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文/芦国莲
端午节到了,精致的香包,五彩绳等,端午节的小挂件纷纷出现在湟源街头,看着真的爱不释手。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物品,香包寄托了劳动人民避灾祈福的朴素心愿,形态各异的香包衬托出端午的祥和,让我们感受到流传文化的味道又回来了。
香包里装着草香,是种只有春天初长时才有香味的草,它长在石崖峭壁上,不容易摘到,它淡淡的香味,能让人身心愉悦,佩戴各种各样的香包,主要是为了驱邪消毒和避疫,带了放有草香的香包蚊虫就不敢来到你身上,香包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最喜欢的是香包是我女儿四岁的时候,她姥姥给她做的。我清楚的记得,她姥姥来到我家,一进门就取出来一堆香包,说是给她小外孙做的,我看着那些香包,真是着了迷。
一个小花篮,上面做了些小花苞,上面刺绣了小花花,底下一串一串的吊满了各种各样的有小白兔,小老虎,石榴,小白鸽两个绣球,还有一个小姑娘捧着一朵鲜花,我女儿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香包,捧在手里,爱不释手,她每天要看一眼姥姥给他做的香包,天天问我哪天才能带,都快盼不到端午节了。
终于到了端午节遮天,我给女儿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把香包挂在后背上,她高兴的蹦蹦跳跳的出门去了,大家见了都夸这香包做的好看。
如今,已经过了20多年了,我还依然保存着这只漂亮的香包,这是她姥姥对外孙的心意。
每次我想念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因为这是妈妈留给我唯一的留念。
我还认识一位喜欢做针线活的农村妇女,她的名字叫张成莲,她一有空就拿出来一堆碎布和针线,就做起她喜爱的针线。普通的布料,在她的手里变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十分灵动,令人叹为观止。
她除了会做香包,还会做乌龟,拖鞋,莲花,鱼,绣球,等等,好看极了,她做的拖鞋和乌龟作为非文化物质遗产在海晏博物馆收藏。她的拖鞋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穿起来特别舒服,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脚上凉凉的,穿过的人都爱不释手,现在看看她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