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在端午
知蔓
在我们当地的端午习俗中,有艾叶荷包蛋一说,端午这天,天刚放亮,取带露水的艾草尖七枝<取三到五叶处>,放锅内加适量的河水烧开,五分钟后捞出艾叶,放红糖打上红皮鸡蛋三枚,煮熟后放碗内再次加红糖一勺,空腹吃下,可排体寒、治胃疼、暖宫等。
端午日的艾草,是药性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艾草可以去邪气,所以百姓在自家门口、窗台上、床头床尾都会放上一些艾草。
端午这天,家家妇女们“处荷包”,当地又叫香袋、香囊、香包、荷包子等等。这也是习俗中的一大亮点,妇女们把平时集攒的碎花布,用不同的拼接方法,做出形状各异的荷包,用鲜艳的五色线,做成长流苏,流苏寓意各路神灵的护佑平安吉祥。把荷包里装上艾草、 紫苏、香叶、少许冰片等,挂在小孩的身上可辟邪,也可预防蚊虫叮咬。荷包的制作工艺,也被各地方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这天,孩子们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的手腕、脚踝上都系上五色绳,老人说这样就百毒不侵。过了端午后的第一场大雨,可以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什么灾啊、病啊的也就随着被带走了。用五色线编织成线辫子挂在门口,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传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各地域的习俗不同,所以内容和细节上也有很大差异,但其内含都是祈求平安的。
不论时代怎样发展,传统节日里的某些东西还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记忆深处的艾叶荷包蛋和那糯糯香甜的粽子回家过节,我们既享受了天伦之乐,又怀念了祖先的圣贤美德,在美好与怀念中向他们表示敬意。
(图片来源:由临朐县城关街道前殷家河村,手工艺人王成芬提供。下图是手艺人的鞋垫部分。)
作者:知蔓,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