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苍狼
上刊诗人:
张春和、张永学、钟向严、严传高、国玉明、薛有毅、张秀祥、吕德然、郭晓春、王白琳、刘建华、萧成明、老杨、王景云、范瑞华、郑祖明、陆文甫、苍狼、李聚生、静水流深、流星雨、细品岁月、李静
七律·端午祭屈原
张春和
屈原热血洒端阳,天问离骚赋九章。
历史千篇歌圣杰,春秋万代颂忠良。
先贤爱国丹心秉,晚辈亲民斗志昂。
粽子飘香圆绮梦,龙舟竞赛获神王。
七律·端午怀古
张永学
端午门悬艾草香,汨罗江水泛鳞光。
离骚不朽千年颂,天问犹存万载扬。
饮恨捐身来守节,痴情誓死尽忠良。
龙舟竞渡屈原祭,史笔留名百世芳。
七律·端午怀古
张永学
家家食粽饮雄黄,挂艾悬蒲驱疫殃。
一部楚辞歌日月,九章天问赋穹苍。
离骚故事千秋颂,风雅遗文万古扬。
傲骨忠魂传后世,灵均史册永流芳。
七律·端午呈祥
钟向严(武汉)
院落榴花栀子芳,火红五月吉安祥。
民间习俗龙舟竞, 橡树风情糯粽香。
楼宇门庭陈艾挂, 神龛果品屈原尝。
离骚九问汩罗祭, 宣誓初心家国强。
七律·端午祭(新韵)
钟向严
买回艾草门前挂,避难消灾百病除。
糯粽缅怀屈子恨,香包祭祀汨罗呼。
离骚抱负初心见,天问投枪大义抒。
端午悲歌鸿鹄志,复兴绮梦富强图。
七律·端午节感怀
严传高
五月端阳角粽香,门前艾叶佑安康。
乘船浅唱离骚曲,敲鼓低吟楚累伤。
屈子忠贞投汩水,九歌正义载华章。
英魂不朽千秋颂,浩气长存万古昌。
七律·甲辰端午祭
国玉明(湖北)
艾草高苔汨岸前,众持蒲剑悼忠贤。
千山酌酒三闾魄,五岭焚香九陌烟。
忧国忧民沉碧水,抒怀抒愤觅青天。
英魂万古含悲去,屈子离骚永世传。
七律·端午节
薛有毅(山西榆次)
一
九章感叹问天歌,掩涕潸然投汩罗。
艾草清香烹米粽,菖蒲馥郁伴塘荷。
避邪杀毒雄黄酒,防病安身六瘼挪。
竞技龙舟民俗祭,忠君爱国胜韦驮。
二
似火榴花共一觞,菖蒲艾草老夫狂。
九歌天问扶君楚,屈子离骚振我皇。
身跃汨罗千古恨,舟划时代万民康。
香包米粽承宗祖,祭祀精忠华夏昌。
七律·端午祭屈原
张秀祥(浙江)
五月端阳汨水流,屈公怒恨怎难休。
离骚一曲长歌赋,天问九章壮志酬。
赤子豪情生傲骨,丹心浩气慰神州。
忠魂永驻垂千古,青史留名载万秋。
七律·端阳祭忠魂
吕德然(河北)
驱邪艾草插门头,米粽飘香滿画楼。
方至节前悲屈子,恰逢江上竞龙舟。
离骚悟处休辞醉,小雅吟来自解愁。
激励儿孙千百载,图强奋发数风流。
端午遐思
郭晓春
端午年年叹国殇,崇兰芳芷伴雄黄。
千家艾叶悬幽梦,万户悲歌唱九章。
笑看众生神亦醉,独闻屈子意昭彰。
离骚怎尽灵均恨,江水滔滔永未央。
七律·端午
王白琳
楚水萧萧映白云,端阳千载颂平君。
隆隆祭祀舟横寄,矫矫吟声鹤出群。
忧国忧民持玉节,遗风遗志耀清芬。
中华诗祖丰碑树,天问离骚粲宝文。
七律·气节达伟岸
刘建华(山东临沂)
举杯酒浊寸心明,世局忠辞楚语诚。
路曲悠长修远略,臣兮上下索求争。
国亡身殒今何惜?只有离骚气节惊。
端午年年风急雨,似乎洗雪屈原清。
七律·艾香祭忠魂
刘建华(山东临沂)
粽子清香飘溢涟,艾条悬挂屋檐阑。
龙舟比赛争先进,斟酒忆怀千古欢。
挥汗汩江声淚水,端阳又复浴芳兰。
屈原爱国忠魂在,华夏继赓披胆肝。
七律·肉粽当饵钓残阳
萧成明
端午来临欲写诗,搜肠刮肚总无词。
莫非昨晚江郎梦,许是今宵风烛时。
云聚焉知云散日,月亏定有月圆期。
蛋黄肉粽当香饵,稳钓残阳应不迟。
古风·端午
老杨(厦门)
端午佳节端端阳,茂林知了声声响。
喜闻江河鼓角动,龙舟竞渡又开张。
陆地游街舞狮龙,水面浆橹胜刀枪。
台上礼品求必得,片片店里飘粽香。
七律·端午节抒怀(中华新韵)
王景云
一
绿艾悬门现瑞祥,青蒲注酒益芬芳。
端阳念古英雄在,大地迎来米粽香。
灸草薰灼驱病患,疫苗接种冠毒防。
屈原忠烈名人敬,将士贤良社稷强。
二
石榴红映满山坡,鼓乐催船万水歌。
花洒汨罗屈子祭,端阳敬古念英模。
雄黄美酒消毒瘴,夺锦争标赞誉阁。
艾叶吐幽香四海,龙舟战鼓震江河。
五律.吟端午
范瑞华
时逢端午节,百姓在家忙。
案上清斋粽,门楣艾叶香。
常思天问赋,每羡屈原良。
祭祀龙舟渡,诗书玉律详。
五律·端午祭屈公(新韵)
张秀祥(浙江)
屈公端午祭,热血洒罗江。
愤恨离骚曲,抒情楚九章。
忠魂千古颂,浩气万秋扬。
傲骨丹心敬,奇文久远芳。
五律·端午节(新韵)
张秀祥(浙江)
年年岁端午,户户粽飘香。
艾草高门挂,龙舟碧浪忙。
离骚悲楚水,九歌慰忠良。
浩气垂千古,屈原世代彰。
端午节二首
刘建华(山东临沂)
一、五律·缅怀爱国诗人
滚滚罗江水,悠悠千载年。
拳拳筹国志,感地憾苍天。
岁岁过端午,思原怀屈贤。
诗人兮已矣,继往永承前。
二、五排·端午民安康
端午粽飘香,艾符情永常。
汩罗江上水,龙舞赛舟忙。
古事先人迹,气刚惊四方。
贤愚皆瞬息,几许可留芳?
蒿叶轮风俗,民居国梦昌。
年年浴兰节,岁岁得安康。
端午赋(五律)
郑祖明(湖北)
香艾挂门楼,离骚赋积忧。
忠贞殇汨水,豪杰出归州。
黍粽深情载,龙船鼓点稠。
一樽思远古,百盏论今秋。
悼屈原
陆文甫(北京)
叹光阴之飞逝兮,今又端午。
悼屈原于祭日兮,已历千古。
天浩渺于九重兮,君魂安在?
唤归来而追抚兮,再慰先祖。
噫兮,
咏桔颂而铭志兮,夫胸怀之高远。
赋离骚而抒意兮,叹民生之多艰。
开楚辞之先河兮,立文坛之翘楚。
颂九歌以寄情兮,谱人神之歌恋。
嗟兮,
忧国难而多愁感兮,慨当以慷。
拯民危而施美政兮,欲振朝纲。
歌咏志以抗强敌兮,壮哉国殇。
无力回天难酬志兮,悲以投江。
吁兮,
忆斯人而怆然兮,感时光之倥偬。
悟大道于冥冥兮,仰屈君之伟岸。
叹人生之缥缈兮,应执着而不弃。
承佳节以抒怀兮,缅古人以励己。

鹧鸪天·端午抒怀二则
苍狼(深圳)
一
福德修行拜佛陀,缅怀屈子泣悲歌。投江万粽呼忠魄,酹酒千杯唤汩罗。
贤绝唱,圣驱魔,离骚著作壮山河。九歌山鬼怀沙恨,多少春秋梦烂柯。
二
自古端阳感慨多,秭归诗酒祭江河。龙舟竞渡驱妖孽,爱国情怀斗怪魔。
风浪涌,雨滂沱,春秋乱世起烟波。坚贞不屈忠魂在,天问离骚正气歌。
2024.6.10.鹏城书斋创作(上平五歌)
鹧鸪天·弔屈原
李聚生
乱世烽烟遍九州,忠诚兴楚未曾休。虎狼环伺山河破,家国垂危日夜忧。
人受害,势难收,离骚抒志伴江头。郢都覆灭生无望,爱国丹心万古留。
忆江南· 端午节抒怀
静水流深
屈原烈,文祭满骚坛。驶去龙舟千竞渡,端来香粽万通谙。谁不忆屈原。
清平乐·吟龙舟
张春和(黑龙江)
龙舟鼓舞,竞赛争飞渡。两岸欢呼传万户,笑语高歌庆祝。
江河水上航行,锦旗鲜艳扬名。祭祀屈原兴业,索求盛世昌荣。
念奴娇·端午祭屈原
流星雨(沈阳)
端阳屈子,古歌悲,汨水滔涌沁泪,正气凛然,怀志远,黎策谏言永睿。蝇狗奸阴,紫阙昏讳。玉尽沉睡,倚天长啸,殉国文曲消坠。
楚词雅卷流芳,离骚曲悲怆,蒲酒箫醉。黍粽草香,囊饰佩。举杯英魂慰。百舸争游,洗冤祭豪烈,梦圆鼓擂。兴诗载韵,弘扬千古国粹。
西江月·端午感怀
细品岁月
碧艾青蒲悬户,彩丝糯粽飘香。幹波棹影逸沧浪,鼓响锣鸣汉壮。
天问离骚九曲,灵均殉国雄章。招魂祭酒洒三湘,激荡高歌声亢。
江城子·端阳抒怀
细品岁月
汨罗千载史流长。屈公亡,粽抛江。遥祭英魂,撷艾饮雄黄。鼓乐齐鸣舟竞放,声激荡,浪飞扬。
离骚天问化刀枪,捍忠良,斥贪赃。冷眼浮华,一笑傲炎凉。热血满腔存后世,伸正义,助兴邦。
渔歌子· 端午感怀 (张志和体)
李静(辽宁丹东)
每忆轩辕泪满裳,离骚天问耀八荒。怀国梦,拓圻疆,联齐抗秦振朝纲。
桂殿秋·端午感怀(向子諲体)
李静(辽宁丹东)
回往日,叹国殇,灵均妙计献楚王。奸人作祟忠贤害,贬谪孤单写九章。
端 午节
老杨/夏门
端午正昭阳,家家扎粽忙。
龙舟早开赛,户户用雄黄。
江山社稷改,忠魂代代传。
诗坛诵离骚,雅辞韵悠扬。
诗人节
老杨/夏门
诗人今有节,为祭忠臣魂
国破暗天日,汨罗水留痕
今日殉国处,轻舟竞龙门
诵诗明忠义,粽香飘乾坤
五月五
老杨/夏门
又到五月五,年年过端午。
有水划龙舟,家家扎粽煮。
两千多年前,贵族屈原公。
有心报社稷,无处可立功。
流放至荒野,离骚楚辞宏。
诵声穿千古,世人震耳聋。
国破社稷溃,不做亡奴众。
要醒国人心,舍身投江中。
众人为施救,荡舟入水中。
投粽好护身,争先为立功。
忠身归汨罗,诗魂进天宫。
人天齐共敬,万代名声隆。
至唐入李白,唱诗上皇宫。
为救人中龙,殿堂戏近宠。
天子已昏沉,言计听国中。
安禄山作乱,明皇走蜀中。
世代忠烈身先死,常有奸妄居宫中。
警示世人不忘事,锣鼓喧天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