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棕香情
文\莫柔
“‘青青艾香飘端午,浓浓情思棕是情’。今天是端午节了,我却独自在他乡,不但不能够与家人团聚,而且品尝不到母亲为我做的五色线红枣馅粽子了。放假后同事们都回家去了,可是我……”清晨,我拉开宿舍里浅粉色窗帘,轻轻推开一扇窗,静静地伫立在窗前,凝望着对面家家户户大门上插着的青绿色艾草,清凉的晨风里飘来浓浓的粽香,我无比失落地暗想。
我在山清水秀的B市,已工作半年多。在端午节期间,虽然公司放假三天,但是B市与我的故乡相距两千多公里,如果我回家的话,需要乘坐飞机、倒车;在三天时间里往返两趟,时间十分紧张,甚至上班会迟到半天;所以我不能够回家过端午节。
我越想越忧伤,深切体会到了古代诗人,王维笔下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深沉的思乡之情,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使我无法抗拒,禁不住潸然泪下,思绪飘向了已远去的岁月里。
我小时候的端午节这一天,母亲在太阳尚未露出笑脸之前,会把五色线手链系在我手腕上。五色线手链是母亲用红色、白色、青色、黑色和黄色的细线,精心编织而成的,它特别柔软、精致。我佩戴着它,心情十分喜悦,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手链。我欢欣地看着彩虹似的五色手链,好奇地问母亲:“妈,为什么今天让我戴这种手链呀?”
“小彤,今天戴着它避邪驱瘟、祈福啊!我跟你爸希望你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母亲为我系好五色线手链,开心地笑着,“走,我们去吃粽子喽,妈妈包了你最爱吃的大红枣馅粽子。”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走向厨房。
“妈妈包的粽子好甜好香呀!妈,为什么今天要吃粽子呢?”我品尝着润滑、香甜的粽子,既欢欣又疑惑地看着母亲。
“小彤,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位爱国诗人,他叫屈原。”坐在我对面的父亲,咽下一口粽子,接过话茬,简洁地回答道。
听罢父亲的解释,我更加疑惑,慢慢地咀嚼着粽子。
“屈原因为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家,感到悲伤,在五月初五投到汨罗江了。当地百姓知道后,就划着小船找他。小彤,你想啊:那么深的江水,哪里有屈原的影子。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他的身体,就把竹筒里的米饭投进水里。以后又把竹筒里的米饭改成了粽子。再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就称为端午节了。这一天吃粽子纪念屈原,也就成了一种风俗。你长大以后会懂的。”平时喜欢给我讲各种故事的母亲,全面地叙述着。
年幼的我听母亲讲罢,未言语,心中感觉屈原十分可怜。
令我诧异的是,上午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耍时,看到了插在我们家大门上,那散发着草木香的艾草,便惊异地问母亲。母亲笑着说,为了辟邪、祈福好运。
从此,每逢端午节,五色线手链与香甜的粽子,便是我心中的最佳向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懂得了屈原的爱国精神,还有他那海一般的博大胸怀,令我敬佩不已,亦为他感到惋惜。有时端午节,我为了表达自己对屈原的钦佩,会多吃一个粽子。然而,端午节吃粽子、门上插艾草,是无年龄限制的;而五色线手链,从我过了十二三岁后,便不再佩戴了。为此,母亲即用五色线搓成细彩绳,以此来扎起粽子,依旧说,为了避邪驱瘟,保平安。
我在每年的端午节,轻轻剥开母亲用五彩绳扎起的红枣馅粽子,露出洁白的糯米与散发着甜味的红枣,慢慢品尝一口,糯米、红枣和粽叶的香甜,在口中交织,那甜而不腻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我依然会多吃一个粽子。吃罢粽子后,我便快乐地与母亲到野外去寻找艾草。然后采回几棵,用红布条或者红纱绸绑成一个小捆,插在大门上,那淡淡的草木清香弥漫在整个院子里,使人心旷神怡。在枣树下乘凉的父亲,看着我与母亲斜挂在大门上的艾草,发自肺腑地笑着。
此时此景,我想起这些,双眼的泪水情不自禁地顺着脸颊肆意流淌。
“小彤。”突然,门外传进要好的同事,张怡的声音。
张怡是B市人,三十七岁,大我两岁,家离公司不足五百米,她开朗大方,朴实善良。
“张姐,你不在家过端午节,怎么跑到宿舍里来了?”我连忙打开门,不解地看着她。
“我知道你想家了。看你,都快成泪人了。走,到我家里去。”她笑着挽着我的胳膊往外走。
“张姐,我不去了。端午节,我到你们家去干什么呀?”我用纸巾擦拭着眼泪。
“小彤,你别磨叽了,快走吧。”她拽着我走出宿舍,接着转身锁好宿舍门。
我与张怡走进她家餐厅一看,顿时惊呆了:一小盆五色线绳扎起的粽子呈现在我眼前,我惊异地盯着那一盆五色绳粽子,内心无比激动,先前满腹的惆怅瞬间烟消云散了。
我目不转睛地看了那一盆五色绳粽子片刻,脑海中忽然闪现出那样一个画面:十天前,我与张怡在一起聊天时,她曾问过我,我在家乡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我便一一向她讲述了一番。
顷刻间,我恍然大悟地看着张怡,她欣慰地笑着点一点头:“我妈亲手为你包的,你最爱吃的五色线绳红枣馅粽子。”
“对呀!孩子,你在这里像在家里一样才行,不要拘束。吃完粽子,我们再吃打卤面。”张伯母和蔼地笑着。
“谢谢伯母!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慢慢品尝着粽子,感动地看着张伯母。那浓郁的粽香,像一股暖流涌入我心田。
我依旧多吃了一个粽子。
用过餐后,张怡带领着我到山脚下,采了一些青绿色艾草,我们还欣喜地采摘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她编了两个美丽的花环,我们当作发卡戴在了头上,然后兴奋地拍照留念。我们戴着花环,拿着艾草,坐在清澈的溪水边看如玉般的小彩石。然后我们欢愉地爬山,站在山顶上吹着凉爽的微风,我举目远眺,从绿树的罅隙里,隐隐约约看到了远处一条宽阔的河流中,有赛龙舟的队伍,她开心地告诉我:他们是在另一座小山的那边。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每个地方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人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来纪念着爱国诗人屈原;在传递着亲人、朋友间的那份深情厚谊;在尊重、传承着这份传统文化。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端午节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异地他乡棕情款款,这是使我万分感动、欢欣的!在端午节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张怡一家人,并且祝福他们及华夏儿女安康、好运!”晚上,我静静地躺在宿舍里的床上,怡然地暗想。
夜晚,我睡得十分香甜,是那份异域粽香情,使然。
2024.6.10
【女作家美文点评】:
这篇文章《异域棕香情》以端午节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独在异乡的年轻人对家乡端午节的深深思念和对屈原爱国精神的崇敬,同时展现了她与同事张怡一家的温暖情谊,展现了一种深深的乡愁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从写作角度看,这篇文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巧妙地串联起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屈原的敬仰以及对张怡一家人的感激。同时,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细腻。
在主题表达上,文章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和屈原的故事,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对爱国精神的传承。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即通过张怡一家人的关心和帮助,让主人公在异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主题鲜明、语言优美的文章,值得一读。它让我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思考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作者简介:
莫柔,本名:冯建华,微信名:诗华。山东省阳信县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滨州头条》编辑部编委,曾发表过百余篇短篇小说、散文;长篇小说《往事如梦》曾在《滨州头条》《海洋文艺朗诵社》连载发表;有短篇小说在国家级报刊刊登;有短篇小说被国家级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