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端午吟啸
宣民庆
屈原逐放赋离骚,恨涌汨罗激怒潮。
千载龙舟争竞渡,一根艾叶任扶摇。
粽香味品中华梦,诗韵风流万古豪。
敬诵灵均神勇武,问天魂魄翥云霄。
端午吟怀
冯忠刚
啼鸟深悲三楚冤,残花忧恨九重天。
片云裹粽酬新意,几笔题词咏旧年。
岁月带霜忠骨在,春秋含泪远情牵。
不知小雅非尘外,惟有离骚留手边。
甲辰端午抒怀
徐和
天问哀民肺腑声,心怀报国怎求荣。
不生汨水捐躯志,虽死归乡抱魄情。
玉笥山青歌美政,龙舟波碧起新程。
端阳阅世思无限,揽月胸襟党帜擎。
注释:①归乡旧指秭归;②玉笥山屈原放逐于此山而作《九歌》;③美政专指屈原的“美政”理想。
端午祭屈原
马利明
端午来临设祭坛,屈原天问楚秦寒。
真心直谏遭排斥,逆耳忠言遇阻拦。
激愤投江忧国死,缅怀壮烈恨君残。
汨罗击鼓飞舟竞,再唱离骚泪不干。
端午有怀
刘成
端午风飘粽味香,采蒲插艾几多忙。
龙舟竞渡襟怀阔,鼓阵齐敲意趣扬。
催梦残年观翠绿,避邪壮骨饮雄黄。
自从屈子抱石跃,千载忠魂归大江。
端午思
吴茂江
端阳艾草插檐楹,粽溢奇香续世情。
凤阙吟歌追势旧,龙舟载舞竞威荣。
床前缥缈悲欢梦,脚下崎岖苦乐程。
屈子捐身随逝水,今人何德欲留名?
致高考学子
高飞亮
书生磨剑历风霜,不负寒窗苦读尝。
万卷翻开游笔力,几年练就做文章。
有心大考学才显,无悔青春斗志扬。
鱼跃龙门今一搏,题名金榜耀荣光。
端阳节有感
邓鸿为
汨罗江畔探其神,总见千秋屈子吟。
五色龙舟追意韵,六丝青粽奠忠魂。
爱国九死初衷在,矢志终身秉性纯。
天问离骚星璀璨,中华文脉万年春。
咏荷
朱华
幽处浅塘安自在,水中尤物遍天涯。
春风雨润露尖角,夏日花盈胜彩霞。
碧染千湖莲藕茁,香传万埠籽仁嘉。
残荷卧雪根仍在,蓄势来年灼艳华。
芒种
黄玉华
芒种田间活正忙,荷红杏熟麦青黄。
天蒸万物蚊虫闹,地烤千夫汗水尝。
谷穗株株凝苦乐,盘餐粒粒话殷昌。
丰收在望欢歌颂,美丽山川醉夏阳。
端午节悼屈原
郭占元
每逢仲夏遇端阳,四季今时昼最长。
屈子偏于当日殒,后人独记昔年殇。
须沽黄酒驱荼毒,再戴香包祈吉祥。
我为忠臣多作寿,还将社稷永隆昌。
芒种
黄建光
新苗茁壮东风荡,水绿莲红暑郁隆。
豆麦苍苍翻碧浪,李桃硕硕醉青丛。
莘莘学子试锋砺,殷殷翁姑烹饪功。
芒种不言辛苦事,丰收自在笑声中。
甲辰塞北芒种时节
于金奎
旷野翻茵风带香,薰蒸雨后最清凉。
蛙声岸下催荷绽,鹊语空中跃水翔。
一角玫园花半谢,千畦麦浪叶初黄。
晶莹露湿农时景,已快开鐮收夏粮。
品苏轼
关万林
出身官宦自该红,豪放诗词改旧风。
书画超群留墨迹,文章出类震朝雄。
乌台案里化危命,州府官前立显功。
行走若逢烟雨路,还需慢慢品苏公。
悼屈原
李凤云
九章天问荡惊涛,青史辉煌胆气豪。
常有丹心匡社稷,痛失神力斩阎妖。
郢都国破千秋梦,汨水冤沉两岸潮。
雄魄忠贞扶正道,英魂祭处诵离骚。
今日诸君笑考场
凌思桃
冬夏春秋岁月忙,孤灯夜下苦何妨。
笔耕励志勤无悔,笺载虚怀好自强。
且有风华含墨味,怜闻学子透书香。
十年磨剑终坚守,今日诸君笑考堂。
端午缅怀诗祖屈原
赵学义
追忆先贤汨水魂,大江南北祭灵均。
千年天问经风雨,万古离骚励后人。
慷慨激昂忧国耻,铿锵奋起谏言新。
中华诗祖清辞敬,四海文星永至臻。
宋四大书法家之苏轼
孙德力
羁游宦海久浮沉,北宋文坛巨匠谌。
博雅才情诗力厚,疏狂墨笔道缘深。
丹青妙韵天工化,剑戟高风世态临。
清节忧怀为国辅,韬涵气象鉴臣心。
端午怀屈原
秦瑞娟
汨水悠悠故事长,每逢瑞午忆贤良。
涉江步履何沉重,仰首悲声最感伤。
遭遇昏君怀社稷,放逐汉北著华章。
灵均虽逝文风在,万古忠魂世代扬。
吊屈子
邓建伟
屈原抱恨沉江底,贾谊洛阳遭贬时。
千岁离骚千古韵,九州楚国九歌诗。
高吟洒泪怀先辈,把酒伤心觅旧知。
天问孤忠哀悼念,寄情端午引馀悲。
端午传说
余丽萍
楚雨潇潇岁月长,飞舟奋棹话端阳。
匡时有策怀沙赋,报国无门抱石殇。
孝女投江寻父影,子胥悬目痛衷肠。
民间习俗传今古,华夏文明永闪光。
端午寄怀
张海成
读罢离骚倍感伤,汨罗江畔祭忠良。
龙舟荡起千层浪,粽叶包蒸万缕香。
满腹雄才空有恨,一身正气竟无方。
问天屈子今安在?楚水东流日月长。
端午节感怀
田刚
一碗甜醅倍念亲,三盘粽子忆清贫。
香包彩线随乡俗,艾柳菖蒲僻魍神。
汨水龙舟江上竞,湘潭角黍赛中薪。
离骚咏唱留千古,屈子忠魂励后人。
端午吟
乔维祖
端午门前艾枝挂,菖蒲院内免灾殃。
避邪口饮雄黄酒,赶路腰悬香料囊。
糯米蒸糕添大枣,醪糟乳酪伴砂糖。
拜神祭祖祈吉利,纪念屈原殉楚江。
游赣西动物园
肖剑顺
山丘苍萃三千亩,异兽珍禽聚一园。
孔雀开屏颜色艳,海狮展演掌声喧。
安恬斑马栖文鹿,灵动猕猴攀楚猿。
老幼融融同快乐,自然物种共依存。
端阳粽香
邓万斌
每逢仲夏粽清香,悬艾凉蒲防疫殇。
岭北飞狮槌鼓急。江南舞楫荡舟浪。
千年庚续忠魂志,万代弘承贤圣梁。
揽月遨游吟赞赋,诗魁惊叹九州昌。
花甲闲情
冯舒琴
朔方芒种甘霖降,稻叶青春麦辫齐。
袅袅轻风翩紫燕,婀娜垂柳秀长堤。
恰逢高考亲恩重,临近端阳艾草稀。
莫管流年霜染发,且听鸥鹭弄涟漪。
高考
薛翠珍
十度寒窗为一梦,开科有志上云霄。
悬梁暗负三山力,刺骨潜生四海潮。
金榜题名期问鼎,黉门试马欲腾镳。
当春润雨花无限,他日还乡着凤翘。
端午寄情
赵春光
六月端阳麦正黄,飞龙到此赫名扬。
屈公楚赋感三岭,黎庶诚心念九章。
纵看古丘多印迹,横听浩海赤忠肠。
风携慈雨润诗笔,共祝英雄化丽芳。
雾晨百态
马生文
芒种凌晨浓雾起,灌浆春麦隐云霄。
倚窗不见团嬷走,侧耳皆听驾辇吵。
恋榻阳婆迟露脸,迷途喜鹊懒梳毫。
公差学子头箍紧,忙似臣工上早朝。
端午
夏丽
时逢端午屈原尊,抱石沉江树国魂。
礼乐华章描瑞景,离骚秀句著忠敦。
菖蒲坠叶家家净,粽子飘香代代存。
炽热丹心追往日,清风正气必生根。
吊屈原
李新红
蒲艾飘香高倚楼,端阳时节客添愁。
凋零九畹美人思,寥落三闾君子忧。
汩水长嗟忠梗骨,楚山难见故时秋。
此间湘累今何在,不尽江波滚滚流。
芦花谷
黄钟麒
摇曳生姿芦苇秀,碧波荡漾客船忙。
桥头野鸽冲天起,谷里飞花百鸟翔。
端午节收快递
许宗金
顺风快递送门房,包裹才开已透香。
绿叶层层缠祝福,细丝缕缕系安康。
屈子情
徐龙
清风吹上汨罗波,千载悠悠故事多。
一水情怀从未了,化成屈子永垂歌。
忆儿时暑假
孙士彪
放羊赶鸭捉昆虫,抓鸟摸鱼玩弹弓。
嬉戏不知天色晚,犹然忘食乐无穷。
怀念屈原
耿宝福
楚地江山赤子心,谗言如剑逼忠忱。
汨罗翻滚风云去,绝唱九歌流古今。
夏日荷莲映曲
张建忠
蒙蒙细雨泛烟雾,池画碧云仙气隆。
人世情尘迷国色,荷莲出水一花红。
姊妹相聚庆六一
刘艳娟
姐妹情深重喜聚,红巾佩带忆童年。
打包踢毽儿歌唱,仿佛身心似从前。
唯有粽子寄深情
蔡荐国
节到端阳思绪飞,笋香入粽楚魂归。
深深怀念煮其内,遥祝骚人正气挥。
寄语高考学子
阎学军
立志书山向未来,寒窗灯火四时催。
龙门一跃归沧海,大展宏图皆俊才。
端午吟
王德祥
汨罗激水晓风寒,天问台高凭仰瞻。
双九歌章飞绮彩,千秋骚客奉衷丹。
端午乡愁
赵小伟
大漠风沙吹北国,长河林木掩城郭。
追思先父千秋业,端午乡愁诗酒薄。
端午抒怀
杜瑞光
五月神州米粽香,屈原功绩万名扬。
青青艾草悬门上,端午吉祥永健康。
端午
马宜静
锣鼓喧天棕子香,龙舟竞逐到端阳。
离骚一曲英魂远,时节如流人断肠。
端午佳庆
万吉晨
人境弯弯是苦河,深深浅浅颤悠过。
端阳恰是民间曲,粽节年年康健多。
端午节
张立平
年年端午粽飘香,五谷杂粮调制瓤。
烹饪秘籍独特味,耄耋慈母念儿郎。
端午节
毕长录
一曲离骚万古传,九歌婉转话当年。
汨罗屈子殉身去,呵护黎民称圣贤。
端阳节祭屈原
陈振中
屈子投江壮志存,爱国怜众恨君昏。
一文骚赋千年唱,万古端阳祭楚魂。
端午祭
曹建清
历史长河星耀璨,九州端午祭屈原。
忿嫉荆楚心神悴,独醒骚人权贵嫌。
儿童节沉思
熊增良
昨日天真幼稚童,今朝衰鬓变成翁。
光阴似箭韶华逝,如梦方知壮志雄。
情满端午节
宋万仁
端午相邀婆媳忙,巧翻糯叶粽飘香。
满堂弥漫蒹葭味,挚爱亲朋同品尝。
端午悼屈原
于国勇
龙舟击水挂云帆,艾叶留香避谤谗。
辞赋追源怀屈子,万家酹酒泪沾衫。
端午吟
张月琴
竞渡龙舟楚粽香,汨罗江畔祭端阳。
九歌天问千年颂,屈子忠魂世代芳。
悼屈原
张青
纵成强楚策,睿智御秦王。
诗创骚歌体,情传恨赋章。
劳生常叹息,至死每悲伤。
千古忠魂在,丹心伴粽香。
览山观日落
薛锋
登高期远眺,夕色炫双眸。
低树何其密,彤云籍以浮。
苍山时欲醉,野水亦含羞。
廖阔湖城美,迎来外客游。
高考
董生辉
知无勤努力,怀志驭长风。
人在学堂里,名居金榜中。
九州多俊杰,四海尽才雄。
十载寒窗苦,明朝得意红。
晨
余生慧
抬头观碧空,玉宇淡烟笼。
皎月银河散,繁星瀛海终。
鸡鸣摧寂静,钟断破鸿蒙。
灿烂朝阳现,光摇水面风。
芒种母亲出殡
王菁华
慈母今出殡,芒种彩云奔。
纤步湖光近,鹤岗萦客魂。
五月二十八日凤城雨前感吟
韩玉敏
积翠伴春闲,熏风催夏关。
城西云欲涌,翻墨覆兰山。

临江仙·端阳寄语
张文豹
百舸争流堆浪,千家公祭先人。年年端午粽香醇。彩丝缠手腕,蒿草挂房门。
天问大篇凡响,离骚惊世清贫。屈原终不悔民亲。情怀当效仿,心志在纯真。
浣溪沙·纪念屈原
翟玉霞
屈子忠魂千古传。汨罗江上怒涛翻。为民忧国志如磐。
《天问》《九歌》传世久,《远游》《渔父》度时艰。永垂青史载英贤。
鹧鸪天·端午感怀
田敏
五月熏风吻麦黄,龙舟鼓点艾飘香。月明荡气诗魂耀,日丽忧时义胆芳。
昏楚首,害贤良,谗言屈子国人觞。德崇之士人人敬,天问离骚续九章。
唐多令·端午祭屈原
边淑娟
艾叶馥神州。龙舟竞水流。祭屈原、香粽含愁。天问九歌苍宇荡,高举酒、作诗酬。
奸侫迫君仇。沉江矢志留。各江河、摇桨飞舟。万代秉传忠国志,擂战鼓、越千秋。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端午抒怀
陆凤贤
听闻旗鼓喧,竞渡龙舟看。门庭艾草香,丹若红颜绽。(带)包粽马莲缠,制馅做青团。美味烹黄鳝,彩丝编手环。凭栏,月夜屈原念。临笺,书斋小令填。
一剪梅·端午吊屈原
杨俊
端午神州吊屈原,家亡国破,抱石长眠。汨罗香草付云烟,大爱无边,无计回天。
绝世《离骚》弥宇寰,诗人犹醒,醉者何颜?济民救世气长存,米粽龙舟,惟愿魂安。
六丑·祭屈原
李玉民
又悬蒲插艾,煮粽子、欣迎端午。祭诗祖贤,驱阴霾煞雾。怨愤回顾。敢问人间事,公言何在,造俊英悲苦。赍投汨水含冤去。遗恨千秋,俱委尘土。忠魂逐波轻舞。遇龙王相惜,泪泣如雨。
苍天哀楚。便倾情泣诉。鲜绝佳篇出,堪玉露。离骚远涉寒路。读奇言天问,沁人心腑。龙舟赛、豪情专注。船桨举、战鼓如雷灌耳,万民争睹。追思处,梦复荆楚。乐盛世、再唱雄文赋,流芳远古。
鹧鸪天·诗人节祭屈原
郭佑
绝代贤才美誉存,龙舟端午祭神君。离骚精品千秋咏,天问浓香万古醇。
如至宝,似殊珍。可怜屈子作冤魂。今将艾粽传风雅,赋予兴邦乐至臻。
水调歌头·金榜题名时
赵传法
十载校门入,六月舞台讴。笔挥凭热追梦,书锦展无休。水调歌头中转,烛影摇红探险,今日上兰舟。途折择新路,昂首换行头。
窄行道,桥上挤,看人流。不应有恨,求是凭借脑中优。交卷心平时等,揭榜花开方请,一路上高丘。世事皆悬念,都在险中求。
沁园春·再赋端午
刘成宏
独到辞风,屈赋离骚,丽句流传。念纸笺铺彩,争书橘颂,苇丛展墨,齐绘忠贤。蒲叶香浮,榴花绚烂,菡萏凌波咏圣言。悼先哲,纵一江水急,难洗魂冤。
共祈黎庶康安。看远岸龙舟勇向前。诵端阳吉善,山河吟赋,神州无恙,日月书篇。航母掀涛,银鹰翔宇,剑拔弓张虎戍边。固国祚,续九章天问,振羽登攀。
【中吕·朝天子】端阳祭屈原
林彩芳
粽香,艾香,一曲离骚放。怀沙绝笔九歌章,千古流传唱。激楚沧桑,荆湘惆怅,祭英雄敬仰。昊苍,默苍,屈子投江丧。
鹧鸪天·端午节
高自安
端午流传粽子香,用来祭奠汨罗江。江中水域诗人在,世上离骚读者忙。
思屈子,恨君王。无端陷害害忠良,官场若有奸臣混,领教忠魂尽早防。
满江红·六盘盛会
高凌贵
暖絮纷飞,情浓月、六盘苍翠。和风舞、如薰杨柳,松涛朝蕊。绿岛清波香自涌,白云烟树多祥瑞。媚风光、澈映艳阳天,朝霞蔚。
流逸韵,椽笔砺。增雅兴,蓝图绘。更吟坛胜事,诗朋群萃。宋雨唐风今沐浴,瑶章格律皆陶醉。诗史芳、只为载春来,千秋粹。
春光好·夏之光
陈辉
沱江畔,柳丝长。鸟徊翔。漫步闲情君惬意,赏悠阳。
三角梅娇弄色,千家酒熟飘香。何处笛声音婉转,夏之光。
长相思 · 端午忆屈原
陈军
汩水流,泪水流。常祀忠魂志未酬。离骚忿几休?
爱难收,恨难收。一曲悲歌千古讴。九章空寄愁。
南歌子·端午
李晓华
粽子飘香沸,龙舟踏浪争。喧鸣锣鼓竞输赢,还有崇贤尚德,惜才情。
海宴清河喜,天高楚地明。如知故国乃繁荣,屈子恨深万尺,怨当平。
浪淘沙•屈子颂
马存玉
屈子颂英雄,勇士冲锋。放流荒野《九章》风。魂魄祭文歌奋勇,哀悼为宗。
鸾鸟凤皇容,天地苍穹。《离骚》《天问》永无终,四海五洲都赞颂,万世尊崇。
采桑子·端午寄怀
刘新芳
粽香飘溢端阳至,喜气洋洋。艾叶雄黄,迎瑞驱邪日月长。
腕环五色童孙乐,祈福安康。祭屈原殇,爱国贤臣千古芳。
忆江南·琼州好
张海鹰
琼州好,空气淡馨香。碧海蓝天三季暖,白虾红果养生强。居此寿延长。
【中吕•朝天子】凯旋及第甲
李作忠
早霞,晚霞,送走秋冬夏。你追我赶汗流浃,肩并肩争霸。逐浪淘沙,挑灯攀崖,凯旋及第甲。必答,选答,统统都拿下。
鹧鸪天·端午寄思
白重生
天问长诗意境多,心怀正义数吟哦。三分浩气惊寰宇,一缕忠魂隐汨罗。
拋绿粽。逐清波。龙舟竞渡震山河。离骚一曲传千古,泪洒湘江忆九歌。
【双调·庆东圆】甲辰端阳祝福
孙志文
亲人聚,肉粽包,咸黄放入油除燥。扶阳健脑,滋阴肺调,(盼)争渡 夺标。艾草护安康,彩线吉祥耀。
鹧鸪天·人间最爱当荷月
黄支全
风暖阳和送考生,天高气爽起鲲鹏。欢歌花鹊登枝唱,笑靥金葵向日争。
皆俊彩,聚文星。心持神笔丽章成。人间最爱当荷月,得见莘莘龙凤腾。
西江月·夏日闲吟
高银春
夏令风和日暖,桃园叶绿花闲。漓漓喜雨润心田,青果枝头挂满。
一片蝉鸣树上,几声蛙鼓池边,红荷别样水云间,钓客垂钩柳岸。
【1】
出句1:柳丝钓月逢闲客(陈旭东)
对句1:鸥鸟凌空遇暖风(刘艳娟)
对句1:莲叶凝珠映彩虹(边淑娟)
对句1:烟竹迎春思故人(李玉民)
对句1:桃蕊招蜂遇故知(马利明)
对句1:莲影迷人遇好天(高飞亮)
对句1:花蝶乘风入杞村(张建忠)
对句1:湖面凌波荡小舟(张燕荣)
对句1:酒意生情醉故人(阎学军)
对句1:春水烹茶乐醉翁(冯忠刚)
对句1:江水随风荡玉波(陈 辉)
对句1:雁字传书访故人(于连臣)
对句1:花瓣落蜂惊丽人(余生慧)
对句1:荷叶瞻天赐好风(肖剑顺)
对句1:云影穿波醒梦蛙(王德祥)
对句1:莲影追风献雅章(冯舒琴)
对句1:堤岸吹箫赠美人(张海鹰)
对句1:河畔听涛赏晚霞(黄玉华)
对句1:莲叶吟风遇醉翁(马存玉)
对句1:花蕊熏风醉老翁(黄建光)
对句1:竹海摇风醉故乡(黄钟麒)
对句1:岚翠寻春访旧知(邓建伟)
对句1:竹影摇风送暗香(张月琴)
对句1:丹桂飘香接贵宾(赵传法)
对句1:荷叶临风动露珠(杨平运)
对句1:桃蕊招蜂生乱情(邓万斌)
对句1:花锦迎风醉路人 ( 蔡荐国 )
对句1:荷叶寻蜓遇故人(凌思桃)
对句1:鸿雁穿云送锦书(陆凤贤)
对句1:杏雨连天遇故人(薛 锋)
对句1:荷叶呈盘接玉珠(王 祥)
对句1:杏蕊传香醉暖风(冯万礼)
对句1 :江岸吹箫沐晚霞(曹建清)
【2】
出句2:莲池着墨生香梦(陈旭东)
对句2:岸柳随风起别愁(刘艳娟)
对句2:柳岸成荫悦众生 (边淑娟)
对句2:官柳随风诉远情(李玉民)
对句2:柳岸离君起别愁(马利明)
对句2:宅院开花醉我心(高飞亮)
对句2:野寺吹风落夕阳(张建忠)
对句2:枫叶题诗诉绮情(张燕荣)
对句2:学子成功报捷音(阎学军)
对句2:竹叶穿窗入画图(冯忠刚)
对句2:柳岸迎风望落花(陈 辉)
对句2:柳岸逢春尽鸟声(于连臣)
对句2:涧水集霞迁彩云(余生慧)
对句2:柳叶凌风拂碧波(肖剑顺)
对句2:夜月含情动爱心(王德祥)
对句2:陌柳含情蕴瘦诗(冯舒琴)
对句2:宣纸留痕逸雅情(张海鹰)
对句2:岸柳临风送逸情(黄玉华)
对句2:稻垄迎风捲彩云(马存玉)
对句2:画苑挥毫醉雅情(黄建光)
对句2:天际流霞泛曙光(黄钟麒)
对句2:宣纸挥毫滴泪痕(邓建伟)
对句2:花气薰人动客情(张月琴)
对句2:雅室挥毫作画屏(赵传法)
对句2:柳岸欢歌送故人(杨平运)
对句2:山寺绕云传佛音(邓万斌)
对句2:㕍阵捎书载泪㾗(蔡荐国)
对句2:柳岸泛青含韵情(凌思桃)
对句2:竹径迎风听细声(陆凤贤)
对句2:竹径乘风入画屏(薛 锋)
对句2:柳岸凝烟入碧天(王 祥)
对句2:水地鸣蛙传远声(冯万礼)
对句2:苇叶搭蓬留倦鸥(曹建清)
【3】
出句3:一泓云水养心境(陈旭东)
对句3:万里山川蕴意情(刘艳娟)
对句3:万里江山愉性情(边淑娟)
对句3:满腹诗书壮墨怀(李玉民)
对句3:万里山河抒意情(马利明)
对句3:几许春秋知世情(高飞亮)
对句3:两岸峰峦入眼帘(张建忠)
对句3:几笔丹青忆故园(张燕荣)
对句3:满目烟霞涤俗尘(阎学军)
对句3:几树清香绕杏花(冯忠刚)
对句3:两岸风光入画图(陈 辉)
对句3:三径菊松迎故人(于连臣)
对句3:半岭松涛入梦情(余生慧)
对句3:两岸风光游画图(肖剑顺)
对句3:满目风光释郁情(王德祥)
对句3:万卷诗书化世风(冯舒琴)
对句3:满腹经纶助仕途(张海鹰)
对句3:万里江天入碧霄(黄玉华)
对句3:千亩雪原消旧愁(马存玉)
对句3:三藏梵山修俗尘(黄建光)
对句3:两岸峰峦壮墨怀(黄钟麒)
对句3:十里烟霞呈色光(邓建伟)
对句3:万卷诗书雅性情(张月琴)
对句3:半纸诗文颂我情(赵传法)
对句3:十里雨荷成故乡(杨平运)
对句3:数亩莲荷悟性情(邓万斌)
对句3:万亩田园泛夕烟(蔡荐国)
对句3:半纸诗情入梦乡(凌思桃)
对句3:十亩荷塘开睡莲(陆凤贤)
对句3:半亩花塘遣宦情(薛 锋)
对句3:三尺书台阅古今(王 祥)
对句3:万种情思追梦人(冯万礼)
对句3:几树芬芳吐意情(曹建清)
银川市诗词学会《黄河诗词》微刊
主办:银川市诗词学会
顾问:魏康宁 张嵩 海军 闫云霞 白林中 闫立岭 左宏阁 丁玉芳 宣民庆 郑晶 余丽萍
总编:张美玲
主编:赵云超
执行主编:张青 李建敏
副主编:薛锋 张文豹 李新红 范春荣 李育钢 韩兰翔 郜明锋 黄支全 马利明 丁文卿 徐和 徐龙
编委:孙剑 刘燕 魏世东 熊轲 李岚 陈旭东 薛翠珍 许宗金 于金奎 冯舒琴 秦瑞娟
刊头题字:陈勇
本期制作:刘燕
排版说明:按投稿时间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