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支枯竹吹暖
作者:刘汉江
我这里说的枯竹当然不是枯干的竹子,而是指竹笛。
我喜欢竹笛由来已久,许多有关于竹笛的故事虽然已过去多年,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清晰如新,令人感慨……
在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支竹笛,课余时间拿出来吹上一段,自幼喜欢音乐的我,听得心醉神迷。
那位同学跟我关系不错,答应借我学几天,还教了我几个简单的指法。我大喜过望,每逢有暇,便偷偷溜到校外的小树林里吹笛子,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耽误了许多学习的时间,也断送了我走进大学校园的梦想。
我家境贫寒,买不起一支笛子,但痴迷之心不改,甚至偷偷锯断了支撑蚊帐的竹杆,想自己做一支,结果当然没有做成,把自己青春的身体在没有蚊帐的床上,喂饱了蚊子的整个夏天!
参加工作以后,我有了工资,先后也买过几支竹笛,但因为忙于工作上的琐事,加之结婚生女,油米柴盐的生活,很少有时间再吹竹笛。十多年前心血来潮,买了一些关于竹笛教程的书,基本也没看过,落满了灰尘,一个少年时期的竹笛梦就这样随风飘散,渐行渐远了。
今年春节前后,我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批工厂停产,公司歇业。我整天宅在家里无所事事,闲得发慌,便自告奋勇地到单位值班。空荡荡的办公区仅我一人,看电脑时间一长眼睛发花,看书时间一长头脑发昏,我无端地想起了曾经喜欢而久违了的竹笛,以期帮助我打发这些寂寞无聊的时光。
重新找出了几根竹笛和教材,一位专业从事竹笛演奏的朋友还热心地给我送来一套乐谱架,他也不顾被疫情传染的风险,一连几天,手把手地教我学习竹笛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人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我学习竹笛已渐渐入门,跟当初比,有了一个新的境界。我甚至觉得,我以前几十年的竹笛根本就没有吹响,为曾经的无知和幼稚感到羞愧。
竹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管乐器,看似简单,其实深奥。学会点皮毛似乎容易,想真正吹好实属不易。在音乐行业里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话:千日笛子百日萧,小小二胡拉断腰。这也许就是音乐先辈们总结出来用以勉励我们勤学苦练的箴言。
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聪明和智慧,一支枯干的竹筒,经过加工就能发出悠扬美妙的笛声。在这段练习竹笛的过程中,我融入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还有对人生的思考。
曾经青翠欲滴、挺拔刚劲的竹子,历经风雨和酷暑严寒或者灭顶之灾,倒下后,又被岁月风干了水份,成了一支枯干的竹子。但有心人总是有办法去挽留它、拯救它,让它重新焕发光彩。在另一个层面和形式上产生更高的价值,这也许就是因为有爱,所以生命不息、灵魂永在!
我愿意用真诚和爱,去吹暖一支枯干的竹子……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