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西省原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宋建龙先生自2016年6月在山东淄博与孟国泰先生结识后,便开始了长达5年的“追孟(梦)之旅”。2021年9月,宋先生“追孟(梦)”成功,孟先生与山西教育同仁开始在三晋大地创办第一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育英学校)”,宋建龙先生任总顾问。9个月后,育英学校实现华丽蜕变,五年级参加原平市统测,有6人进入全市前10名;9年级中考,有2人进入全市前10名……如今,全校师生正意气风发、全力以赴,用激情与智慧将学校建设成为“三晋名校”“全国名校”。近日,在宋建龙先生的精心部署下,育英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学科“五点四题”高快演讲比赛会,会上,孟国泰先生将“五点四题”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引发孩子们的高度关注。今选小学部六年级2班马雨彤的语文高快演讲稿,后附小老师亢丽景的精彩点评,让大家一睹育英小老师的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六2班的马雨彤,今天,我将围绕《匆匆》中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来巩固一下朱自清先生写的《匆匆》一文中的第一部分。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一1948)是中国的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他的代表作品有巜背影》巜荷塘月色》等。
二、内容感知
第八课巜匆匆》是一篇散文。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不消沉。
课文的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共4句话,并且运用了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三、审美体验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开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春景的变化,表明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为后句提出核心问题做了铺垫。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提出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不复返”与前文的“再来”“再靑”“再开”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时间的流逝。
3.“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
这里的“问”是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接问;二是连续问。这种“直接问”“连续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
运用这种直接问和连续问的方式使情感表达得更畅快、直接,更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停顿间隔短一些,读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少,好好把握住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努力学习,提升语文水平,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小老师亢丽景精彩点评
马雨彤同学的精彩演讲令我敬佩,让我受益匪浅。
1.音质甜美,语速适中,词句准确;
2.主题鲜明,目的性强,效果颇佳;
3.语文核心素养贯穿的恰到好处。
如果在讲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就更完美了。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