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茶,有浓有淡。人到老年对世事的经历和顿悟,就会厌倦和远离浮尘世间的浮华、虚套、喧嚣和争夺,向往本真、静美、清澈与恬淡的生活。若是“闲身自喜浑无事”,能够“衣覆熏笼独诵诗”,有一处独守寂寞、抱书欣赏、静思清心、放飞心绪之地,便是晚年生活的不二选择。而书房便是一个足可容身的理想之所,也一直是自己的热切期盼。
风雨人生路,愿望在心头。自己随着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在2023年10月有个书房的念想得以实现,带来了“心灵的怡然自乐”,自然是欢喜不过了。这里可以全神贯注地观看书籍,消遥自在地概览历史资料;可以沐浴白日的一抹阳光,享受深夜伏桌阅读的寂静;可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进行生命的思考,品味“飘散着芳香的时间”,让自己的眼力、大脑、心灵、感官得以延伸。有时心血来潮,捧起一本书,不自觉地深陷其中,进入浑然的忘我境界,超然于物外,对“人间有味是清欢”有了更深切地体会。
不计屋宽,只求心宽。人到老年,活的其实已不是日子,而是被岁月过滤沉淀后的心境。我的书房,不同于文人雅士的“文房”,没有斋号,少有笔墨纸砚,没有相关的文具摆件,诸如琴、棋、香、酒、奇木、奇石、瓶花等古玩雅玩类。面积虽小,只有六平方米,但它暖心、简朴、实用,我很知足。“方寸之间有乾坤。”小小书房可屏蔽一些俗事叨扰,可隔断窗外流言蜚语,可预防自己祸从口出,可修炼内心波澜不惊。在书房里嘴嚼书香,玩味佳句,提笔弄文,静思休养,让我有了老者安之、文化养老、固本润德的平台。一杯香茶让我清心,一册图书让我增智,一个笔记本让我添知。伴随着时光的流淌,日子变得简单而丰盈了,自己笔记本里的内容一天天在添加;在报刊网站上发表的文稿一年年在增多,有的文章阅读量达到五万人以上;自己与亲友间互相交流的情意,绽放得更加畅亮、浓烈。让我在晚年感受温暖与感动中,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他们,更觉得这个世界的美丽和甜蜜。
浸润书香的光阴,寸寸都是素日锦时。我自从有了书房,一天多半的时间沉浸其间。书房里的图书、资料、照片……都是有历史、有智慧、丰满而给人力量的,流淌着向上向善的价值向往,蕴藏着一些了难忘的故事,或讲述着一段人生经历,生发着一丝启迪和思考,升华着一些认知和感悟。有情感的慰藉,有岁月的激荡,有人生的感慨,有生活的希冀,有高洁的品质,有豁达的胸襟,有坚忍的意志,有奋斗的方向,有追求的目标,繁花似锦,意暖浓浓,芳香馥郁。在书香的浸润里,常常忆起家乡时、军营中、亲友间难以忘怀的互相搀扶、鼓励的过往和感动,让我在不断探索自身、修正自身、完善与提升自身里,获取内心的清静和坚实理想的高贵,保持思想观念常新,拥有了热爱生活的更多情趣与源源不断前行的新动力,日子变得更为充实而快乐。
斗转星移,文以随之。有了个书房,就会随时、随心、随趣阅读书櫃里不同年代、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心仪之书,如清水扑面、明月当头、良友在座,可谓是“一书一典管窥春秋,方寸之间尽览千年”了。进而加深感知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里令人向往的精神高度和显现出的一种绚丽诱人的理想之光,感受到祖国在历史长河里维系民族延续与发展的血性光辉和精神风骨,以及我们炎黄子女拼搏、奋发、勤劳、合群、智慧……的精神内核,不断将典籍里礼敬、传承、弘扬的文化,入脑入心,融入血脉,找到心灵的慰藉和依托,达到心灵的明净与和谐,一种恬淡的幸福感会蔓延全身。
最是书香能致远。我喜欢自己的书房,是它给我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情的陶冶,越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人生没有终身职业,只有终身学习。是它让我打开思维,阻挡了思维的固化,更加懂得了欣赏与感恩;是它让我的晚年生活里寂寞时不知寂寞,孤独时不觉孤独,多了书香、阳光和趣味;是它让我在时光走笔、岁月成章中有了愉悦精神、安度晚年的一种养老方式,增添了快乐、满足和幸福感。它还时时提醒自己,珍惜当下,微笑前行,勿忘为生活的这个世界送一缕清风、一滴雨露、一抹阳光和一个加油的掌声!
时光知味,岁月含香。”书房滋润过的年华时光告诉我,“为人皆不可以不学”,知识要随着年龄一起增长。自己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个书房会始终是散发书香、滋润心灵的绿地,是固本益智、开阔视野的高地,是增添新知、激发活力的暖炉。它会激励每个人在岁月流动的长河里,持恒守泰,静心养德,看清心路,以更佳的状态整装前行。
作者简历
骆忠学,长安区人社局退休干部1965年8月考入解放军兰州测绘学院中级班,1969年6月评为技术员,1982年评为技术10级。1985年4月业回长安,先后在县直机关党委、人社局、老龄办工作,2009年3月退休。曾为西安市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