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6月6日,是实达大先生们集体学习并落实《大众教育学》的第三天,一大早,实达中学副校长宋文静就做了安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大众教育学》“使命篇”之“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边国玺校长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孟国泰先生强调指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更好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由此,我们有了从个体到对子到小组再到班级的新教育。我们学习时,要先把孟国泰先生的小诗熟背,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最终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今选史艳春、梅子的读后感,以飨读友。
史艳春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容器。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真正方向和目标。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这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教育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成长路径。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更好的人,这是教育的追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素养和能力。通过教育,我们应该帮助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更加优秀、更加成熟的人。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每个人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通过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这是教育的社会价值。通过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包容心态和合作精神的个体,我们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尊重和理解他人,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
我认为这一新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分数的追求,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情感和幸福感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调整教育方式和手段,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我们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更加紧密的教育关系;我们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真正方向和目标。我们应该积极践行这一理念,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支持和帮助。
梅子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感悟,主要强调了个体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1. 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新教育应该尊重并发展个体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个人的兴趣和梦想。
2. 自主学习能力:新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并具备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这将有助于个体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持续学习和适应。
3. 个性化教育: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资源。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其学习和成长。
4. 全面发展:个体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成绩,还包括情感、社交、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新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5.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同时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目标设定等。这将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 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个体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力,使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问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7. 个体与社会的联系: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新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8. 终身学习的观念:新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个体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追求知识和自我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个人需求。 总的来说,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感悟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发展的全面性,旨在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个体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