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端午节
王毓芬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习俗传千古”。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穿越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中华民族向善向美的精神风尚。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端午节已经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其中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广泛,更成为中国首入选世界非遗产的节日。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包涵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美丽久远的传说。
端午节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永载着所有炎黄子孙的幽情逸韵,传统文化和习俗薪火相传至今。被桨划开的汨罗江无法淹没那一颗叫《离骚》的苦艾,一句句高声的吟咏,始终回荡在令人敬仰的天空。山河无限,岁月迢迢,故人远去,风采遗落人间。端午节和别的节日不一样,它寄托了整个民族对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追思和祭奠。“路漫漫,共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荡气回肠的吟诵。而今仍回旋古深邃辽远的历史长空,成为千百年振聋发聩振人奋进的箴言金句,此中包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高洁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反思和践行。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粽子飘香时。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遗留下来太多的美丽,单就文学一脉而言,从《诗经》到《楚辞》从先秦散文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便足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更别说还有曲艺的优美,国画的空灵,茶文化的高雅……追寻我们文化之根,那种传承千百年的美丽常让我们觉得它们美得令人惊叹,让人目不暇接。
可惜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美丽,似乎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敢于破格、日新,造世界,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中国青少年正在为追寻思想上的“自由”而努力远离传统带来的“束缚”,我们的成年人也在努力为他们搭建这样的平台,于是我们有些人的英语、韩语流利无比,却看不懂一段文言文,有的人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却忽视了营养丰富的色香味俱佳的中餐……正因为如此,传统文化的缺失日益严重,可这种缺失并没有为我们带走发展中的束缚,也没有带来真正的思想解放。恰恰相反,这种无所依附的“自由”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无所归依的彷徨。放眼看去,小学生对传统美德的了解仅限于“勤俭节约”,我们成年人也不知道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主题内容,不了解中国典型性人格的核心——怎样做谦和好礼、勇毅力行、孝悌仁爱的中国人。这些问题,正在因为文化根基的缺失而让我们茫然无措。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故此,让我们扎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丽。拒绝无所依附的“自由”,给自己一个宁静踏实的精神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