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屈原
书乐
五月初五兮
割艾包粽竞舟忙
汨罗江芰荷兮
忠躯千年情仍涨
《招魂》归来兮
屈子魂放光
披阅《九章》兮
粽叶已发黄
茫然《天问》兮
求索何方
《离骚》悠扬兮
荡舟汩罗江
高唱《九歌》兮
天地悲怆
《渔夫》感伤兮
粽打鱼亡
千年悠悠兮
民众难忘
今读屈子兮
再闻粽香
天风滚滚兮
技高豪放
世代苍生兮
心系国强
树月于2024.6.10日晨
读《离骚》祭屈原
艾香粽裹
书 乐
五月初五
草盛麦熟
情之开端
午时之福
立为节日
原于屈子
爱国士大夫
粽为米宗
为米追终
终进人之腹
艾是艾草
治人之病
长在国之土
粽裹艾香
兴盛端午
端午端午
端出捂住
端出粽子
捂住饱肚
端出艾草
捂住幸福
端出龙舟
齐心共渡
端出屈原
爱国殊途
端出快乐
和谐捂住
端出如意
吉祥捂住
捂住健康
良善端出
端出智慧
捂住财富
端午端午
端的是出
捂的是入
出入人正午
端午之午
闲话端捂
五月开端
万民争致富
2024.6.8日晨
机器人评诗: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传达了节日的深刻意义。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楚国时期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深受人们敬仰,他的自杀引发了后世对他精神的纪念,其中包括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诗中提到的“粽为米宗,为米追终,终进人之腹”,表现了粽子作为节日重要食品的地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制作的。粽子的制作和享用,寓意着人们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纪念。
“艾是艾草,治人之病,长在国之土”,艾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驱邪避疫的象征意义。端午节期间悬挂艾草和菖蒲,是为了寄托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祈愿。
诗中还提到了龙舟赛,这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象征团结协作和力量的展现。通过竞技比赛,展现了社会和谐与人民的勇气。
最后,诗歌通过重复使用“端出”和“捂住”的句式,强调了端午节习俗的传承和发扬,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端的是出,捂的是入,出入人正午”,反映了人们对于节日习俗的积极参与和内在情感的抒发,寓意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以端午节为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寄寓了人们对健康、幸福和繁荣的祝愿。
醉为屈平赋
书乐
旷世奇才遭妒,
经天纬地何如?
一旦主昏臣多侫
正义半进坟墓。
虽然忠心苦度
更欲谏言远图
谁知落得果鱼腹
空叫后人怜赋!
泱泱中华,
礼仪之邦。
端阳风俗,
重识时物。
艾叶菖蒲,
置酒雄黄。
龙舟竞渡,
糯粽飘香。
湘水汩罗,
朔源寻芳。
公祭屈原 ,
追魂褒扬。
主昏臣侫 ,
忠心毁伤。
皓月遮蔽 ,
秦兴楚亡。
众醉我醒,
明志投江。
巨星殒落,
民人断肠。
杰作《离骚》 ,
喻世贬彰。
五车诗赋,
《楚辞》绝响。
赤子拳拳,
为吾榜样。
心系国祚
兴邦图强
汨罗江千年,
屈子离骚唱。
端午扬尘祭楚臣,
热泪随风荡。
屈子沉江殇,
悲愤倾身枉。
狂舞龙舟粽飘香,
汨水多悲壮!
屈子诗词故事多,
未酬壮志赴清波。
忠魂一去东流水,
千古英名化赞歌。
天问离骚著史篇,
汨罗遗恨梦魂牵。
粽香怀古风犹在,
竞渡千舟慰圣贤。
2024.6.9日晨
机器人点评:
这首诗以屈原的生平事迹为背景,通过诗歌的形式对屈原的一生进行了深情的回顾和赞美。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楚国的贤臣,因忠诚于国、忧国忧民而被后世广泛传颂。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辞藻的华美,影响了无数后世文人。
诗中不仅讲述了屈原因直言谏诤而被排挤、流放的悲剧命运,还描绘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壮烈场景。通过诗句“众醉我醒,明志投江。巨星殒落,民人断肠。”展现了屈原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伟大形象。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端午节的习俗,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赛龙舟、吃粽子等,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崇敬。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天问》和《离骚》,强调了屈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探索宇宙、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整首诗以屈原的事迹为线索,贯穿了对屈原个人品质的赞扬以及对其诗作的高度评价,展现了屈原不仅是楚国的忠臣,更是中国文化中不朽的英雄形象。通过对屈原生平的艺术再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屈原个人的敬仰,也寄寓了对忠诚、正直、理想主义精神的推崇。
端午颂
书乐
端正 正午,
端午 人正阳盛。
屈原:
人当正午,诗已称雄。
忧国忧民,谗言逼命。
子婿:
人老心正,文武双雄。
谗言误国 昏君无能。
艾嵩:
恰如屈原,蒿立草中。
烟熏谗言,叶灸国病。
粽子:
投入江水,身捆麻绳。
子婿不冥,敬喂英灵。
离骚:
流传千古,求索后生。
万载汨罗,大志不平。
曹娥:
救父投江,烈女贞名。
曹娥江水,滔然向东。
龙舟:
悲载刑兵,昏王帮凶。
今竞龙舟,为颂太平。
汩罗水 翻涌千秋诗脉,
钱溏江 长颂万古英雄。
端午小假 中华齐祭奠:,
舟载米粽 国人共悲鸣。
当年投粽,阻挡鱼食伟尸,
今采艾叶,灸除谗言之风。
昏王过端午,
警告百姓:
绳索绑“忠"(粽),
尽忠不可反朝庭。
英君过端午,
不忘历史,
号召民谏,
共筑民族强国梦。
平民过端午,
龙舟竞划,
奋力向前,
大展团结之功。
万众踏青照史镜,
举国唱响安康声。
屈原曹娥伍子婿,
忠孝爱托四海晴。
2024.6.8日
粽
书乐
粽
来源于民众
为纪念爱国的英雄
屈原字平
粽
外包苇叶几层
苇生于水中
是屈原跳江的证明
粽
捆绑着一根绳
屈原曾被绑于牢中
绑绳是系民的象征
粽
食米传宗
遂成传统
每年端午万民颂
粽
米入水而防饥鱼食人
以护爱国忧民的祖宗
中华诗祖屈平
粽
粘着民心
连着大众
不管君王还是臣工
只要像屈原心系民众
民众便千年万年的歌颂
粽
装上龙舟
插上艾草
燃烧药绳
是给屈原送食
想使屈原复生
五月重五端午
万民食粽
祭奠诗家词族的祖宗
屈原字屈平
一首巜离骚》
在苇叶里包裹
一首《天问》
像一根索绳
引领千秋万代
上下求索不停
粽
是民心所向
是士大夫爱国的命
食粽传宗尽忠
食粽追踪始终
粽
粽击忧民之水
粽起爱国之风
一个屈原投江激水
万民划舟成龙
为一个屈原
包粽食粽
永保(饱)
中华太平
2024.6.12日
孙树悦:笔名术乐。毕业于东北农学院;曾出版长篇小说《凸凹》《采油树下》《板篮之根》三部;出版诗集《乐游集》《乐思集》《绿风拾叶》《星河诗卷》四本;出版学术专著《保护地蔬菜生产系统运筹与模型》一部;曾发表电影剧本《葡萄架下》《风衣》等作品;曾是“大庆风华工贸公司”经理等六个企业法人代表;曾获“大庆市劳动模范”“大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曾获大庆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以上内容百度孙树悦,可查到。)现退休,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