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坐落在燕山深处、滦河岸边,是承德市教育局直属国办高中,简称“高新区一中”,她的前身是承德县上板城高中,始建于1969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程。该校现有在校生1650人,31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67人,2010年3月学校随着行政区划归入承德市高新区,规定业务、人事归承德市教育局管理,资产、经费归高新区管理,该校先后荣获高考金杯学校、高考优胜单位、高考质量特色学校、高考进步奖、平安学校、市级文明单位、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据悉,承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该校校长韩俊君是河北承德人,高级教师,2009年任承德县上板城高中校长,2011任承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校长。韩俊君自担任校长以来,他带领该校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上级政府的各项政策精神,始终坚持党建工作“第一议题”制度,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学校各项工作任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该校校长韩俊君以敏锐的眼光,定位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励精图治。他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的办学思想,以“爱国、立志、求真、力行”为校训,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蕴的青年,十余年的不懈奋斗,把一所全市排名最后的农村高中带到跻身全市前十的市属国办高中。

高新区第一中学在校长韩俊君和该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多方举措、严格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全面升级,将该校的管理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发展战略带动质量升级。河北省承德市委启动“3+1”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高新区一中制定了《落实教育教学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确定同级学校为对标学校,市区学校为竞争学校,各县一中为比拼学校。高新区一中不断强化人才成长的德育底色,进一步锻造修养过硬、学业拼搏、向上奋争的人文特质。他们抓好“145”分类施教结构,10%的学困生单招上岸,40%的学差生走艺术类高考赛道,50%的学优生拼本科上线,通过因材施策,实现大比率考上好大学。抓师德师风的内驱力,抓星级晋级的吸引力,抓“以成绩论英雄”的推动力。
教师成长助推质量升级。一方面,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做守法的教师。开学第一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二是做守规矩的教师。对学生做到“严而有爱不越矩”,对家长“敬而远之不授受”。杜绝谢师宴,远离有偿补课。三是做敬业的教师。评选最美教师、星级教师,树为楷模;撰写自己身边的楷模故事,我的教育故事,见贤思齐。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举办支教教师示范课,发挥其模范带动功能;举办教师大讲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发展浸润质量升级。摒弃应试教育,着力全面育人。举办校园运动会,增强学生体质。举办艺术节,落实美育教育。举办庄严的毕业典礼,抒写师生温暖的情感;开展冰雪项目进校园,灌输奥运精神。学生大家访,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创建书香校园,倡导读好书、好读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开展研学旅行,做实综合实践活动。组建社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表彰各类优秀学生、优秀团员全年达到910人次。

同时,高新区一中还组织构建立体网络,打造平安校园,建设有秩序的校园。该校建立学校、年级、德育处三级管理网络,狠抓关键环节,抓住了三餐时间,抓实了晚间时段,抓住了特殊群体;抓好延时管理,实现无缝对接;抓好学生就餐、课间、如厕、就寝的秩序,实现课堂之外零纠纷。抓好消防演练、管制刀具搜缴、安全隐患定期排查等常规工作,确保排除重大事故发生。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稳定包保责任划分及追究制度》,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关注特殊群体。关注体质特殊的学生建立台账,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体育锻炼、课外活动中特别关注,特别帮助,确保不出现伤亡。班级对单亲家庭、遭遇特殊困难家庭、严重疾病学生分门别类统计,并采取有效监帮办法。特殊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对有抑郁症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矫正。
进行专项治理。一是治理校园欺凌。召开治理校园欺凌专门会议,出台方案,提出明确工作要求、任务和措施。对校园欺凌零容忍,“预防为主,绝不姑息”,凡是校园欺凌及相关行为如携带管制刀具、集体打架等,坚决予以最严厉处罚。二是管住学校大门。制定严格的门禁制度,杜绝校外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制定严格的学生进出校门规定,进行精准管理。三是规范惩戒尺度。专门会议专门解读惩戒条例,落实“严而有爱”要求,落实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确保正确教育学生,多鼓励、多找闪光点,杜绝因惩戒缺位或者惩戒过当引发校园安全事件。

高新区一中尽力之所及,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硬件条件持续得到改善。该校投资400余万元打造1200平米的新楼于2023年5月竣工。困扰学校多年的旱厕问题、洗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并对饮水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换,保障师生饮水安全。旧水房改建5个办公室,教师办公拥挤现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全校网络升级500M,网络卡顿现象得到根除。所有班级的电子白板更换为新型的电子黑板,课堂教学的技术装备得到提升,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上了空调。
学校面貌有望近期实现升级,谋划操场美化硬化取得初步成果。该校将操场改造列入了2024年预算,投资总额为50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效果设计,正在紧张细节设计、造价中,争取5月底完成审批,6月完成招标,7月开始施工。该工程包含地下管线铺设、地面塑胶铺设、景观和设施建设和所有楼房墙体的靓化,届时学校面貌将焕然一新。

着眼未来,落实“1+3”高质量发展。高新区一中星级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星级教师评选稳步推进,设立星级教师、星级名师和星级功勋教师三档,五星一档。截至目前,全校共授星1934枚。2023年度有刘志武等202人次获星;韦晓宇等5名教师晋升为星级名师,全校星级名师人数达到135人;聂群英等5名教师晋升为星级功勋教师,全校星级功勋教师人数达到17人。
市级名师榜上有名。落实市委“1+3文件”,在市级名师评选中,该校教师肖永生、段素平等2名教师荣获承德市首届卓越教师,肖淑玉等6名教师荣获精英教师光荣称号,徐海霞等7名教师荣获骨干教师光荣称号。刘志武等5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教师,李海江等4名教师荣获承德教学名师,孙艳丽等4人荣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王宏国等3人荣获市级骨干教师。

各种奖励不断涌现。高新区一中现有正高级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骨干教师1人,承德市十大名师1名。年内,新增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29人,新增课堂评优、德育安全、学生活动等市级以上奖项51人次。骨干教师传帮带的灯塔效应带动新教师迅速成长,一批毕业不足10年的教师教学成绩崭露头角,已成为学科名师。上半年李德天等4名新教师正式办结入编手续,下半年又招录冯圆等5名新教师。
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23年招生,高新区一中新生录取分数线472分,在第二批次录取学校中最高,还超过了8所一批次录取学校,在全市25所高中里进入中上游。生源结构进一步改善,其中总分500分以上学生突破100人,达到131人;纯文化课总分500分以上6人,为近年数量最多。
近10年内,高新区一中有一大批优秀学子走进名校。王建同学以644分考入985院校重庆大学,现在读博士;郝默涵同学629分考入北京林大,现清华大学研究生;程徐航等考入河北工业大学;李白等同学考入中央美院,钟志伟等同学考入武汉体育大学,中科院研究员、航海家、船长刘祝,放弃优厚的外企待遇,投身祖国深海探索事业,他驾驶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蛟龙号,剑指马里亚纳海沟。

高新区一中所以都取得这些优异的成绩,根源在于他们有一大批教书水平高超、品德高尚的教师,在于视学生如子女、顾学校忘小家,有超负荷无怨无悔的,有带病坚持的,有怀孕临产还在一线坚持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光荣属于高新区一中的全体教师。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高新区一中还需要竭尽全力。生源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的成长、课堂教学的改进等三大中心工作还都任重道远,高新区一中将坚决落实教育工委的各项部署,紧紧依靠广大教师,稳扎稳打,攻坚克难,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战略,争创新的辉煌业绩。(王永平 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