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 午
文/涅槃(天津)
用平生之力,把端午扶正
汨罗江就沿着这个词语的筋脉
一泻千里
屈原,离骚,雄黄酒
依次穿过人间
一捧洁白的碎骨般的米粒
装进宽厚的苇叶
一条草绳扎紧
人间的祈祷与呐喊,便在沸腾的江水中
成了一副醒悟尘世的良药
直起身,再把艾蒿插在门楣
仿佛用一把闪光的刀,审视流浪的鬼魅
而后,坐在庭院的星光下
倾听
遗传千年的号子
龙舟疾驰
卷起的浪花,像一团团飞起的浓墨
垂直地落下来
砸在
身后那张褶皱的纸上
此时的雄黄酒
更像一句醍醐灌顶的醒世箴言
力透纸背
五月诗魂
文/邓红琼
乌云压弯了地平线
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湿漉漉的灵魂,在天问的回音里
收割闪电,点燃
残留在漩涡里的艾香
我看见,三闾大夫
饮尽最后一滴沧浪之水
在六国版图上
用鲜血
祭出一只浴火的凤凰
更多的笔,化为利剑
指向苍穹
一盏雄黄酒下,龙舟竞渡
将两千多年的悲歌
与汨罗江一起
汹涌成,击穿岁月的华章
端 午
文/张维清
端午在风雨中,朝江心喊一个人的名字
石头站在江边,刻下楚辞清浊的诗篇
门楣上的菖蒲,眺望屈子的祈福回家
湖边游走的艾叶,仿佛去了夫子的水乡
出江的龙舟,也打捞不上离骚和九歌的诗魂
可苦了可怜的号子,怎么也喊不醒水晶宫里三闾
浅吟的汨罗江,悲伤的汨罗江
三千年的淘尽,也交不出屈原的忠魂
翻开流水的旧帐,除了哭泣
就是悲泪成河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
浩气凛然,胸怀若谷的气慨
如粽子,在华夏大地上飘香
我把轮廓分明的粽子
折成小船,抵到屈子的水国
敬一杯雄黄酒,洒三两的哀思,几朵菊花
祈祷天堂的夫君,一路走好
端午节,可以想想屈原
文/褚向平
端午节 想想江山
也可以想想屈原
龙舟没有划响夏日
波澜的美 只是
疾如闪电 长河万里
仅仅划出一些落日圆
划过的道道弧线
好像咄咄逼人的回旋
丢下《天问》《九歌》
屈原是不是轻轻
抖了抖衣衫 为了复活
纵身跃入浩瀚
从此 后来人
借了一纸空白 品评 嘶喊
纸上画盏古角筝鸣灯
迎风撞击心灵
世间开始有种孤绝
孤绝化为神性
烟波渺渺 究竟
什么才能维系千年
一叹 再叹 塬口的时间
众生到底心归何处
无法安放的家国梦
如今 是否依然干净
粽香飘着慈悲
祭奠着一袭浊水
屈 子
文/雨中的吉他
一棵草,藏着不朽的骨头
硬了几千年,故事
沿汨罗江两岸扩展,从古到今
城堡烂了,《离骚》更新鲜
屈子的诗,增加了眸子的亮度
温热的情怀里,国字被爱包裹
坦荡的灵魂山谷,飘扬五星红旗,母亲
我的中国
端 午 帖
文/雨廷
历经轮回
江水至始未停止过跋涉
五花大绑的不是粽子
是悲喜还捎带了一个愁
至味,是不是人间的事
且不再讨论
艾草,柳枝插在记忆深处
门楣也会逐流
抑或是求存之举
适者,衍生出一连串的新意
就别再打扰先贤了
他也疲惫
端 午
文/姹紫
墨绿粽叶
裹着白莹莹的糯米
黏着袅袅炊烟
粽香飘了万里
夏风把馨香
送给临水而来的屈子
阳刚正义沿着你倒下的脚踝生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被敬仰的诗句
在不朽的《离骚》中呐喊
铿锵的神韵
震动击鼓
竞引千帆,争流飞渡
粽 子
文/史振洋
无数颗米粒
被同一个日子,紧紧地
抱在一起
一江楚水,沸腾着
飘逸的青衣,裹着洁白的身体
纵身一跃,摩擦的目光
点燃了多少热情
便成千古
一群子孙,像水边柳影
贴着你的胸襟
跪拜一轮夕阳,随流水下山

先 生 赋
文/项玉友
先生——
你峨冠博带,沉于湍急的江水
一条江,因你而流淌了名字
我不知那么多人,于龙舟竞夺里,欲得到什么
我只是想——
你大悲之下,背离了楚国的山水
从云梦泽到彭城街衢,下里巴人
都记得你的名字
我也把粽叶和米投到江里,多么像
一个原始而朴素的人
——自缚自沉于江底
少许墨客记得你的名字
少许通达之人
于竞赛里寻些开心
端午,你从虚空里走来
文/冯亚娟
汨罗江畔,初夏刚刚抬起头
穿越辽阔与波涛
一个人,从虚空里缓缓走来
仍宽袍大袖
目光带着点寂寥和惊讶
远处乘风的龙舟,起起伏伏
多像此刻的心情。那些欢呼和呐喊
陌生又熟悉,一声声拦截住骨头里的忧伤
仿佛沉醉于锣鼓喧天、旗帜飞扬
他不再仰天长叹
曾悲奋发出的《离骚》与《天问》
都轻柔地,藏在某册课本里
溪沙• 端午晨怀
(晏殊体)
文/程国民
燕剪晨风端午翔,早行郊外羡霞光,村头巷尾粽飘香。
又咏离骚寻野艾,再来檐下种诗章。.一杯新韵饮南窗。
南州春色•端午吟
文/王省南
逢时暑,柳丝长。今临端午,煮粽万家香。户户蓬蒿蒲剑挂,祭屈汨罗江。岁岁龙舟竞渡,忠贞难忘,贻阙后昆芳。
只见年年仲夏,黄梅逐雨,炎热穿窗。蛙鼓池塘,虫吟四野,听布谷,如诉愁肠。绿黛神州荣色,花落有何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