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端午三章(新韵)
庞凤智
一
粽连屈子觞,怀远汨罗江。
继往追贤志,开来兴我邦。
二
为寻端午柳,弹露过河阳。
绿巷裁高义,关情唯健康。
三
轻丝缠五彩,酘酒煮雄黄。
寄象无邪具,随身有岁香。
端午节感怀
李彦平
又逢端午节,杨柳不堪折。
门插春枝翠,伤心老树啼。
端午怀屈原
李彦平
离骚传亘古,汩水葬诗魂。
端午苦吟句,花笺盈泪痕。
大雨后骑车过西江桥
王循礼
不敢临洮水,汤汤认汩罗。
忠良怀屈子,血泪满山河。
李全录
情牵红手链,爱入碧荷包。
每念端阳到,愁思涨海潮。
端午节
何义忠
榴花迎夏日,角黍户飘香。
艾草悬门口,雄黄兑酒尝。
村墟同祭奠,街巷共哀伤。
一脉洮河水,真情写韵章。
甲辰端阳
王玉文
一岁一端阳,千年为国殇。
江边空太息,庙里兴歌倡。
湖海排舟赛,人间乐粽香。
浮沉谁复问,烟水渺沧浪。
甲辰端午
阎学军
时逢夏日忙,节序又端阳。
田野清风润,闾阎角粽香。
门楣悬翠柳,樽酒伴雄黄。
禹甸怀忠烈,黎元乐小康。
端午节情怀
李茂才
又逢端午节,晨起采艾叶。
门窗插柳枝,忠烈屈原怀。
青稞雄黄酒,荷包避瘟邪。
家家粽香飘,祈福好运来。
端阳节感怀
孟万春
端五赛舟忙,江岸烟雨沧。
门楣挂柳叶,饮酒蘸雄黄。
华夏祭屈子,国风续雅章。
糯粽抛水中,共唱左徒觞。
端午曲
刘金同
门楣悬绿柳,手索彩光扬。
晨露润颜面,新醅敬祖堂。
果甜糕粽软,瓜脆点心香。
五色花馍俊,娘家走动忙。
端午吟
李福祥
端阳频举酒,感慨忆离骚。
汩水波汹涌,忠臣气壮豪。
诗魂留傲骨,道义秉真操。
米粽民间祭,崇贤立节高。
端午节
刘文珂
一江流韵写风骚,端午诗吟屈子谣。
澎湃胸怀歌亘古,铿锵又唱楚天箫。
端午吊屈子
阎学军
臣佞君昏奈若何,仰天太息起悲歌。
投江明志英灵永,黎庶千秋祭汨罗。
端午节再临洮河抒怀
雷撞平
一
洮河滚滚起波澜,五月繁华五内寒。
倾洒雄黄三碗酒,离骚开诵鉴心丹。
二
抱石投江壮举歌,每逢重五泪婆娑。
诗家自有诗家意,古韵新声祭汨罗。
端午节吊屈原(新韵)
季绪业
端午千家粽子香,龙舟赌胜角逐忙。
离骚一曲成绝调,相伴忠魂赴大荒。
端午寄怀
毛重辉
露洁风薰燕舞天,闲看锣鼓震龙船。
今天不说灵均事,满目奢华亦索然。
诗人节寄语
王续槐
节日伤神自古生,诗家同赋楚骚情。
遥祈师祖汨罗畔,卿表衷心语共鸣。
端午节哀屈原
刘金同
汨罗波咽水茫茫,楚地生民祭栋梁。
庸主难容真国士,龙舟赏景未知亡。
甲辰端午节抒怀
王永生
茵茵艾草粽飘香,赛起龙舟士气扬。
做赋吟诗挥泪雨,雄黄祭酒汨罗江。
端午节怀屈原
代小辉
琴声暗响绕南窗,弦断哀思忧楚邦。
河伯谭前吟橘颂,忠魂常伴汨罗江。
端午祭屈原
张文菊
四季轮回龙节到,门悬艾叶粽飘香。
清诗一首忠魂祭,留得离骚万古芳。
端午
董想文
麦子青青醉夏烟,赛舟吃粽为屈原。
除忧驱疫五花线,插柳门头人间安。
甲辰端午吟
张怀仁
端阳香粽柳丝柔,怀祭龙舟水上游。
奸佞古今遭唾弃,忠良功业照千秋。
甲辰端午话安康
李泽锋
又逢端午话安康,祈福诚心降吉祥。
千里传音珠泪寄,思情难诉九回肠。
甲辰端阳节有作
后小泉
早晨采艾门遮柳,食粽端阳祭楚人。
乡俗花绳系童臂,民风清露洗心神。
地寒难睹榴花艳,家单欲斟蒲酒醇。
祈愿岁时常静好,年华都是太平春。
端午寄怀
白志杰
楚殿谗臣欲显荣,三闾处境独身清。
离骚一曲春秋颂,天问千年日月明。
愤恨奸邪扬浩气,襟怀故国守忠贞。
犹如菡萏真君子,不朽英灵青史名。
端午话许仙白娘子
王春如
断桥水碧柳丝长,西子白仙访许郎。
湖面泛舟摇爱意,雨中借伞话衷肠。
不堪醉酒成缘孽,转眼雷峰看夕阳。
只恨为情空付出,三生石上诉离伤。
端午咏怀
包佛忠
悠远端阳传四方,先贤忧国怎遗忘。
离骚鸿志昭红日,屈子英容悬圣堂。
赛桨条条摇厚望,香糕粒粒寄民殇。
祛除五毒歌盛世,柳拂洮堤品酒黄。
汨罗江畔祭诗魂
严国明
龙舟涌起千层浪,每读离骚痛断肠。
朱笔题诗谈楚汉,青梅煮酒祭端阳。
秋来雁去君何处,雨后花飞在梦乡。
五月阴云天落泪,汨罗岸上晚风凉。
《离骚》泪
严国明
投江殉国震神州,屈子生平志末酬。
最是离骚千古泪,那知乐府万分愁。
诗魂不见云中月,客梦难言水上舟。
一缕清风携暮雨,阴阳两界路幽幽。
端午节抒怀
严国明
袅袅炊烟粽子香,亲朋把盏饮雄黄。
君能聚首听歌舞,我却飘流在异乡。
客舍三更风啸啸,家山万里路茫茫。
孤灯黯黯悠悠梦,只盼晨曦一缕光。
端午怀屈子
雷晓玲
弦月银钩夜色寒,思怀屈子入眠难。
胸藏锦绣文如玉,腹隐珠玑气若兰。
山险路漫雄志远,芷香树蕙寸心丹。
不曾迎得君青眼,迟暮佳人独凭栏。
端午节书怀
袁建国
一
龙舟激荡水粼粼,遥祭先贤又一春。
文约小而藏大旨,辞微迩却洞明真。
木兰杜若皭高志。濯淖污泥不秽身。
日月当空人间换,离骚天问傲红尘。
二
人间五月激情昂,凭吊怀贤动四方。
杨柳含烟芳草茂,龙舟竞桨彩旗扬。
忠臣自古谏言死,勇士从来为剑伤。
粽叶幽香思屈子,离骚一曲世传长。
端午雅集
袁建国
品茗高谈傍碧峦,初休淫雨季风寒。
典书万卷襟中气,烈酒三樽律不难。
千载寸心笔化剑,一腔诗韵语如兰。
莫言尘世多歧路,正道通天自古宽。
端午寄怀
毛重辉
岷州夏日风光好,难得端阳独自行。
云恋青山花竞艳,鸟歌碧水岸回清。
他拿翠柳插门户,我把香尊酹屈平。
自是民生千古大,人间代代念芳名。
甲辰端午悼屈子(新韵)
宋鸿雁
粽米飘香逢仲夏,龙舟竞渡又经年。
众人喜庆端阳乐,独我悲戚屈子冤。
坐咏离骚声涩涩,行吟天问泪潸潸。
楚辞千古今人颂,留取丹心慰九泉。
端午节抒怀
李茂才
端午佳节粽飘香,晨采艾叶折柳忙。
门窗俱插鲜嫩枝,怀楚忠烈情悲伤。
孩童胸前佩药袋,驱风辟邪益健康。
伏案吟读离骚诗,哀思寄托汨罗江。
端午节祭屈原
梁作辑
粽子香飘韵味长 ,龙舟竞渡缅忠良。
汨罗凭吊诤臣志,端午追思表耿肠。
家国情怀千载颂,庶黎心系万民扬。
离骚巨擘铭今古,惊世楚辞誉九章。
端阳诗人节寄语
孙建军
楚辞唐诗竟芬芳,怀国忧时有九章。
高风亮节闻桔颂,神州世代绵粽香。
近小人而远君子,罗江江畔忠烈亡。
千古悲歌怀大义,龙舟岁岁载端阳。
杨春渊
华夏端阳喜气扬,大江南北沐朝阳。
香包纳福传灵气,艾叶驱邪兆吉祥。
竞赛龙舟怀屈子,飘香粽子祭忠良。
举杯共饮雄黄酒,健体强身享福康。
端午记忆
包晓东
黎明登岭莫言险,露水清凉湿裤边。
艾叶葱茏堪入药,柳杨青翠户门悬。
女儿心愿荷包里,小弟禳灾彩线拴。
艾草燃烧薰宅院,蛇虫毒物莫能前。
煮甜醅
包晓东
常记端阳村寨美,麦苗抽穗豆花开。
家家石臼受青睐,户户青稞舂酒醅。
淘洗蒸过陈曲拌,瓦盆盛敛炕头煨。
三天香溢院墙外,一饮神仙不思回。
点高山
包晓东
端午时间蒿草盛,牧民习俗祭山神。
高山垒起形如塔,幡阵当风翻雾氤。
阵阵鼓号惊宿鸟,熊熊焰火照寰尘。
驱离虎豹近而远,保佑牛羊冬又春。
注:点高山,北方农村端午节民俗。每至端午,牧人在牧场高地积薪成塔,高约丈余,曰“垒高山”。在端午当日凌晨集会,点燃高山,佐以献鸡、祭羊,以祀山神,祈求护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俗称“点高山”。
祈福
包晓东
黎明登岭莫言险,露水清凉湿裤边。
艾叶初成堪入药,柳杨青翠户门悬。
女儿心愿荷包里,小弟禳灾彩线拴。
不惜粽团甜又糯,遍抛江海祭先贤。
端午节:屈子问天
谈玉平
秦时明月汉时关,诗词美文壮奇观。
天崩地裂出佳句,屈子汩罗创诗篇。
一代忠心绍日月,后世把他敬为仙。
五月端午吃粽子,柳叶插在门上面。
贪官污吏虽有钱,全国人民恨贪官。
屈原穷困潦倒死,千百年来人敬贤。
歌功颂德酬唱赞,后辈儿孙倡清廉。
长相思·端午
王续槐
古端阳,近端阳。黎庶衷情汨水旁。舟繁米粽香。 屈翁伤,诗翁伤。锦绣离骚齐九章。未随封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