越南提供的米轨火车进入越南,10月1日凌晨到达越南北太省寨高火车站,步行军到达驻地。我们7连担负克太线上最长的隧道—曲荣隧道出口的掘进任务。
我们七团在5年援越抗美战斗中,先后有一个连队获中央军委嘉奖,3名同志荣立一等功,10名同志荣立二等功,千余名同志荣立三等功,击落敌机16架,击伤多架,有28名战友长眠在越南的国土上。其中有4位烈士就是我们7连的战友。

1967年初完成了克太线的抢建任务,我们营调往东太线中段防区有20多公里,担任改建3条轨铁路和反轰炸抢修任务,全营防区共有3个车站普安站、中野站、多福站和一座大桥即多福大桥,几个车站分别交给了五、六、八连,而艰巨的最危险的多福大桥营首长交给了我们七连。1967年元月中旬,7团7连调来守护这座大桥后,指战员以高昂的战斗意志,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敌人白天轰炸,指战员就在晚上抢修,敌人晚上低空突袭和骚扰破坏,指战员就利用月亮、星光抢修施工,架桥和铺轨需要照明,就严格管制灯火,在暗夜中与敌人周旋。确保军用列车在线路上畅通无阻,使战略物资源源运往前方。


回想起援越抗美那场血与火的战斗,在挖排定时炸弹,在炸毁的桥梁拆除残梁,炸毁的车站拆除残轨,靠近定时弹的附近填弹坑时共产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们的英雄行为极大的震撼着我们这批新兵,由于职业关系我入伍仅一个月就被调到营部卫生所当卫生员,入越后我们营挖定时炸弹我都参加救护组,我发现挖定时弹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共产党员,一种是入党积极分子才有资格参加执行这种光荣而万分危险的任务。是我们那代军人都积极要求参加的任务。
一、排除定时炸弹的英雄们
铁道兵在战争时期没有碉堡炸,没有堵机枪眼的任务,但我们铁道兵必须将美军投到铁道线上的定时炸弹排除,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投下的定时炸弹,一般重量都在3000至7000磅左右,深入地下7到14米深。并且它的引爆装置也改进为化学引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是钟表式引爆)执行挖定时炸弹任务,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以这样说,参加挖排定时炸弹的战友,个个都是我们铁道兵的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几天后敌机又轰炸大桥,南桥台右路肩上被一枚定时弹命中。如不及时排除,刚刚付出血的代价修复的大桥,就有被定时弹炸垮的危险。在此严峻时刻,指战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群情激愤,为牺牲和负伤的战友报仇的请战决心书、血书,像雪花一样飞向党支部。最后确定了参战人员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一、党员;二、体格结实;三、家中兄弟多;四、选择三名党员发展对象接受考验。根据条件选拔了12名勇士。组成排弹小组,由曾庆善副指导员任组长,参战人员有共产党员黄高才、李奇明、陈志平、段志林、白德炎、刘良云,秦心贵、覃桂章八人,共青团员韩高亮、罗南海、余孔文三人为党员发展对象。都按要求留下了简短书面遗言。大家心里都清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苦战,他们在泥水洞中终于摸到了斜着躲藏的定时弹,用滑轮把它拖了出来。这家伙真大,两个人只滚得动,抬不起。看到这只满身泥巴的“铁家伙”,他们比过年还高兴,大喊:“我们胜利了”,又大骂:“万恶的美国佬!” 当东方欲晓曙光初现时,这些“泥人”才带着胜利的喜悦凯旋。


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战争是残酷的,是血与火对我们的考验。1967年4月23日上午8时10分,敌机3批共12架袭击多福大桥,共投重磅炸弹16枚,将大桥的第三孔板梁炸毁,北端桥台也遭严重破坏。接到观察哨报告后,营部工程师张楚然带领测量班长陈训斌,战士苏宝林、熊永和、庞金生赶赴现场进一步侦察,指挥部首长、营连干部也赶到现场,很快就在抢修预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抢修方案,并报支队审批。通过七连官兵6昼夜的抢修,于29日上午用龙门扒杆将六四式军用梁落梁到位。


七班急速撤除龙门扒杆,他们用手摇绞车逐步下放龙门架至60度时,突然防空警报响了,这时如中断手摇绞车作业,一场桥毁人亡的事件即将发生。在这关键时刻,现场指挥的共产党员、营部工程师张楚然大声呼喊:“战友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和大家共同战斗,手中的绞车摇把绝对不能松。”在他的指挥下,大家从容镇静地继续作业,龙门架有序地缓慢下落。这时,6架敌机分两批窜入大桥上空,进行俯冲投弹,十余枚重磅炸弹落在大桥周围,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炸弹掀起的水柱、泥土,像火山爆发似的抛向空中,然后如瓢泼大雨般散落,大桥被弥漫的硝烟笼罩着,爆炸的气浪震动得大桥直摇晃。经受无数次战斗考验的7班战士,面无惧色,毫不退缩,在张楚然工程师的指挥下,手握绞车摇把沉着冷静地操纵绞车,最终将龙门架缓缓安全下放到指定位置。经过惊心动魄的战斗,胜利完成抢修大桥的任务,并且一次性试车成功。
这次抢修我也在现场。炸弹爆炸时整个大地都在摇晃。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把危险和生命放在心里。泰然自若都在专心致志地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那一代军人真是可敬可爱。把革命军人的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7团7连没有那么出名,但是7连担负着抢修美军投弹最多的桥梁,危险死亡的系数是最大的!不仅抢修的危险是最大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一副担架与两名伤员,何继成烈士的感人故事
1967.4.30 抢修多福大桥几天几夜的七连七班战士完成抢修任务后。将抢修用的龙门架等大型装备装上平板车,运往隐蔽处。路过中野车站时,突遭敌机轰炸。何继成副班长身负重伤,腹部炸穿肠子外流,一条腿炸断。我们赶到现场,立即给他止血,包扎,并把他放到担架上,当他看到同班的一位新战友肖茂忠也负了伤躺在铁道旁时,就要求我们把他从担架上放下来。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副班长,应该把担架给新战友躺。我们给他讲:在伤员多担架少的情况下,只讲伤情,不讲别的。看我们不听他的,他就从担架上滚了下来。坚决要把抢救的机会让给新战友,因伤势太重他牺牲了。与他同时牺牲的还有肖作炎、刘奕先战友。1966年9月17日,我们连战士黎步宽战友在反轰炸战斗中壮烈牺牲我们的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群众利益。








我们7连在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4位烈士墓碑,他们均安葬在越南陶美烈士陵园。
二、连队也有一项任务未完成
移防到东(英)太(原)线铁路多福段,连队担任修建三条轨铁路,抢建多福铁路迂回便桥,担负多福铁路大桥的反轰炸抢修任务,顽强奋战,都提前完成了任务,只要上级部署,从来就没有7连不能按时完成的任务。
但是,1968年2月17日上级布置给7连一项“简单”任务,他们却没有按时完成,并且有上级首长的帮助,他们仍然没能完成任务。
公布退伍老兵名单的第三天晚上9时,退伍老兵带着行装在操场集合,他们恋恋不舍,即将登车离开连队,黄尉禄指导员当场公布退伍战士的医疗补助费,按退伍老兵总数的60%发放,根据伤病情况最高150元,最低30元。
指导员公布完享受医疗补助费的人员名单与金额后,一位1963年从湖北省黄冈县入伍的老兵在队里喊了声报告,他哭着讲:“我负过伤,患过病,但我很快就可以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了,请求党支部把我的医疗补助费,转交给长眠在越南的战友中最困难的家属吧!”
他的这一倡议,触动了战士们的心弦,面对生死离别的战友,全连官兵都哭了,40余名享受医疗补助的退伍老兵,纷纷不约而同地向指导员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此时,战友深情和生死友谊在官兵心灵深处撞击激荡,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欢送老兵的队列与退伍老兵被亲情和友情冲击,大家自动冲出队列,分别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门保才连长和黄尉禄指导员噙着眼泪,反复做工作也未见效。眼看登车时间快到了,全连官兵仍哭着一团,队伍也乱了。
我是部队出国前从这个连调到营卫生所的,对这些退伍老兵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天,他也来到7连欢送他的老班长、老战友。看到这一情况,赶忙向赵汝春营长和徐化亭教导员汇报。
他们接到电话,很快来到7连,营首长反复向退伍老兵讲:我们负责把大家的心情转告地方党组织,请大家要相信地方政府会妥善解决和帮助烈士家属存在的困难,但医疗补助费还是必须照样领取。
反复解释也未能奏效,赵营长也被这种情深似海的革命战友深情感染得没有了招数,无奈只好含泪大声宣布:同意退伍老兵的请求,把医疗费改为慰问费转交牺牲战友家属。退伍老兵才登上还乡的汽车。在上级领导帮助下,7连也未完成这个“简单”任务。
三、大巴山办农场
1970年7月,部队胜利回国,其他连队都在陕西汉阴县休整,而上级将一项十分艰苦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英雄的七连,即徒步行軍数百公里,到大巴山顶办农场,为大部队开进后供应蔬菜.这数百公里全是崎岖的山间小道,有的地方甚至连小道都没有,靠尖刀班在前面开劈小道,一路上身强力壮的战士帮助体弱的战友背被包和扛枪,充分发扬了我们连团结互助的传统。特别让我记忆难忘的是那位在越南中野车站负伤的战友肖茂忠,在山上患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消炎治疗不见好转只好砍了树枝做了一副简易担架,靠几盏马灯照明、战友轮换抬着他走了5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有的路边就是悬崖峭壁,到公社卫生院。卫生队的军医也连夜赶到那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挽救了他的生命。
铁道兵军改工时二师师长翟月卿出自七连勤杂班,七团团长付国宝出自七连二班,这次本来想邀请他一道来参加会议,因他老伴患病未能如愿。

接到开会并要求我发言的通知后,我的心情十分感动,与七连战友一道生活战斗的往事湧现在我脑海中,我在部队近20年的工作中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到地方工作中多次评为省、市模范党员,先进工作者,最美退役军人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都与七连的好传统,好作风分不开,当我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委屈的时候,就会想到段志林等排弹12勇士,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挖美军定时炸弹,巫锦礼等战友在寒冷刺骨的河中抢修多福便桥,共产党员副班长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情况还要把仅有的一副担让给负伤的新战友。等等往事历历在目,我一想到这些往事,就没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可以这样说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在我的时间表上是没有星期天与节假日的、只要有工作我都会上的,退休这些年来,我仍然保持一切为工作让步的传统,这次能与战友们欢聚心情十分激动,忆昔日峥嵘岁月,叙战友情意。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次机会。因某些原因不能全程陪同大家请谅解。最后,希望战友们把我们七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传统世代相传!祝战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二〇二四年五月十四日







张金春简介:1946年2月16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1964年从江陵县应征入伍,1984年转业到荆州市精神病医院工作。近20年的军旅生活中,其中1965年至1970年随部队参加援越抗美战争,1967年10月在火线入党,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奖,火线入党,提干。曾任战士、卫生员、助理军医、軍医、团卫生队副队长等职。到地方任荆州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院纪委书记等职。多次被评为省、市模范党员,先进工作者。退休后荣获“荆州市最美退役军人”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019年10月18日,作为英模代表参加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开幕式,并安排在习近平主席后面第二排就坐。于2021年7月1日应邀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安排在天安门东侧观礼台第一排就坐,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槛外人 202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