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把《大众教育学》的精髓学到心里,落到实处,山西省名校长边国玺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实达中学副校长宋文静做了精心安排。今分享宋文静和辛建军在学习“家国情怀篇”后的感悟,供大家领略其风采。

宋文静的感悟与安排(6月5日)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大众教育学》中“使命篇”之“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国人的灵与魂,是“立德树人”的鲜明标志。书中开篇第一首诗就是:
我爱我的国家,
从个体出发;
关注每一个孩子,
我早生华发。
我爱我的国家,
从个体出发;
快乐每一个孩子,
我怒放心花。
我爱我的国家,
从个体出发;
成就每一个孩子,
我一生荣华。
作为教育工作者,家国情怀真正的体现就是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去关注他(她),快乐他(她),成就他(她)。
孟国泰先生在《大众教育学》中讲到“我爱我的国家”“从个体出发”“职业没有贵贱”“上苍降众生”“尊重个体差异”等等内容,我们的学习要以文本为基础,熟背,理解,联系实际去升华,一定不要脱离文本!
明天的学习,请老师们把《对子新教育》熟背。我们的学习并不难,先把孟先生的小诗熟背,根植在自己心中,然后体现在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新教学中即可,不要搞复杂了!
辛建军的感悟
今天在学习《大众教育学》中,了解到孟国泰先生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培育。他提出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着眼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我深感教育的伟大与崇高,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园。
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当。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深刻理解自己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园。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社会。”《大众教育学》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价值。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感教育的温暖与人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在当今社会,教育往往被功利化、应试化,忽视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而孟国泰先生的《大众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我相信,在孟国泰先生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
作者:宋文静、辛建军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