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诗人、作家玩水山人老师风采
都市头条江南文学第927期隆重推介特约诗人、作家玩水山人老师长篇小说《误入玄界》第四章(连载第08期)

上回说到师傅听了冯泽新的话也都惊呆了一会,接着说了一句“以后你可以不来这里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连载第四章第08期分解——
《误入玄界》
(长篇小说连载)
作者:玩水山人
第四章
公元一九八一年八月二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洗涮了冯泽新的家乡,这个季节的雨来得痛快也停得痛快,雨过天晴,山头的雾气还未散净,出门的人们看到斜阳下江山如画,神清气爽,突然出现一个红色的比簸箕更大的火球在东山山头飘飞滚动,经过田野,掠过河面,沿着空旷地带快速地向村庄飞去,最后飞到冯泽新的家门口便消失了,这一奇特的现象让村里的很多人看到了,然后他们都带着好奇赶忙跑到冯泽新家看个究竟,就这样在冯泽新家门口围满了黑压压的一群人,大家都想知道这漂亮的红色火球是否还在冯泽新家里,而冯泽新的父母并未看见什么火球,他们看到有那么多村民围在自己的家门口都感到莫名其妙,这时都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着,都惊叹这个神奇的现象怎么又消失了?然后这个消息便迅速变成传闻的话题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但是就没有谁能解释这种之前从未遇到的现象。
众人散去后,冯泽新的母亲便提着菜篮去菜园摘菜,正当她弯腰专心摘菜时,就有两只喜鹊落脚在她放在地上的菜篮上叫个不停,面对着冯泽新的母亲,这两只喜鹊丝毫不怯生,似乎是在向她提醒什么意思,或是向她预报什么喜事,让她感到非常的奇怪,甚至有点恐慌。
这时冯泽新的父亲也去村口的水井挑水,满满两桶清水挑起来感觉比平时轻了很多,一路上冯泽新的父亲觉得很不正常,他回到家准备将水倒进水缸时,才发现两个水桶里各有一条每条大概都有一斤重半大的蓝色的鲤鱼,顿时让他惊呆了,因为谁也没见过这种漂亮颜色的鲤鱼,他叫来家人和邻居们,大家瞅了又瞅,但大家都惊恐到不敢乱碰,然后就由冯泽新的母亲悄悄送回到水井里放生,冯泽新的母亲眼看这两条鱼在水井里游了两圈,然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此后再也没有谁看见过井里的这两条蓝色的鲤鱼。放生回来后,全家人还为此事惴惴不安,久久不能释怀。
今天是冯泽新带着一些银元宝出门的第三天,他此次出门是连续赶往周边三个县城去找当地的银匠师傅,把家里的银元宝换成更多的钱,因为家里的爷爷奶奶和伯爷伯奶四个老人都已经是垂暮之年,经常生病随时需要钱医治的,还要考虑到随时准备他们的后事,加上家里承包了田地也需要有一头耕牛才行,这些都需要花钱的。
正当冯泽新急匆匆向汽车站赶去的街道上,一位女子突然叫喊:“抓住小偷,他抢走我的提包!”,只见那女子带着哭腔边追边喊,冯泽新看准了逃跑的歹徒,便不顾危险横跨马路,飞快穿插到歹徒的身边,飞身扑倒歹徒,用力抢回提包,可是那歹徒拔出尖刀,刺伤了冯泽新的左手巴掌,紧接着在众人的协助下制服了歹徒,由群众扭送去派出所,而冯泽新一心急着乘车赶回家,他把提包递给失主后就朝汽车站飞奔过去。
他气喘吁吁到汽车站的售票窗时,那里已经有很多人排着队买票。
轮到冯泽新买票时,他对着售票窗里面的售票员大声说:
“我买一张三点五分回张北县的票”。
售票员不急不忙地查看车票,而冯泽新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他排队已经花去了十几分钟终于轮到他了,现在还有十分钟就可以上这趟车了,冯泽新感到这个时间非常紧迫,此时如果买到票也算恰到好处。
“对不起,在你前面这个人刚买走这趟车的最后一张票了,你只能坐五点钟的那趟了”,窗内的售票员也为冯泽新感到可惜,但她爱莫能助,而冯泽新则满肚子的懊恼,他心里责怪自己不早一步来排队,不然这最后一张票就归他自己了。现在要多等接近两小时的下一趟车,而且那巴掌还在渗出鲜血,冯泽新心里真的不痛快。
然后他坐着最晚的班车回来,行车的路上,他竟然累得在车上睡着了,睡着期间他还做了离奇的一个梦,他梦见:一列火车开到他家门口,然后车上的乘客都挤到车窗跟他打招呼,还有人手里拿着鲜花向他招手。梦醒时他感觉梦境太离奇,自己老家是穷乡僻壤,连公路都没有,何来火车停在自己家门口,他忍着那巴掌的疼痛自己就轻轻摇头自己苦笑。
唰地一声,班车突然刹车停下,冯泽新此时听到交警的车在前面闪着光并鸣着警笛,班车内的乘客都在不约而同向外张望想看个究竟,并议论说前方发生了车祸。等到车子可以缓缓通过出事地点时,大家才知道赶回张北县的前一趟车因刹车失灵掉下山沟了,估计一辆中巴上的人都难有生还的希望了。知道这个事情后,此时的冯泽新的背后一阵阵的凉,他害怕的同时又庆幸自己没有买到那趟车的最后一张票,不然现在他也成了山沟下鬼魂了,想到这场灾难会死那么人,冯泽新感觉那凉嗖嗖的后背已经凉到手心和脚掌了,虽然他庆幸自己没死,但跟死神擦肩而过的恐惧让他也高兴不起来。
疲劳的冯泽新在家睡了一夜到第二天起床,你心里还在为村里的火球传闻、母亲看到的喜鹊、父亲挑水弄回的蓝色鲤鱼以及自己的白日梦和真实的车祸这一系列的事情感到纳闷,他总想找到能将这么多离奇事件联系起来的线条,以便分析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他努力思索这些现象是否会预示着什么?此时突然他想起自己的师傅的神通来,于是他打算亲自去县城师傅那里打探询问一番,也许师傅能说出什么预兆的事情来。
还像以前一样,师傅先让他坐下,倒来茶水,然后两人才谈开话题。冯泽新把相关的几件离奇的事向师傅诉说后,师傅便从柜子里拿出他那十二个银签筒,如法炮制,最后落出四根银签,查看上面的字,排列起来就是:“皇粮将至”,冯泽新对这四个字感到有点费解,师傅却高兴拍了拍冯泽新的肩膀说,恭喜你考上大学了,师傅继续解释说“皇粮将至”就是你将要到大学那里去吃公家饭了。
冯泽新听后非常的开心,因为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就是他自己了,只是自己将被什么大学录取还是未知,他的喜悦心情此时还夹杂着一种疑问和期待,他急着想知道自己将被哪所大学录取?
接着师傅还继续摆弄他的银签筒,又落出四根银签,仔细辨认上面的文字,排列出“可缷牵挂”。师傅看到这四个字,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他找来香火,点燃后让冯泽新和他一起跪下闭眼默拜,再从墙角的地下翻出他的三个水银瓶和那把铜柄匕首,都用红布包好,还拿来银壶和银签筒,都放到一个精制的木匣子里,捧给冯泽新,说:“我孤身一人,以后我不在人世了,这几样东西你就替我收藏和保管”。
冯泽新先是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师傅说的“孤身一人”,心里不免怜惜起来,他心疼眼前这个老人,因为这个老人没有妻子没有后人,对这么个可怜的老人的真诚委托,冯泽新内心无法拒绝,只能收下。
从师傅家那里回来的第二天上午,冯泽新的家门口突然停有一辆吉普车,下来三个人,一个是司机,另一个是冯泽新的高中曾经同班的女同学李莉和她的父亲,李莉的父亲是县委书记,李莉在县招生办公室得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后也帮冯泽新领了并让父亲一起将通知书送到乡下冯泽新的家。他们见面时只顾高兴,客气中也不多说什么话,只知道两个人都考取同一所大学,那通知书上赫然写有“中山大学”几个字,李莉感觉完成任务了也就不留下来吃饭了,然后开车回县城。而这个村的村民是第一次见到吉普车进村,都纷纷打听是出了什么大事。
冯泽新手里捧着通知书,望着“中山大学”几个字,然后就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只见他们全家人这时都高兴得喜形于色,都已经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冯泽新更是兴奋和憧憬得一夜失眠。毕竟这是空前的天大的喜事,这是光宗耀祖的喜事,这是轰动乡里县里的大喜事。
待到怀揣着入学通知书踏上去广州的路上的那天,冯泽新先到县城和李莉会合,然后从县城转车,当他和李莉搭讪过后,他看到一拨人群抬棺吹唢呐撒纸钱从他眼前的大街经过,他来不及细问是谁逝世了,似乎也没必要问,因为天底下每天都有人死去,不可能遇到白事就去关心。
但是到了学校报到后的那天夜里,冯泽新梦见他的师傅去世了,他在梦里伤心流泪,醒来发现枕头都湿了,他猜测他在县城看到的出殡队伍应该就是他的师傅的街坊们在送葬,他想起他和师傅相处的过往,想起师傅孑然一身,一股凄凉之感袭向他的心头,于是他怀着沉痛的心情用心在纸认真画了一张画,画上是两个形状相同的银壶,然后他到校园的西北角最僻静处的一棵大树下,面向家乡的方向偷偷默拜,最后将这张画烧了,当天写了一篇深切悼念师傅的日记。
冯泽新和李莉录取在不同的系,李莉就读的是哲学系,她的父母当官,选择哲学系也蛮合适的,而冯泽新录取的是化工系,属于理科类的,当年的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伙食费是国家承担的,冯泽新来自农村,对生活要求不高,所以他生活费用也注意节省。这所大学很大,平时上课冯泽新和李莉就很少有机会见面,偶尔在校园路上碰面也是各自跟同系的同学匆匆走过,老同学只是互相点头就算打招呼了。
大学新生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未上专业课,那几天晚上安排开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概况的介绍、学习校规校纪以及进行热爱专业的思想教育,白天就要接受军事训练。时间是需要一个星期。
九月的南方气温还是很高,太阳光特别的强烈,站到阳光下就像被火烤一般的感觉,所以军训活动非常辛苦,这种辛苦正是考验和磨炼一个人的意志,除了队形和步行的训练,还有匍匐爬行和射击练习,训练期满就进行班际会操检验比赛,最后就是到靶场实弹射击。
本来新生开学之初,同学间都是陌生的,由于负责冯泽新这个班的军事教官长相和冯泽新十分相像,相像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以至于同学们难以分辨谁是教官谁是同学,好在服装不同才不至于认错人,当然他们的姓氏也不同,教官姓“同”而这个新生姓“冯”,有位调皮的女生开玩笑说:“干脆你们两个人的姓字减少些笔划,把冯字去年两点成马字,把同字去年左边一竖成司字,建议你们合起来都姓司马算了”,大家听后感觉非常新鲜有趣,都鼓掌和大笑起来,大家都把同教官改叫“司马”教官。这样一来,军训的第一天全班同学就已经认识冯泽新这个人和这个名字了,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同学们有话无话都拿冯泽新作为主题聊天谈笑,冯泽新似乎就成了大家无意的议论中心了。
去靶场进行实弹射击那天,司马教官严肃强调纪律和宣布规程,因为射击是危险的活动,每人分给五发子弹,分隔三米一个射击位置,十个位置就意味着每拨十个同学就位,冯泽新被分在最后一拔,也就是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射击任务后,冯泽新是最后那十个人就位的其中之一,而且从左到右他排在第五位。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几拔同学瞄准击发,所以最后一拔的同学精神上没有那么紧张,大家俯卧扶枪装弹瞄准,“砰砰砰……”击发第一枪后,对面报靶的人躲在视线下面举高报靶的环数牌,有人零环也就是脱靶,只有三个得六环,得七环的有一个,唯独冯泽新的是十环,全班欢欣鼓舞,拍掌祝贺全班第一次有十环的成绩,冯泽新内心激动但他能把持自己,尽量安静下来,接着的三发报靶,他都是完美的十环,同学们为四发得四十环这样的好成绩欢呼雀跃,都纷纷提前叫道:“第五发肯定也是十环,十环!十环!”,可是同学们等来的是冯泽新同学的没见报靶,于是教官用对讲机跟那头的报靶员对话,说是射击已经结束,枪械已经收好起来了,可以安全回来了,问到为什么不报靶?报靶员回答说五号靶位第五发出现两个弹洞,报靶员干脆扛回那块靶,让大家看到最后那一枪真的出现两个洞,分别是九环和十环,报靶员不知道应该报哪个数。天啊!难题来了,肯定的邻位的同学错误瞄准打到冯泽新的靶了,但这两个数应该取哪个才是真实的呢,司马教官和报靶员无法裁决,也不敢裁决。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覃报,笔名;玩水山人。男,1962年出生,广西柳州人,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是广西诗词学会会员,广西写作学会会员,柳州楹联学会会员,微刊《壮美八桂》总编,诗词、散文、小说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有诗词收入《当代诗人文选》《中国诗歌精选》《守望栖息地》。多次参加诗词比赛获奖;有散文刊登在《当代作家》杂志,有散文收入《当代散文家文选》,有散文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展播;有中、短篇小说刊登在《望月文学》《中国文艺家专刊》《文学欣赏》《青年文学家》等杂志。有几处楼亭门柱刻挂有本人的对联。个人诗文集《荷锄的脚印》在2019年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八桂撷英》诗词集由本人编辑,本人还著有诗联集《醉未了》、散文集《酣未了》和小说集《醒未了》三本“未了”系列。



主编: 梦系山诃
图片: 来自网络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