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记忆》
文/姒哥
时光如河,缓缓流淌。当我回首往昔,高考的记忆便如一幅陈旧而又清晰的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那是 47 年前的 1977 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1977 年,我刚结束学业就被下放到冷水江市梓龙公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生活的轨迹与现在截然不同。我们经历着“学工学农”的热潮,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劳动实践中,而“批林批孔”运动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将大把光阴耗费在与学习文化知识无关的事情上,甚至可以说基本放弃了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每天在田间劳作,在工厂忙碌,似乎已经忘记了书本的模样。
清晰地记得,在下放后的一个寻常清晨,我如往常一样在知青点宿舍门前刷牙,就在那时,高音喇叭中突然传出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那一刻,仿佛有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内心,各种复杂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有惊讶,有迷茫,有困惑,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在当时的我看来,高考似乎是那么遥不可及,与我当下的生活状态相去甚远。我感觉自己就像在知识海洋中迷失了许久的船只,突然被告知要驶向彼岸,却不知该从何起航。
然而,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力量。他们让我不要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哪怕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哪怕只有一丝微乎其微的希望,也值得去拼搏一次。在他们的鼓舞下,我终于鼓起勇气,决定踏上这趟未知的高考之旅。于是,我开始了如无头苍蝇般的高考复习。那时,复习资料极其紧俏,我四处奔波,托人打听,想尽办法获取那些珍贵的书籍和资料。每得到一本复习资料,都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
几个月后,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临。那是在寒冷的冬季,空气似乎都透着一股肃穆。考试的地点就设在梓龙中学,那个承载着我们希望与梦想的地方。那一天,我、黄家雄、伍跃星、胡沙欧、朱特越五个同学约好一起前往考点。头天晚上,大家都来到我这里住宿,因为其他同学的下放点距离梓龙中学太远,而我这里相对较近一些。还记得特越同学还特意带来了一床棉被,为我们抵御夜晚的寒冷。
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考点,考试的那两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当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我们五人早早地就走出了考场,并非我们胸有成竹,而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在考场上就像“睁眼瞎子”一样,那些曾经熟悉又陌生的知识,此刻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晚上,我们五人挤在那床棉被里,天气的寒冷让我们难以入眠,身体的寒意与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垂头丧气,反而在彼此的打趣与鼓励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大家嘻嘻哈哈,仿佛这不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而只是一次别样的经历。
第二天的考试,脑袋依旧是“一片浆糊”,但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当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我们如释重负。那一刻,我们没有丝毫的悲伤与遗憾,反而是开开心心地走出考场。或许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实力与准备不足,或许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别样的友谊与勇气。
这场高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程。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局限,也让我明白了机会的可贵与努力的重要性。它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的结果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
如今,47 年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那段高考岁月,心中总是感慨万千。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我们。那些艰辛与奋斗,那些迷茫与希望,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中,熠熠生辉。那段经历让我懂得,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与挑战,我们都要有勇气去尝试,去拼搏,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这就是我所经历的高考,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