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故事
文/何欣怡
2018年——初识
“上课,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这学期的古代文学老师。上课之前,有一句诗送给你们,来自于唐朝诗人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小声地默念。
这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我隐约记得这是小学的课文。
在此之前,我对它的印象仅停留在小学:它只是李白众多诗中的一首而已。再普通不过的诗竟然在2018年赋予了我独特的意义。
曾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伴着清风明月而来,他好似李白。他的眉眼潜藏着李白的豪放,他的眼镜投射出李白的侠骨柔情。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他苦苦追寻的诗人却在以另一种方式靠近他,从身段,从气质,从才华。
那少年公子,唯李白而已。
2023年,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老师很喜欢它。”
“老师,这是什么故事?”
“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的故事,关于李白,关于他,关于我,也关于你们。”
我发现学生的眼睛里有一种很闪的东西,是星光。
“我们先上课。”
……
2018年——我喜欢李白
古代文学课上,他侃侃而谈,走过魏晋风骨、结识竹林七贤、一览曹植、阮籍、陆机的文人风雅、也共情过吸食五石散的无助孤寂。漫漫流年,他们曾是这样痛彻心扉的活过。
一个人,却带来了如此众多刻骨铭心的人生。
这是我第一次爱上了古代文学,爱上了他在课堂上讲述与我毫无关系的文人墨客,也真切的爱上了李白。
“我很喜欢李白。”他不止一次的在课堂上说过这句话。
可惜在那时的我,并没有理解。直到五年后。
2023年----不厌的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什么是尽?”
“尽,指的是鸟儿飞的无隐无踪。”
“孤云独去闲中什么是孤,什么又是闲?”
“一片云也不愿停留,悠闲地越飘越远。”
“此时的李白,看到众鸟飞尽,孤云独闲,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孤独、寂寞。”
“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为什么李白却显得倍显孤独?”
“同学们,在公元前754年的秋天,53岁的李白孤身一人来到敬亭山。李白曾是唐玄宗最喜爱的诗人,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千古名句,但世事变化,沧海桑田,李白被贬离开长安,整整十年,长期的漂泊,他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昔日的好友早已不在。就在此时,他来到了敬亭山。”
这天地间竟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生灵愿意为李白驻足停留,当我讲到这里,心头一酸。
“老师,原来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竟也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是呀,在这红尘世间,众鸟离他远去,孤云独自飘散,为何这世间独留李白一人,全世界都要将他遗弃吗?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欢愉却在一瞬如漏斗中的泥流沙一般渐渐消亡。
“我同情李白”其中一个学生说。我注意到他默默低下了头,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课本的插图,鸟尽、云去……
我开始心疼李白,我想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心疼书里的古人。
李白并不知道,原来几千年后的某一天,竟会有一位教师和班上的七名同学会为他伤感,只是被诗词所感动,被诗里那情真意切的炽热情感而感染,失魂落魄。
“同学们,也许是因为李白的才华,所以上天又眷顾了他一次。”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班齐读。
5年后终于再一次看到了这句诗。
原来这句诗竟是李白唯一的慰藉
“什么叫相看?”
“你看我,我看你”
“谁和谁互相看?”
“李白和敬亭山”
“他们会怎样看?”
“也许含情脉脉,也许四目相对,也许默默对视。”
原来“不厌”的只有敬亭山。
纵使被全世界所抛弃,纵使不被世人谅解,有一位永远不会离开的朋友,永远不会抛弃他,我想敬亭山直到现在他也依然守护着李白。
时过境迁,敬亭山、李白在公元前754年相识,但他们会将一直陪伴下去,互相依赖,互相信任的友情值得永恒的尊重。
“老师,我明白了敬亭山带给李白的温暖,也明白了李白对于敬亭山超越一切的喜爱。我很喜欢这首诗,我也希望拥有像他们一样的友情。”一个学生带着微笑缓缓说道。这笑,很迷人。
这份情感是李白带给我们的,同时它也带给了我的古代文学老师。
2018年——临别
最后一节古代文学课上:“你们还记得开学前送给你们的诗吗?”
没有人回应。
我小声地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记得。
也许是这一年来的教导,他说的话我都刻在心上。
“李白有许多诗,但这一首确能陪伴我直到现在,是因为作为老师,我希望和你们永不相厌,我似李白,你们如敬亭山,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我们的关系就如初见那样,互相喜欢,互相依赖,最好的师生关系莫过于此。临别之际,以此诗共勉。”
让我真真切切领会应该是大四最后一个学期。
2021年——怀念
“徐老师,他走了。”
“他去哪了?”
“他永远的走了。”
什么叫永远的走了,
也许是去唐朝了,也许是去找寻他最爱的李白了。
先天性的心脏病夺去了他仅有三十多年的生命
这是何其残忍。
这两人竟是如此相似。
他们热忱于文学,他们有着豪放的灵魂,有着相同审美的见地。也有被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不辛却依然努力生活,向往美好。
一个寒门学士,被伤病夺走了生命;一个天之骄子,被世人所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他们留下的。这是他们对于我今后文学路上,教育路上一次巨大的冲击。
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写进了我的心坎里,也写进了我学生的心坎里。
2023年——未完待续
“这就是那个悲伤的故事。”
虽然悲伤但却教会了我许多。
“老师,你的老师就和李白一样是个令人尊重的人”一个学生说。
“老师,我好喜欢你的那个老师,原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包含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满满的关爱。”另一个学生说。
“老师,如果有一天我也跟你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也要跟我的学生说,曾经有一个老师的老师,他喜欢李白,喜欢他那首《独坐敬亭山》,喜欢敬亭山和李白的友情,这份友情也如师生一般和谐美好……”
我想李白和徐老师在那个时空,已然成为了知己。不过是咫尺天涯。
作者简介:
何欣怡,1999年出生于湖北十堰,毕业于汉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喜欢诗词、喜欢文字,尤其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片森林,而对于我来说,用笔记录下我的心情,才是对那片森林最好的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