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旨述》由虞世南著。
虞世南(558-636年),唐朝初职为秘书监、任“秦府参军”。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得智永亲传,对“二王之法”很是精通。
读虞世南《书旨述》启悟
穆治钢
一、虞世南《书旨述》读后感
教书育才岁月长,
研读旨述意悠扬。
书源演变如画卷,
体式风格细思量。
学前贤,启后章,
传承发展翰墨香。
肩负使命心坚定,
立德树人桃李芳。
作为一名自 1983 年便投身于书法教学工作的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当我深入研读虞世南的《书旨述》时,心中涌起诸多感慨与思索。
虞世南在开篇便阐述了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从古老的画卦立象到造字设教,再到各个朝代书法的演变与传承,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漫长而璀璨的书法历史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他对于仓颉象形、籀文、小篆等的论述,使我更加明晰了书法早期的形态与特点,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法这门艺术承载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而我在这么多年的书法教学中,对此也有着深刻的认知。
书中对于隶书、草书等书体的探讨,更是让我对不同书体的风格特点和演变脉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程邈隶体的朴略与深奥,以及其在历史变迁中的兴衰,都让我意识到书法风格的形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这也与我在多年书法师资培训和研究中所总结的经验不谋而合。而像史游、崔瑗、杜度、张芝等人在草书发展中的贡献,也让我惊叹于古人在书法创新上的勇气与智慧,这也激励着我在书法教学方法和理论的研究上不断探索创新。
虞世南对于前贤书家们的评价,既客观又犀利。他指出他们之间的矛盾与不足,同时也肯定了他们的成就。这让我明白,在书法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的探索与进步。而书圣王羲之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剖析创新,无所不工,制成今体,更是让我看到了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能够心揆其理,俯拾众美,最终达到穷奥旨的境界,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高超技艺令人敬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书法教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信念。
作为一名书法教师,从《书旨述》中我也汲取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启示。它让我更加明确了在指导学生书法创作时,要注重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渊源和不同书体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去感悟和创作,这也正是我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所注重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在前人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也始终在努力引导学生朝这个方向发展。
在提升学生书法理论知识方面,《书旨述》提醒我要系统地讲解书法的起源、发展、技法、审美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对书法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我也一直致力于此。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和批判思维,这也是我在教学中不断强调和培养的。
《书旨述》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它不仅是对过去书法历史的总结和梳理,更是为后来的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它让我们明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而我也始终牢记自己在书法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
掩卷沉思,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要努力将虞世南在《书旨述》中所传达的书法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在书法的世界里遨游,领略其中的奥秘与美妙。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书法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虞世南的《书旨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书法教学与研究道路上前行的方向。我将带着这份感悟与思考,继续在书法的海洋中探索与前行,与学生们一同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书法篇章。
二、虞世南《书旨述》指导学生书法创作
书旨绝妙启后生,
溯源诸体意纵横。
创新启悟多磨砺,
墨韵飘香桃李情。
作为书法教师,我们可以从虞世南《书旨述》中汲取诸多宝贵的指导经验。首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书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正如虞世南所阐述的那样,只有知晓了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和未来。引导学生去探究不同时代书法的特点和风格,培养他们对书法历史的敬畏之心。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隶书时,可以向他们介绍隶书在汉代的盛行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曹全碑》的秀美飘逸、《张迁碑》的古朴雄浑等,让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中感受隶书的发展历程。
在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时,要注重对各种书体的研习。让学生明白程邈隶体的朴略之美,以及其他书体的独特魅力。鼓励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就像史游、崔杜等人在书法创作上的探索一样。同时,要教导学生注重技法与情感的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巧展示上,而要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通过书法作品展现出来。
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比如让学生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感受其笔法的灵动和情感的自然流露,然后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正如虞世南强调的“神用无方”,让学生从自然万物、生活百态中汲取灵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临摹与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并且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评,通过相互学习和启发,拓宽创作思路,激发更多的创意。
比如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景色,让他们从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中获得创作的灵感,然后回到课堂进行创作分享和交流。
三、虞世南《书旨述》提升学生书法理论
书旨精研理论深,
溯源析体趣中寻。
解读实践多思考,
知识提升字铸魂。
依据虞世南《书旨述》,教师首先要深入讲解其中所涉及的书法理论知识,包括书体的演变、书法的审美标准等。让学生让学生明白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技巧,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通过对虞世南《书旨述》中关于文字起源和发展的阐述,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敬畏和热爱。组织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书法理论的讨论,如对虞世南所提及的各种书体特点和优劣的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例如,针对楷书的特点进行讨论,分析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的作品风格差异,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还可以结合具体的书法作品,对照虞世南《书旨述》中的观点进行解读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对一些争议性的书法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如在分析草书作品时,结合书旨述中对草书的论述,引导学生分析草书的线条、章法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不同草书风格之间的差异。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与书法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书法理论的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和总结,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书法理论知识。
四、虞世南《书旨述》对古今书家的影响
虞书璀璨照贤程,
历代名家留美名。
后起之秀行致远,
雏凤清于老凤声。
虞世南《书旨述》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照亮了历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之路。比如颜真卿,他的书法风格雄浑大气,在追求笔画的力度与气势的同时,也注重内在的文化韵味。可以看出其受到书旨述中强调书法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求在作品中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如柳公权,其楷书结构严谨,他在创作中对书体的精准把握和对审美标准的追求,与书旨述中对书体剖析和审美树立的标准不谋而合,体现了对虞世南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代,许多书法大家也深受虞世南《书旨述》的启发。例如启功先生,他的书法作品灵动而富有韵味,既有着传统的根基,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这与书旨述中既强调传统脉络又鼓励创新的思想相符。他在创作中遵循着一定的审美标准,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如同虞世南强调书法的历史意义一般。再看欧阳中石先生,其书法风格独特,在笔法和结构上的追求也体现了对书旨述中对各种书体深入理解的延续,努力在当代展现出书法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叶培贵博士的书法,在笔意的流转和结构的布局上,展现出对书法传统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探索。他似乎从虞世南《书旨述》中汲取了对书法艺术深度追求的力量,在作品中既体现出严谨的法度,又有着独特的个性表达,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解小青博士的书法则尽显细腻与雅致,其对线条和章法的处理,显然也受到了书旨述中关于审美标准和艺术追求理念的影响,努力传达出书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当代书法领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虞世南《书旨述》对历代和当代书法大家都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推动着书法艺术不断发展与传承。
五、虞世南《书旨述》对当代书法的启示
书旨灵光耀古今,
创新融合韵尤深。
笔耕不辍传风雅,
墨海新潮意满襟。
在当今时代,尽管书写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巨大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书写途径,但虞世南《书旨述》的意义依旧深远且不可磨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尊重和传承,切不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轻易忽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所独具的魅力。
对于当代书法家们而言,他们能够从虞世南《书旨述》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宝贵的灵感。可以将传统的技法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巧妙地融合,在创新中探索,进而创造出极具时代特色且饱含个性的书法作品。与此同时,更要高度重视书法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推广,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书法,并深深喜爱上书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大众的审美情操,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氛围。
比如,一些现代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大胆地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和极具创意的表现手法,还能够牢牢地保留住传统书法的精髓要义。像有的书法家在创作楷书作品时,既借鉴了现代建筑的线条美感,让笔画更具立体感和节奏感,又遵循了书旨述中对楷书结构严谨的要求,使作品在展现现代感的同时,依然散发出浓厚的传统韵味;还有的书法家在草书创作中,引入了现代绘画中的色彩元素,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秉持了书旨述中对草书自由奔放风格的理解,让作品既充满活力又不失传统草书的潇洒灵动。这些书法家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虞世南《书旨述》对当代书法的深刻启示,推动着书法艺术在当代不断创新与发展。
六、虞世南《书旨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书旨和鸣诸艺融,
诗书画印韵欢浓。
借来奇妙添声色,
古雅新姿化长虹。
书法从来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艺术,它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开融合与交流。不但可以尝试与绘画、音乐等常见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彼此渗透,还能与篆刻、诗词、悬纸书法等进行巧妙结合,如此这般,方能不断拓展书法艺术的表现领域和边界。
例如,当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时,便能创造出更具深远意境和丰富故事性的作品,让欣赏者沉浸其中,领略到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音乐配合时,可以成功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使人们在旋律中感悟书法的韵味,赋予书法全新的生命力。通过这种种融合的方式,无疑能为书法艺术源源不断地注入崭新的活力和充满创意的灵感。
具体而言,在诸多艺术展览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书法与绘画完美相结合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能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视觉体验;而那些与音乐配合的书法表演,更是让观众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书法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同时,当书法与篆刻相结合,能在方寸之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质感;与诗词融合,能让文字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与悬纸书法这种创新形式结合,更是让书法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多样和灵动。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融合探索,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七、虞世南《书旨述》对未来书法的发展趋势的影响
书法未来前景宽,
继承创新求发展。
智能助力开前路,
传统不变应万变。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文化的日益多元发展,书法的未来无疑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在未来,或许会涌现出更多极具创新的书法表现形式和独特风格,而且极有可能会借助崭新的科技手段来对书法进行传播和大力推广。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般地深切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比如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书法创作空间,人们能够在其中自由挥毫泼墨,体验不同风格和技法,这种方式能极大地增强观众对书法的参与感和兴趣。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能让书法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深入交流。就像一些在线书法展览和交流社区,为书法家和爱好者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渠道,促进了书法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书法教学和书法教学研究方面,未来可能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书法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比如通过智能系统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笔法运用等进行详细分析,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在书法继承创新方面,可能会出现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的新书法形式,比如将书法与现代设计、数字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比如有的艺术家将书法线条与光影效果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书法水平评判或鉴定方面,借助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可以更客观、准确地对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估。例如,通过分析大量书法作品的特征数据,建立评判模型,从而为书法作品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但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书法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宝贵精神价值都将始终是其核心所在。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让书法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持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总之,虞世南的《书旨述》无疑是书法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去挖掘和传承。无论是对于书法创作还是理论学习,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作为书法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虞世南《书旨述》的精髓,引导学生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培养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的书法人才。同时,我们也要不断从虞世南《书旨述》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书法遗产,推动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穆治钢于长春教育学院
*2003年教师节前夕,我应长春市教育学院之邀,为长春市小学书法教师作教书育人演讲,就是结合虞世南《书旨述》讲的。演讲结束后,我被聘为“长春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穆治钢,1983 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2010年被上海官方引进,穆治钢悬纸书法艺术馆在上海成立。现任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大公书画院顾问、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生"讲座教授,首位连续十年当选吉沪两地政协委员;首位上海旅游区形象代言人和长白山旅游形象大使;首位央视春晚现场创作的书法家。
编辑: 李 牧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出品: 李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