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六讲》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注释】
①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原文】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②?”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①子桑伯子:鲁人,事迹不详。
②无乃:岂不是。
【原文】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wu2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④亡:同“无''。
【原文】
6.4 子华使于齐①,冉子为其母请粟②,子曰:“与之釜③。”请益,曰:“与之庾④。”冉子与之粟五秉⑤。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注释]
①子华: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鲁国人。
②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粟.小米。
③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
④庾(yǔ):古代量器,二斗四升为一庾。
⑤秉(bǐng):古代量器,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
【原文】
6.5 原思为之宰①,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②!”
【注释】
①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宰:家宰,管家。
②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单位的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原文】
6.6 子谓仲弓①,曰.“犁牛之子骍且角②,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注释】
①子谓仲弓:有两种解释,一是孔子对仲弓说;二是孔子对第三者议论仲弓,今从前说。
②犁牛:耕牛。骍(xīng)且角: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骍,红色。
【原文】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原文】
6.8 季康子问①:“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①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康''是谥号。
【原文】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bi4宰①。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②。”
【注释】
①闵子骞(qiān):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费.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②汶:汶水,即今山东大汶河。汶上,暗指齐国。
【原文】
6.10 伯牛有疾①。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②,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①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
②牖:窗户。
【原文】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①,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
【原文】
6.12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①,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②。”
【注释】
①说:同“悦”。
②女:同“汝",你。 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原文】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原文】
6.14 子游为武城宰①。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②,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
②澹台灭明:人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后来也是孔子的学生。
【原文】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①,奔而殿②,将入门,策其马③,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又名孟之侧,鲁国大夫。伐.夸耀。
②殿:在最后。
③策:鞭打。
【原文】
6.16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①,而有宋朝之美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①祝鮀:卫国大夫,字子鱼。他是祝官,名。善于外交辞令。
②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貌而惹起祸乱的。
【原文】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原文】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①,然后君子。”
【注释】
①文质彬彬(bīn):文质配合适当。
【原文】
6.19 子日:“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①。”
【注释】
①罔:诬罔不直的人。
【原文】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yù)上也①;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
① 语:告诉,讲说,谈论。
【原文】
6.22 樊迟问知①,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②,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①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②远(yuàn):作及物动词,疏远'避开。
【原文】
6.23 子曰:“知者乐水①,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①乐(yào):喜爱。
【原文】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原文】
6.25 子曰:“觚不觚(gū),觚哉!觚哉!”
【原文】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①,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②。”
【注释】
①逝:去救的意思。
②罔:诬罔,愚弄。
【原文】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注释】
①畔:通“叛"。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原文】
6.28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yuè)②。夫子矢之③曰:“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①南子:卫灵公夫人。当时把持着卫国的朝政,行为不端。关于她约见孔子一事,《史记.孔子世家》有较生动的记载。
②说:通“悦''。
③矢:通“誓"。
④所否者:相当于“假如……的话",用于誓词中。
【原文]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①,其至矣乎!民鲜(xiǎn)久矣②。”
【注释】
①中庸:孔子学说的一种最高道德标准。中,折中,调和,无过之也无不及。庸,平常,普通。
②鲜:少。
【原文】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①!夫仁者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病.心有所不足。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提起下文。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徐成美 李文春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