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南李村镇开发建设磁河两岸林田促进镇域经济生态发展纪实
文/李志华
新安县作家协会.
近年来,河南省新安县南李村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把建设美丽南李村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推动磁河两岸美丽林田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林田促进乡村振兴”之路。
(这是南李村镇办公楼)
一、南李村镇的基本情况
南李村镇位于新安县南部,与宜阳县接壤,是新安县的“南大门”,距县城6公里,东距洛阳市15公里。郑西高铁、246 省道、铁磁路、磁河生态谷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镇镇域面积90.2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30个行政村,22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 7.8 万亩,总人口3.6 万人。2018年7月,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该镇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从其地形地势来看,整个南李村镇是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村庄的土地都处在磁河两岸的丘岭和山上。而磁河是涧河的一条支流,古称慈河,发源于该镇的仙桃村,全长20公里,其间有赵峪沟、龙眼寺、竹园沟等多处泉水和多条支流加入慈河,才让平静的慈河有了喷玉溅珠,腾崖卷雪之性格,慈河以浩荡之势,于磁涧街北汇入涧河。况且这些土地面积也很小,这就很适合打造美丽林田发展林果业,以此方式来促进百姓致富乡村振兴。
(这是位于南李村镇中部东西向的磁河)
二、南李村镇建设林田的主要做法
根据各村土地的实际情况,该镇在林田建设上,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服务(这包括产前由镇里组织技术员对种植有关果树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产中镇里组织有关技术员深入林田对种植农户进行管理指导、产后由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网上直播等方式帮助农户销售水果)。” 采用三种模式,高速高质量高效果,在磁河两侧,大力建设林田:
1、大力建设果树林田,主要体现如下:
2018年,由镇党委政府规划,有关行政村实施,在位于该镇中部东西流出长约20公里的磁河南北两岸的丘陵和山上,
种植樱桃树的行政村有: 陈屯(130亩)、孙洼(50亩)、懈寺(600亩)、李沟(200亩),共计种植樱桃树面积为980亩;
种植仙桃树的行政村有:仙桃(500亩)、林庄(180亩)、郭庄(20亩)、江村(36亩)、孙洼(35亩)马沟(25亩)、窑场(50亩),共计种植仙桃树面积为846亩;
种植石榴树的行政村有: 郭庄(75亩)、江村(190亩)、荒坡(50亩)、十里(260亩)、懈寺(50亩)、马沟(20亩),共计种植石榴树面积为645亩;
种植葡萄树的行政村有:懈寺(50亩)、孙洼(40亩),共计种植葡萄树面积为90亩。种植杏树的行政村有: 懈寺(30亩);
这样以来,全镇在磁河南北两岸的丘陵和山上,共种植果树面积为3371亩;还做到在果树挂果的前三年里,要求群众在果树中间地块上,种植低杆如豆、辣椒等经济作物。
自2022年各类果树挂果后,每亩果树地,已收入超过3000元。
2023年,由镇政府牵头,组织李村社区、刘邦村、花沟村等8个村与洛阳富钦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采取“村集体+农户+公司”模式,在磁河北岸的8个村流转土地3000余亩,开展高粱、油菜轮作项目。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高粱亩产可达1200斤。春日的第一场花事,从油菜花的盛开开始。超千亩种植面积的油菜花海美不胜收。春风拂过,油菜花摇曳多姿,花海间蜂飞蝶舞,交织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整齐的花垄伴随着地势高低起伏,点缀着树木、房屋,呈现出优美的立体感实景画面,吸引了众多游客。
仲秋时节秋风爽,高粱熟来红满天。2023年9月份以来,一株株红高粱穗粒饱满,随风摇曳,遍布农田,成了秋日里最美的“丰”景。青翠的叶子,沉甸甸的高粱穗,远远望去,仿佛是绿色田野里的一束束火把,像极了群众火红的生活,与蓝天白云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画,成为南李村镇富民的“红产业”。
高粱、油菜轮作项目实施以来,每亩高粱亩产可达800--1200斤,通过公司订单收购的方式保障产销,并签订保底协议,每亩保底收益不低于400元,打造了富民增收新亮点。
3、充分利用磁河水域面积大的河段,建成旅游景区,主要体现如下:
在位于磁河发源地的仙桃村,该镇巧借仙桃水库的优势,挖掘全镇各村的红色资源,在仙桃村党群服务中心院里的东南部,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南李村革命老区展示室,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增加仙桃村集体经济和百姓的收入。在位于磁河中游的林庄村,该镇借用林庄水库的优势,建成巴士小镇”景区,大力发展山水旅游,以此增加林庄村和下坂峪村的集体经济和百姓的经济收入。
在位于磁河下游的江村,该镇借用江村水库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黄土泊景区,大力发展山水和民俗旅游,以增加江村的集体经济和百姓的收入。在位于磁河下游的梭罗村,该镇借用磁河在这里水面宽水加深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成临水的农家小院,建成山水农家乐景区,大力发展山水和农家乐旅游,以增加梭罗村的集体经和百姓收入。
该镇通过近几年来,在磁河南北两岸的丘陵和山上,因地制宜,发展林田,已收到了“山清水秀,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种植果树有关村里的群众每亩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种植高粱村里的群众每亩最少收入可达400元以上,发展旅游有关村里的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上班,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好效果。
为此,该镇发展林田的成就也得到了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表彰,特别是2018年7月该镇被所在的河南省评为“乡村振兴”示范镇,更得到了县级以上媒体的正能量报道。
过去已成历史,历史在于借鉴。南李村镇会以这次磁河两岸开发建设林田所取得的成就为契机,务实总结经验,教育引导组织,使处在磁河两岸剩余的王坟、石渠、赵玉、苏屯、挂沟、江峪这个六个行政村,也加入林田开发建行列,发展特色产业,加速高质改善磁河两岸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为整个南李村镇的“乡村振兴”、圆好中国梦,做出该镇干部群众应有的贡献。
附件之一:本篇报道配音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附件之二:本篇报道作者简介
李志华个人的简介 :
李志华,男,生于1964年11月11日,家居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毕业于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新闻系,职业工人,中共党员,爱好新闻文学,是新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全国著名网刊《京津冀.头条》的特约撰稿人,全国著名《天赋文学社》的特约作家,全国著名网刊《木子存香文学微刊》的特约撰稿人。自1991年秋采写编稿件以来,个人作品多发表在县级以上媒体(主要发表报纸、电台、杂志)及全国著名网刊上,还曾在新安县计生委、新安县党史研究室征文中获过奖并被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