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头条】总第454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

【作家心得2】 书接上集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韩积蕊(山东)

我们再共同探讨的第二个话题: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我们每一个人从生活中提炼出属于我们最初的生活原型。
古往今来的所有作家,无一不是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创作源泉的。我们首先来看一看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其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等,都是明显取之于现实生活。譬如路遥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作品内容就是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2021年我的《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发表在《山东商报》上,分上下两篇。其内容完全节选自我于2014年编写的《人生回忆录》。
一名文学爱好者,应该自我觉醒,以作家独到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人和事,从而上升到理论层面和智慧高度。
列举乔叶“跑村”和“泡村”采访的事例:
在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课堂上我讲过这个事例,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为写作《宝水》一书,她不辞劳苦地跑村和泡村,与村民采访交流,获得第一手素材,为构建自己的图书大厦备足木石砖瓦。她在小说中设置了多重结构,有心理结构、地理结构、故事结构、时间结构等,比如地理结构就需要有精密设计,它要分几个自然片、各家住在哪,谁家和谁家挨着住,村周边要有啥人文景点,游客要走啥动线等,都要设计。时间结构是写乡村的一年,把这一年当作一个横切面,其中各种元素兼备: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植物学的等等。她采风的这段时间,刚好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的历史阶段。《宝水》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文章合为时而著,顺应时代而创作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我再强调一点:采访交流不等于闲聊,应该独具慧眼,点亮生活,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我们继续探讨第三个话题:古人说,文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定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体会如下几点
一是要好好读书,这对写作特别重要。要能从经典中读出好东西来。善于借鉴。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以及古文典籍,这是你学习写作的底蕴。读一读古今中外的现代名著,名篇,尤其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分析作品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方法和技巧,看看文学名家是怎样编故事的。
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点东西。无论写什么都好。
三是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注意酝酿琢磨,注重反思探究。譬如文章的结构形式,立意新颖,开头合理,结尾升华。
四是要学会读,抄,悟,创。
多读书,博观约取。读好书,学会选择经典,为自己列举一个书目,有计划地读。会读书,以作家的身份去读书,萃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抄书背书的目的是为了化用。
悟,就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悟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创,就是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多写多练,积累成篇,再增删修改,最后成为自己的作品。
譬如:1988年,我在康庄镇中学担任历史课,教学余暇,我就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和学科测试题,依据教学大纲,对准考点,题眼,编写中学历史顺口溜,上下五千年中国史和部分世界史,全部编为七字歌谣。1989年在报上连载,1990年编辑成书,1991年出版专著并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这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创新。
我们再探讨第三个话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练笔是写作的实践。持续的写作,才能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作为一名作家,写才是最重要的。
在读书交流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一)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也可以撰写一篇文章,编辑一则故事。这天,和一位50后老人聊天,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我根据老人讲的事例写了一篇文章:
《永久的悔》
父母三观正,孩子人品好,家风不正家必败。现实生活中,孩子做了错事,最先知道的是父母,有时候,父母一时疏忽放纵了孩子,铸成大错!
他有个战友,复员后成家立业,生育两个儿子,四口之家其乐融融,随着时光流逝,儿子长大成人,在私家车普及之前,二手车市场交易火爆,两个儿子租赁门市做起了二手车营销,这位战友也默默赞許,开始,生意兴隆,风光一时。
后来,两个儿子贪心不足蛇吞象,就拉帮结伙想起了歪主意,偷车倒卖来钱快。活跃于冀鲁豫三省边界区域,疯狂作案,一发不可收拾。案发后,绳之以法,判处两个儿子有期徒刑,哥哥20年,弟弟18年,母亲犯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时光飞逝,转眼三年,战友的妻子出狱,众友看望,以示安慰。她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诉:“俺在监狱里,天天以泪洗面,常常跪着走路,不敢抬头,真是后悔死啦。.......”
说到这里,笔者插言道: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子女,这是人类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古人有训“养不教,父之过”,要想传承良好家风,父亲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一个家庭的良好家教家风,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家风不正家必败。
这位老人又谈起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他说:当时我们一起在湘西服役,一位养蜂人在营部附近放蜂。这位战友利用夜班放哨的机会,偷窃了营房的一桶食用油,和养蜂人交换蜂蜜。炊事班长清晨起来做饭炒菜,发现油丟了,就报告了连长,连长直接汇报营部,经过查询得知是这位战友所为。正值文革期间,士兵偷窃是很丢人现眼的事,大会批、小会斗,最后警告处分以示惩戒。
昔日父亲小偷小摸,今天儿子闯下大祸。老俩口眼巴巴地盼望着、盼望着两个儿子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等到孩子刑满释放,俩人已逾古稀之年。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有教养的父母,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父母家风不正,孩子惹是生非,父母管教不严,德行亏欠,孩子祸事频繁。
教一个人变坏很容易,但要想一个人学好很难,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颇深,在孩子小的时候,传承的品行和教养非常重要,积德行善,遵守法纪是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学习的家风。
做人,无论贫穷富裕、高低贵贱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线!
因篇幅所限,请看第三集。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在市电视台录制的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