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弥河银瓜
弥河银瓜,顾名思义,主要是在弥河流域,是方圆不过一千亩的一块地。据《青州市志》载:“因弥河银瓜香甜爽脆,营养丰富,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如此说来,弥河银瓜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就像潍坊的萝卜,烟台的苹果,莱阳梨,还有那西湖龙井茶,同样存在个地茬的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了这个圈,味道自然就大不一样了。
虽然,临朐与弥河接壤,从县城到青州弥河不到20公里,每年5月是银瓜上市的季节,而在临朐的市面上却见不到银瓜,银瓜上市的时间短,又不易储存,再说,摘下来的银瓜,过不了几天就有点面了,脆甜度下降,口感就明显差许多。所以这银瓜上市仿佛是昙花一现,又仿佛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稍纵便错过了最好的季节。好多年以来,我尽管离弥河大官营很近,也没有为了银瓜专程跑一趟。
这次,我到青州办完了事,回程路过弥河大官营,心想,这回算是到了银瓜的地头了,不妨找块银瓜地去转一转,别再一次次的错过。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了程友海的联系方式,我便打电话与他联系,随后又加了微信,又按照他发的位置,导航到他的银瓜地。
到了瓜棚里,我一眼便看到盆里泡着的银瓜,也顾不得问价,摸起一个来先开吃,一口下去,凉飕飕的,脆生生的比梨还脆,浓香扑鼻,都香的过了火,甜的真是齁人。我不由得感叹,吃银瓜还是来田间地头,刚摘下来的银瓜先放到凉水里拔一拔,贴着个茬连瓤带种,没鼻子没脸的大口啃,那种感觉,简直就是让人严重到怀疑人生。
程友海夫妇,是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人,他们在弥河滩种了八亩地,这里土质松散,半沙半土,水源丰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于十五度,特别有利于银瓜糖分的积累。另外此地空气质量良好,上游及周边无污染源,水质均为地下深层吸水,长出了的银瓜瓜皮略成乳黄色,香气浓郁,肉脆甘甜,糖分一般在十五度左右,确实是瓜中珍品。
程友海夫妇俩待人热情,程友海不善言谈,倒是他的夫人能说会道,一个劲的让我们吃银瓜,还切开了一个自己种的西瓜,皮薄沙瓤,真甜。
当我问到用大棚是不是用催熟剂,冬天是不是还要烧火提温?程有海的夫人敞开了话匣子。她说:种瓜银只能用低温大棚,冬暖式大棚催熟可口感不好,像春节前上市的银瓜,口感肯定不如自然成熟的。这种大棚的主要目的,春天防冻,夏天防雨,还要防鸟,刺猬和老鼠等。银瓜怕雨,见了雨水甜度下降,绝对会影响口感。
程夫人说,从每年9月份开始育苗,苚期三个月,到了春节前后移裁,这段时间可辛苦了。外面下雪冻死人,里面30度,热死个人,三个月之后,开始移裁,那就更累了,铺地膜,打孔移裁,吊二棚三棚,插弓架两层弓架,裁上之后就到管理期了。每天敞开上面三层,下面两层还有保温被等,天天在地里,打头,去杈,授粉,座果以后,还要摘去那些畸形瓜,还时不时的除草,剪秧………整个生长季就是一个字,累。
我问她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她笑了:哪里还有什么趣事?写真实点就是两口子累的整天打架,伴嘴,有的时候,谁也不做饭,累的都不想动了,连饭也吃不上了。
当我问起她有没有高兴的事?她说,当然也有丰收的喜悦。到了银瓜收获下来,一亩地纯收入能一万多元呢,那是真的高兴。
临走之前,我买了程友海夫妇四箱银瓜,一箱十斤,每斤十元,他们俩不但在地头上卖,还网上全国销售。我们要走的时候,程友海又去地里摘了几个绿色的银瓜,让我带着尝尝。这次买瓜之旅,真可谓是甜蜜之行!
作者:周义军《北方美食在线》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