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提升大先生们的认知水平并让相关理念落地,今天一大早,实达中学副校长宋文静就做了学习安排: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大众教育学》新育篇之教育新理念。又毛岳苗老师和贾永清老师分享学习成果!《道与术》:“道为引领,术为支撑;道术合一,步步为营。没有道的引领,术走不远,没有术的支撑,道长不高。闻道,知道,悟道,上道;知术,学术,会术,用术。道术相结合,天堑变通途。”《思想与行动》:“思一千,想一万,没有行动就完蛋;做一千,干一万,没有思想是蛮干。”读来朗朗上口的小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直观明确地指导行动,让我们的行动也更坚定!屈原已逝,青史留名。端午又至,夏日骄阳,青叶包裹,粽意绵长,艾叶飘香,雄黄调酒,龙舟竞发,百舸争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辈们将上下而求索。

贾永青读《大众教育学》之“教育新理念”后感:
1.教育是唤醒
唤醒麻木,使人灵动;
唤醒沉睡,使人清醒;
唤醒糊涂,使人明白;
唤醒愚钝,使人聪明。
教育本质是激发和引导,而非简单的灌输与填鸭!基于社会环境(考试)的影响,我们可能更愿意用简单粗暴的灌输,让学生在短期内成绩有个迅速提升,而忽略学生长久的发展,于当前来看似乎成绩能说明一切,但从长远发展来讲,学生或许并不喜欢学习!他们只是为了成绩,所以我们现在要改变观念,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我们培育的是人,正如孟先生所言,人做好了成绩只是副产品!
2.真教育,像雨林
(1)
真教育,像雨林,
各种树,能生存:
望天树高耸入云,
老葛藤匍匐前进;
黑心树刀砍不死,
棕榈树又高又稳;
凤尾竹婀娜多姿,
大榕树落地生根。
各有各的生存术,
一树比一树精神。
(2)
热带雨林,自主循环:
空气清新,阳光灿烂;
土地肥沃,瓜果满园;
高的挺拔,矮的精干;
细的苗条,粗的丰满;
鸟语花香,蔚为壮观;
真的教育,其实也然。
这段文字让我感受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千篇一律的灌输,而是要像雨林一样,为每个人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环境,让他们自由生长,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不是流水线工厂,老师更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一模一样的商品!作为老师首先要知道这个前提,“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不要做简单的教书匠,而敢于要做育人的教育家!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包容多元,尊重差异,激发潜能的教育!
3.思想与行动
思想再好,
没有实际行动,
也是垃圾一堆。
思一千,想一万,
没有行动就完蛋。
行动再好,
没有思想指导,
也是徒劳而已。
行一千,走一万,
没有思想是扯淡。
看完这段话我不由得想起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都会写各种反思,分析自己丢分的原因,然后计划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可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把这些分析停留在思想层面,刚考试结束后,基于没考好的内疚,一个星期左右可能还在坚持自己的计划,可是时间一久!思想和行动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所以说再好的思想是需要不断的坚持操作,才能出成效!先进的思想和持之以恒的行动一定是结合在一起的!
最后我想说,教育虽然教在前,育在后,但是我觉得“育”才是根本,育人做好了,教书必然是育人的副产品!
毛岳苗读《大众教育学》之“教育新理念”后感:
反复研读孟国泰先生的《大众教育学》,受益良多。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单纯的把我们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真教育不是包养是培养,真教育不是灌溉是点燃,真教育不是催眠是唤醒,真教育不是颓废是蜕变。”(孟国泰语)
要想学生变,我们老师首先要变,变思想,变方法!
下面是我对三标课堂教学实施后的反思和总结。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标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标课堂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我坚信:相信就有改变,放手就有收获!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