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奔跑》 作品连载
第一章 被季节框住的记忆
秋
古莲花池
作者:李 霁
主播:梦 雨
每到一个陌生的去处,我都习惯将感受行之于笔端,即使有时游历轻快,有时感念重囿,都是一份抚昔怀古的心情。而有些地方,游历过后却迟迟不能释怀,不是不想写,是怕我的文字轻视了那片山水。古莲花池就属于后者。 古莲花池初名雪香园,建于1227年至1234年,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居所,占地2.4万平方米。莲池自古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到了清代,更因兴建了莲池书院而扬名中外。而后成为皇帝行宫,至此达到极盛。
古莲花池的灵魂就蕴藏在池水里。如今到时,已近晚秋,我站在池边凝望,只见水源枯竭、荷茎残生,别有一番秋意。渐渐地,我的眼前竟幻变出满池盈水、千荷微摇的盛景。近旁拱桥上斑驳的青苔,远处苍柏簇拥的古色亭楼,倒映在粼粼波光中,真的只在梦中才可寻到的痴迷。
霎时我的灵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可以谛听水流石上的缓急; 霎时我的情感分享了历史的眷爱,可以触摸文字传承的轻重。那往事,可有温软的风息在耳边轻语?可有酣睡的莲子在蓄势萌生?可有俊秀的书生倚在软草中看书或是自顾寻梦?我的目光随着幻象一点一点延伸,以荷的方式生根、拔节、开花。我把幻念铺展得很大,因为水面的广阔,也是因为我在这样的情境里早已化身一尾青鱼,自由地潜入水底,然后轻盈地捻转,越过波心,向上流静远处滑去。经过莲花书院,那扇紧闭的院门仍不可掩饰其特有的魅力。透墙上缀满的青藤,山石上错落的蚀孔,桥拱下汩汩的流泉,再没有比这个院子更令人怦然心动的,哪一个地方不闪耀着圣贤的福泽啊。 枯黄的银杏树叶踩在脚下,发出最亲密的声响;石碑残拓的字迹,承载最厚重的墨点。仿佛到处飘动着琴瑟与书音,仿佛到处洋溢着盛名与荣耀,不管日出与星光交替,不管晨曦与月辉转换……如今,我站在时间之外,默看书院的繁华,于我是一种心智的开启。
“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静。”古莲花池只活在自己的命运里,即使点亮的烛火已经燃成灰烬,即使过往的激情已经全无波澜。唯留寂静,塘里不闻蛙鸣,枝上不见雀动。而我内心涌动的灼热,眼里充盈的潮润,亦非忧伤,只为这一份久违的留恋,犹如思乡的情结, 犹如结识了知己,犹如读懂了此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 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爱的心。” 但是,缘分谈何容易,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亦是前世的修行于今生的回报。太多的人走近你却无关你的内心,太多的人赞美你却无视你的付出。往往遮蔽眼睛的是猜测,是怀疑,是私欲,独独忘了最纤细的春信可以枝繁叶茂、最微弱的挚诚可以携手一生。
“清浅一水隔,相逢难相知。”我只相信,你存在,纯粹的情感亦无须细问,无须表白,也不想别的,只问自己,这世上如果没有遇见你,我能否像现在一样懂得珍惜。
作者:李霁,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院长,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韵》杂志执行主编。国家二级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奔跑》。作品曾入选《全国知名作家走进秦皇岛》《当代人》《散文百家》《河北作家》《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北日报》等。报告文学《大山里的牧羊人》荣获河北省文联“喜迎党的二十大——新时代 新征程 新故事”主题文学征文一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河北文学排行榜。策划主编了《秦皇海岳》小说散文诗歌卷、《木兰花开——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潮水在倾情咏唱——走进北戴河新区》等文集。
主播:王桂荣, 网名 梦雨 。秦皇岛开发区供电公司退休 。喜欢在读书和朗诵过程中,提升自己,享受品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