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奔跑》 作品连载
第一章 被季节框住的记忆
冬
窗前有课树
作者:李 霁
主播:丽水边
冬
大约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夕阳的余辉散落进来,把窗台洇染成一幅多彩的水粉画,带着橘子的光泽和淡色的忧伤。
那时,我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找不到方向的未来和现实的落差,让我有些心灰意冷了。街口传来卖豆腐的拨浪鼓声,很多人都端着空碗过去。母亲也走出家门,我眼见她的背影很快地融入人群之中。
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进屋的,只听见她在厨房炒菜的动静。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忆起那段情景,可能是当天晚餐时母亲端上来的一盘麻辣豆腐,让我一下子领悟了冬季的黄昏、拨浪鼓声、聚拢的人群以及母亲的背影,原来都与屋外的世界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脱离外面的世界。 或许就是从那个冬天开始,我坚定地走出家门,勇敢地迈向奋斗的人生。
窗前有棵树
办公室的窗外是一地的美人蕉,肥大的叶子中间顶出几片或红或黄的花瓣,样子不怎么好看。原先这里曾长着一棵树,身材不高,从根部伸出许多枝丫撑起一把绿伞。
树的学名至今也没弄清楚,反正春天开满粉色的小花,味道蛮清香的。只是一入秋,风才沾凉,叶子就簌簌地往下掉。不久,枝条上便结出一串串饱满的果实,颜色鲜红,粒小而圆润。果实生命力很强,就算到了冬天也只是干瘪在枝条上不肯掉落,等待雪天无食的鸟儿们充饥。
这些年,看着它发芽、开花、吐蕊、结果,并不觉得什么,当有天早晨,我打开窗,发现那棵树不在了,我的目光猝不及防地失去了支撑。那一瞬间,我感觉内心像是被挖成坑,空落落的。 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不会因为一棵树的命运而发生变化。 每天早上,我总是担心会迟到而匆匆赶路,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穿过玻璃窗的时候,我就把车窗打开,感受新鲜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
休息时,我常会站在窗前看那棵树,像这样的季节,树上肯定结满串串可爱的果实,我觉得它们离我很近,顺手摘下一两片叶子,叶子已经有一半发黄了,很快它们都会飘落,埋入地下。
下午5点钟完成一天的编稿工作,我关上电脑,靠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一口气。当我走出办公室,灿烂的阳光已经不再。开着车,我手握着方向盘,像是驾驭着一种悟性,流萤般穿过繁华的街市。在真的性情里,人是忘我的,或者是我把自己遗失了,遗失在华灯初上的城市里。
悲伤像植物,自己会生长。一个人的状态是不是更好些呢? 有一段时间,恋极了独处的时光。我想起在巫山一个人背着包穿过神女峰的迷雾,想起在渡轮一个人唱着歌穿过三峡水的清流,想起在白鹿洞一个人穿过古书院的冷寂。再没有外界纷扰你、旁人计较你、郁闷自伤你。再没有目光打量你、闲言指责你、愁苦伴随你。 喜欢的,我不吝惜赞美;厌烦的,我不掩饰情绪,只用感性来调和性情与现实的冲撞。“多情自古伤离别”,一颗敏感的心,最容易被生活的沉重所裹卷,让你无端地感叹,无端地怅惋。我把车窗打开,冷风把我的大衣吹开,那条浅灰色的围巾就在胸前飘啊飘的,直飘出满眼泪花。还好,曾经有一棵树伴我成长,倾听我的心事,纳吐我的悲伤,谢谢了。
作者:李霁,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院长,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韵》杂志执行主编。国家二级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奔跑》。作品曾入选《全国知名作家走进秦皇岛》《当代人》《散文百家》《河北作家》《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北日报》等。报告文学《大山里的牧羊人》荣获河北省文联“喜迎党的二十大——新时代 新征程 新故事”主题文学征文一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河北文学排行榜。策划主编了《秦皇海岳》小说散文诗歌卷、《木兰花开——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潮水在倾情咏唱——走进北戴河新区》等文集。
主播:张淑芝,网名:丽水边。中共党员,退休前系秦皇岛市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热爱文学,喜欢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