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随想
文‖苏士焕
几年息鼓的赛龙夺锦终于又开锣了!
很久来,家乡有一首民谣,叫“初一龙船鼓,初二龙船祭,初三初四斗出市”。传说是纪念“井底”(村名,山名)龙船“出圣”(变神龙)而流传下来的。井底,座落在漓水出口的地方,叫莲花山。有一座庙叫“探花庙〞。庙前有一株三四个人合抱粗的木棉树。井底村的人常在庙前树下三三五五的聊天。无意中这木棉树成了话题。有人说这棵这么大的神树如果造成一条龙船最好不过了。
不知是感动神灵还是天意,第二年漓江发生洪水,将一株三四个人合抱的大樟树搁在浮石(地名)边上。乡人就将此大樟树造成了一条龙船。
第一次下水斗龙,这井底龙船出奇得快,出人意料。第二年依旧斗龙,外乡的则说你井底龙船这么快,不可能斗。除非在龙尾坠两只瓦缸阻水。结果更神,那是一条公龙。第三年又赛,要井底这条龙在四边角上钉上板櫈阻水。结果这龙竞添了四条足,快的飞如流星。第四年的龙船下水后,村中一名妇女洗衣服,洗青菜,将篮筐掛在龙头处,结果洗净放在篮中的青菜一棵也不见了。妇人大惊,回家劝丈夫说“今年赛龙你不能去了,这龙船出圣吃青了!”
果然,五月初二这一天,这条龙船试游到一处叫“白花湾”时,江中突然起了个大旋涡,将龙船卷入江底,从隔壁山沟中的龙船冲一处千年不沽的水氹中冲出,(实际此处有条地下河直通漓江)出西江直达广东佛山。当龙船回到井底村时,已是三更时分。到探花庙吃夜宵时,所有参与这次划龙的都在庙中“仙”去了。
因此,当地留下井底龙船“一鼓(旧时的更鼓)过三湾,二鼓到佛山,三鼓返到莲花山码头湾”。
这井底龙船的传说就这样留下了“初一龙船鼓(响),初二龙船祭(祭拜这条井底出圣的龙船),初三,初四斗出市的民谣。
每逢年端午赛龙,已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各地都有有关赛龙的传说和秩事。有说是古代图腾,有说是纪念屈原。我们家乡则是记念这条“出圣”的神龙。
今年又正是甲辰龙年,正好又逢九紫大运开年,家乡则有十八条龙争名(也含应邀的大湾区四条龙船),时隔五年,西江终又龙起。愿这珠水能随龙再开经济大潮!福泽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