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吃粽子
供图投稿作者:邓祝仁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我家都要包粽子。小小年纪的我已经会包粽子,母亲教的。
那时,我还不知道有包好几斤糯米的枕头粽,只知道桂林本地最常见、最普通、最大众化的粽子,即现在还为老百姓所喜欢的长方形粽子,大约一二两米。
我先学会包最普通、最容易包的粽子。母亲说,包一个粽子,只要三张,顶多四张粽子叶。真不知道现在的粽子为什么裹那么多粽子叶,一层又一层,是不会包呢,还是不懂省料呢?或许,现在的粽子叶太窄太小吧。总之,吃这样的粽子首先就感到麻烦。
母亲一边说一边示范,先取一张大一些的粽子叶平放手掌心,再取两张窄一些的粽子叶搭盖于大粽子叶的两旁,然后舀一杯已经泡胀,并调配好的糯米到手掌心大粽子叶的中央,磨平后,将一条肉置于糯米中间,再舀一杯糯米,将肉遮盖,每个重量估摸不超过二两米。下一步很关键,决定粽子是否包扎成功,煮的时候不散花,不溢出糯米。将中间的大粽子叶两头对折,恰好盖住糯米,再将两旁的小粽子叶卷起,两头两尾对折,掐紧,盖住已经对折的大粽子叶,注意不能有糯米溢出,让粽子呈大致长方体形状,不要一头大一头小。最后分别抽出三根杆草,一根一根扎好、捆紧,剪整齐即可。
现在的粽子,有的包得很不美,影响胃口。粽子叶、粽子绳七丫八插,看着很不舒服。一看就知道是非内行人的杰作,哪里还愿掏钱购买?他们不懂得中国人吃东西一向注重色香味俱全么?
桂林还有一种三角粽,包的方法麻烦一点,母亲没有教我,所以我至今不会包三角棕。
桂林普通人家包的粽子,糯米大都选小糯,不选大糯,大糯太软太黏。可以调配板栗、花生、饭豆、红豆等,肉一般选血口肉、五花肉,不肥不腻,少用瘦肉,不像今天的人那么讲究,既有肉,还放蛋黄、叉烧、瘦肉之类。
粽子好吃,但不可贪吃,否则一吃不舒服,二不利于健康。吃粽子因人而异,有的人适合糯米,吃得对胃,多一点毫无问题。有的人只适合一定的量,多了便反胃,肚子不舒服。还有一些人根本不能吃。同为一家,也不可攀比,眼红不得的。
桂林俗话说:热糍粑,冷粽子。就是说,糍粑趁热吃,粽子放凉了吃。自然,这说法是对上工的大人而言的,对孩子和老人,还是不宜冷吃。
仲夏季节,桂林还有一种凉拌粽子,是老少咸宜的。凉拌粽子是素粽,不放肉类和其他板栗、花生配料,手指大一块一块剪入碗里,放上糖水,拌匀就可以了;或者穿上竹签,裹了砂糖,拿在手上走着吃。岂不惬意?小时不知什么糖尿病,什么都来者不拒。今天,有此病的朋友就不宜这一款--甜粽啦。
(v)邓祝仁先生的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