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底下,一双笑眯眯的眼睛特别的聚光,这是我对陈劲华先生的第一印象,和蔼可亲,健谈而风趣。他刚从学校送完高考的孩子们,就马不停蹄的来赴我的邀请,风尘仆仆却神采飞扬!
作为浈江区作协理事的“韶关好人”陈劲华先生,他长期做公益,志愿服务算算已有二十五年了,是一位五星志愿者。爱心送考也已连续坚持了十三年。
“陈先生有六十了吧?退休了吧?”
我是根据他的气色来大体判断他的年龄的。他哈哈大笑,找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喝茶。“我都有七十了,还六十,早过了哦!”陈先生始终是笑着配合我的采访的,而我也在他的笑声中感染了快乐!
“是不是送考让你很年轻?”
“当然了,面对那些孩子,那么朝气蓬勃的一群孩子,我也觉得自己很开心,为他们服务我都很快乐!”
“退休了,我做这件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才会一直做下去,虽然这三天对我们退休人来说起床是件特别费劲的事,我调了两个闹钟,一份责任心啊,不能耽误了他们的人生大事。”陈先生很严肃的说,相比刚才的笑容满面,此时的他觉得送考是圣神的,庄严的,必须每个环节都要保证万无一失。
“那有没有找不到车的学生?”
“基本没有哦,只要他们在学校规定的地点上车,每个司机都会认真负责接送的。我们全市有两百辆车出动,一个学校分配三十辆,一辆车要跑三趟保证接送完学生,车满就开,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要按时入场。”
陈先生还谈起了他接到单独平台预约的,学生不在学校而是在家的那种留守儿童,这类就要提早一天去踩点了。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都要提前模拟一次周边农村接送路线,每个孩子上车都会问问有没带身份证、准考证之类的。
和陈劲华先生短暂的三十分钟聊天,觉得他是一个灵魂高尚的好人,也是一位具有高度思维的学者,他说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为后代积德行善,他的身边有些很强的正能量的磁场,吸引着相同思维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爱心送考十三载,此时的他觉得送考是圣神的,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将每一次送考视为一次圣神仪式,一次神圣的责任。在这十三载的岁月里,他用爱心和耐心,守护着经他爱心送考的每一个考生,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对于他来说,送考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使命,一种对教育,一种对学子的关怀和呵护。 每当送考的日子临近,他都会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他看来,送考不仅仅是送学生去考试,更是送去一份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的关怀。
十三载送考,他见证了无数个孩子的成长,见证了他们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每当送考结束,看着那些满怀期待的学生走出考场时,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慰藉和欣慰。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每一份爱心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
送考的路上,他也曾遇到过无数困难和挑战,比如塞车、下雨之类的,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这份神圣的使命中。他相信,只要自己用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只要眼前有一群渴望知识的学生需要他,就值得他为之奋斗。因为在他眼里,送考不仅仅是一份义务,更是一种奉献,一种对社会、对下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当他回首这十三载送考的岁月,他感到无比幸福和骄傲。那些曾经稚嫩的面孔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而他,依然守护在送考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爱心和坚守,为每一个考生送去祝福和温暖。这份责任,这份使命,将伴随他一生。
爱心送考十三载,他用一颗赤诚的心,守护着一份神圣的使命。这份爱心,将永远传递下去,温暖并激励着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他把爱心送考视为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领悟到了责任的意义,也收获了无尽的满足和喜悦。
愿他的爱心之路,永不止息,愿他的使命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陈劲华1955.10月出生。2015年十月退休。现任韶关民声网爱心协会副会长,韶关民声网文学版总版主、浈江区作家协会理事。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爱好文学、摄影。2015年荣获"韶关好人”称号,同年荣获第五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提名奖。连续爱心送考十三年。
(图文来源于风度荟萃南飞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