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端午节(平水韵)
李 庆 和
甲辰仲夏度端阳,九牧田园艾草香。
滚滚长江争百舸,巍巍五岳着新装。
花包祈福念曹女,棕子呈祥敬屈郎。
柳绿杏红逢盛世,莺歌燕语庆安康。
注:1、曹女,专指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的曹娥才十四岁,每天每夜沿着江边哭喊寻找父亲。过了十七天之后,曹娥在农历五月五日也投江自尽,五天之后被村里人找到。孝女曹娥虽然死了,但是她却能找到她父亲的尸首,并把他背到了江堤边,人们看到这个场景十分感动,认为是她的孝心感动了上苍。
当地父老乡亲帮忙埋葬曹家父女后,又在曹娥投江的旁边建造了一座曹娥庙,造了她的塑像,尊她为孝女娘娘,并把小渔村叫做曹娥村,把那条江改成了曹娥江。每到曹娥跳水投江的那一天,曹娥庙里都会举行很盛大的庙会,很多乡亲都会来祭拜孝女娘娘,同时题词送匾来赞扬她的美德。
2、屈郎,即专指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0二四年六月十日(端午节)于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