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耀平长篇自传连载三十七章
常常用语
作者: 林耀平
我在过去的五十年间,无论在职在位还是退休以后,因为自己一直坚持写作和在各种场合、各种人群中讲授党课、传统文化课、时事政治课及日常思想教育课,使用了不少被自己认为是自学、自研、自悟和自积的一些简短明了的言语,我常常戏称为“林氏草根理论”。特别想把这些“常常用语”留给我的后辈,也算是对此自传的结束语吧。当然了,如果我曾经的战友也好,朋友也好,同学同事也罢,若能从中悟出一些道道和体会,那就太好不过了。
第一句话:“读书再苦也就十几年”。读书是真的苦,不吃这十几年的苦,将来就会吃一辈子的苦,直至生命的终结。我常常去菜市买菜,在路边常见有拉板车、拉货的小三轮车司机,他们中有五、六十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一问,基本上都是初中生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每拉一次货多者八、九十元,少的一、二十元。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干一辈子的苦力活,吃一辈子的苦。
第二句话: 掌握知识是未来的基础,广交朋友是立业的条件,干好工作是人生的保证,理解父母是成长的标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想要在这世上混好是很难的,有时碰运气也许会有“美差”干,但由于你缺少知识,干起来也是很费劲的;人生没有朋友是不行的,俗话说: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一个平时很不起眼的人,弄不好他能在关键的时候帮你的大忙;“一手好文章是人生的硬核”。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是一个人知识中“基础中的基础”;更进一步讲就是“如果你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话,这就是你的硬核”。因为任何一级组织或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都希望自己的手下有一支“硬笔”,你能写一手好文章,还怕找不到工作吗?甚至还用愁不会被重用吗?
第三句话: 在生活无忧的情况下,孝敬父母是第一要务。一个人如果对生他与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在单位即使干得再出色,恐怕其背后肯定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作为党委也好,主要领导也罢,你在重用他之前要考察一下他对父母怎么样?
第四句话: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可以举出一百条理由与一千条理由,但有三条是最基本的: 一是“我从哪来?”没有父母哪有我?二是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人老了,动不了了,靠谁?只能靠自己的子女;三是“孝道犹如自家屋檐水”,即: 农村乡下的房子是自家的,下雨后屋檐水往哪滴?往自家屋檐下滴,它不会滴偏的,更不会滴到别人家,也就是说: 你对自己父母的好坏行为,只能传给你的后代,不会传给别人。
第五句话: 所有的能耐和本事,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当遇事时,办法会更多,脑子会更灵,效果会更好。反之亦然。
第六句话: 要带着吃亏的心理去交朋友。孟子去见梁惠王(魏国皇帝,在位50年,牛得很),一见面,梁惠王就问: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孟子曰:“王何以曰利呢?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凭着自己的学识、胆略,毫不客气地怼梁惠王: 皇上为什么一见面就讲利、就讲好处呢?有仁义在不就足够了吗?所以,交朋友,不要一见面就讲好处、就去考虑对自己有利无利,要以一种吃亏的心态、去帮助人的心理去交朋友。这样,久而久之,你的朋友会遍天下。
第七句话: 你做到了“六会”干什么都行。即: 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讲,蹲下去会帮,跳起来会玩,端起来会喝,回到家会管。这“六会,最基础的是知识;最关键的是口才;最接地气的是“吹、拉、弹唱、跳玩”(即: 文化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句话:“研究透四个字,一生幸福平安”。即: 学、度、忍、亏。学是基础,也就是知识的广博;度是关键,也就是干什么事都要把握度,适度最稳、最好,过度就会变质,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后果;忍是保证,也就是说: 当与人发生纠纷矛盾时,“忍一忍海阔天空,激一激天翻地覆”,忍,不是懦弱,而是智慧,所以孟子教导人们: 当与人有纷争时,先问问自己有无过错?再问问自己的态度怎么样?若都好,那你就在心里把对方当作一个畜牲得了,你跟一个畜牲在一起还犯得着去生气吗?亏是方法,也就是常说的: “吃得亏拢得堆”、“吃亏是福”,试想: 谁愿意跟一个唯利是图、自私自利、一点亏都吃不了的人在一起共事、在一起玩呢?
第九句话: 勤奋、自信、诚实是我的座佑铭。因为: 人不勤奋学不到东西,最起码学不好;人没有自信心做不成事,最起码做不好;人不诚实不会有好朋友,最起码没有更多的知心朋友。因此,人的一生,勤奋是基础,自信是关键,诚实是保证。
第十句话: 一篇高质量文章需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站位要高;二是过门要精;三是层次要清;四是观点要齐;五是说理要透;六是结尾要好。
第十一句话: 领导讲话水平的高低有五个层次。一是最起码要让人能听得懂;二是要让人能记得住;三是要让人能用得上(越往上水平越高);四是能让人引起共鸣为最高水平(即: 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起共鸣)。水平最低的是“睡着了”,即: “你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听众在台下听得连连点头,睡着了以后一个劲地点头”。
第十二句话: 深度阅读是你真正成才的关键。所谓“深度阅读”,各有各的理解,我认为做到了以下五个方面就算得上深度阅读了: 一是读原著。就是对原著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地阅读,而不是“一目十行”或“走马观花”。二是作笔记。对原著的经典论述,把有意义的故事要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三是深思考。就是对阅读的著作的形成背景、作者简介、作者的理念与作品的核心要义等,要进行较深的研究和探讨,并能得出一定的结论。四是谈感悟。就是要有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认识,“我自己收获了什么?”五是常应用。就是将学到的知识理念,能正确恰当地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总之,这几十年来,我在各类人群中讲了许许多多具有完全正能量的课,有不少人已经将我的一些“林氏草根理论”自觉自愿地装进了自己的脑袋。我虽已67岁了,但我依旧在做这样的工作。我希望人人都有个好思想、好状态、好身体,更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林耀平先生简介
林耀平,男,一九五七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二十六年,其中任团政委六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十二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二十六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七星文艺社社长、桂林都市军旅文艺社社长、多家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国华南最高峰审稿者之一等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十三本,共计三百八十多万字。其中,退休六年出自己的书七本,超过一百三十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十七个县、区有关人员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党课、传统文化课和日常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四十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二零二二年二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和“大华集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此外,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目前正在撰写、发布自传体长篇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