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 雨 彩 虹
---那年那高考
作者:秦健
又到五黄六月,金色麦浪翻滚,喜迎收获的季节。恰逢一年高考时,对于无数莘莘学子而言,又一次迎来十载寒窗后的功名与“收获”,更面临改变人生命运的大考。
近日,诸多文学平台刊发了关于高考记忆的应景文章,他内心五味杂陈。对于自己,曾经的高考仿佛已成为内心深处不愿提及的痛。高考,让他爱恨交织,多年后又幻化为梦魇,甚至工作以后,还不时于梦中游荡,面对考卷,不是手足无措,就是大脑瞬间短路……
(一)
高三学习生活之紧张,作为曾经的“过来人”再次回望,那些日子恍若昨日。纵使寒假春节,也不敢奢望稍稍地休息和放松。无论是班主任或代课老师,已早早地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周围笼罩着让人窒息的流火。“趁天凉,赶紧学!”的确如此,随着天气慢慢转热,尤其进入炎炎酷夏,七八十人挤在不宽裕的空间,不是个个汗流浃背,就是人人头昏脑胀,加之高考前人心慌慌,谁还能学得进,记得住呢!晚睡早起,那是必然和常态。尤其晚自习后,不少同学冷水洗把脸,沐浴在校园昏黄的路灯光下,三俩结伴,一边挥手驱赶蚊蝇,一边小声或默默背读。有同学悄悄靠近老师宿舍窗外,借助室内台灯或电棒反射的荧光,尽可能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书本,生怕不经意间的一声咳嗽,会惊扰了老师们夜间备课或批阅,直到三更夜半,灯熄人静。白天,同学们更不敢有丝毫懈怠,天未亮就纷纷起床,抢先第一个迈进教室。在校方领导的默许下,往日的晨操也可以忽略了。每次用餐,大伙儿一路小跑,赶往学生灶,自带锅盔咸菜,盛一碗热乎乎的玉米粥。匆匆一阵刨拉,洗净碗筷,径直塞进课桌兜,或于青瓷碗把儿系一根细绳,课桌外侧嵌一枚钉子,挂上。白天生活浓缩为“两点一线”,省得奔波宿舍,浪费时间。上午语数外,下午政史地,老师们滔滔不绝,学生们连轴不休,中间夹杂着频频的月考小考,还有各类串讲。实在累得上下眼皮打架,就抓住课间休息,这黄金十分钟,同学们也能立马俯身,两手臂交叠,埋头趴课桌上,酣睡得嘴歪眼斜,涎水横溢,丝滑流淌。扒拉过午饭,只有少数同学较为理性,返回宿舍午休一会儿,大多数同学直接跨进教室,再次绷紧那根“逆水行舟”的弦儿。此时,尽管昏昏欲睡,看书迷迷瞪瞪,尽管知道如此不科学,学习效率事倍功半,但是看到其他同学放弃了休息,仍然在拼命学习,自己不免内心灼焦,“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人在“江湖”,似乎已身不由己。大伙儿都在争分夺秒,更不想被别人落下。若此时选择“安逸”,于心何忍,良心何安啊!作为家中生活不易的农家娃,那简直愧对父母一直省吃俭用,烟熏火燎中烙给自己的那一摞摞锅盔馍。
这是三十年前的高三生活。坐标:兴平南郊高级中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南郊中学,省级标准化中学,教学严谨,学风蔚然。许多农村学生急于提前就业,却因为无法进入梦寐以求的初中专,才退而求其次,继续高中的学习生涯。记得班主任王明理老师,四十多岁,脸大发稀,行走间倒背双手,嘴叨一根香烟,酷似陈毅元帅。王老师语文课堂上声如洪钟,口若悬河,剖析文章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国庆前夕,晚自习间,王老师班级巡视,要求大家报节目,迎接国庆活动,然而环顾几圈,无人响应。王老师乐了,“我在商洛中学当校长时,提及文艺活动,那些城里学生个个踊跃报名,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他细眯双眼,看着大家。“再看咱们班,大多数来自农村,参加文艺活动却没人吭声,倒是这学习,一个个却是自觉地不行,都不用我“奢”(陕西方言,说)嘛!”最后一句话逗得大伙轰然大笑。偶遇晚上停电,王老师一定会嘱咐班干部,早早地买回来蜡烛,每桌点燃一支,霎时烛光灿烂,室内灯火熠熠,辉煌如金銮殿。
(二)
吃着生活的苦,学习不是“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农业税赋还比较重,加之家庭特殊,他高三学习生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九九一年,七月流火中,他初次“轻松”上阵,谁知粗心大意,竟然把大作文写在“草稿”纸上,自己正沾沾自喜地反复检查中,被靠近的监考老师贴身扯耳,小声善意提醒,然而为时已晚。尽管如此,考试结束后,他第一次去了城里,进了一家小面馆,还是奢侈地花了一块五毛钱,美美咥了一盆油波面,算是高三生活的犒劳。作为应届毕业生,虽未“上榜”,庆幸成绩还不错,暑期后他成为兴化中学的免费补习生。
人生总有失意时。深秋季,周末回家,他发现箱底几件御寒衣物不翼而飞,从此与继母交恶。生活向他露出了狰狞的一面。每次回家,他不无惆怅,时常空手离去,他失去了基本的后勤保障。为担心影响到安心补习,他选择逃避。经联系,他离开兴平,前往新成立的咸阳实验中学。在新的环境,大伙儿重新摩拳擦掌,个个废寝忘食,全力以赴迎接下一届高考。远离了家庭的纷扰,同时也失去了其码的物质保障,节衣缩食成了他的不二选择。出嫁邻村的姐姐,偶尔偷偷地为他攒下十块八块。可惜杯水车薪,无奈中他将目光转向了乾县舅舅家。他骑车往返八十里,驮回一口袋小麦,在村中磨成面,再骑车辗转咸阳,转交学校灶上,兑换成饭票。灶上5分钱一小碟的醋拌芥疙瘩丝,入口苦咸,嚼如皮筋,无丁点油水,于他似乎却成“标配”,主食只能尽量简单。课堂上时常饥肠咕咕,思想最容易开小差儿,他不由又寻思着下顿饭咋样凑合。
日子就这样不经意间溜走。五六月间,关中已热得要命,同学们都开始补充营养,从家里带来了诸如银桥奶粉、“太阳神”口服液等诸多营养补品。对于食难饱腹且营养不良的他,当然不敢奢望。炎炎夏日,集体宿舍内,晚上酷热似蒸笼,舍友不时于地面波水降温,瞬间又云雾缭绕,蒸汽氤氲。教室窗明几净,风扇“呼呼”旋转,同学们安心学习。缺失“油水”的脾胃让他坐立不安,心神不宁,趁着没人注意,他悄悄溜回宿舍,忐忐忑忑中,似做贼一般,挖一小勺别人的奶粉,速冲快饮,再悄悄返回教室。
困难似弹簧,你弱它就强。平时手头拮据,实在挺不过去,他只能于同学之间暂借,加以临时的周转。若干次,他几近绝望,以至于几欲放弃。在热心同学的鼓励下,他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明白,退却就是放弃,即半途而废,只要没有落下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爬,也要爬出这片“沼泽地”,到达彼岸站起来,才会顶天立地。
高考前半月,急需营养的他却执拗地还清了所有外借。他担心高考结束,大家各奔东西,更无法彼此联系。然而,“麻绳偏从细处断”。考试前夕,莫名其妙中,他跑后拉稀,浑身乏力,虚弱难受。结局可想而知,命运之神再次与他擦肩而过!苦闷中,他无法面对老师们失望的眼神。公布的成绩和预测分毫不差。他已无退路,也别无选择,他再次选择复读。
“吃一堑长一智”,在免费补习的又一年里,他遍寻亲朋好友周借,包括粮食、财物。甚至又一次前往舅舅家,驮回来一大口袋麦子,再将磨面带到咸阳,交给街上一家凉皮店,兑换成面皮。后来,索性和两位好友合租民房,小院环境幽静,正好彼此交流。日子尽管艰辛,他内心却似乎变得强大起来,乐呵呵中会时常大声哼唱几句。当你藐视苦难时,方法总比困难多。学习上的自信让他时常有精力辅导其他同学,他更获得了同学及其家人的不时周济……
又是一年高考际,骄阳炙烤大地,炎炎七月流火中,终于完成了三天考试。现实生活让他做出了人生第一次抉择:专业要好,时间要短,花钱要少,见效要快。填写高考自愿时,他毅然划抹掉一、二志愿,在第三志愿栏中,他郑重地填写下“×省银行学校城市金融专业”。此刻,他内心平静,毅然决然。他知道,暗夜即将终结,曙光就在眼前……
在漫长等待后,当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内心平静坦然。尽管未来还有无数的坎坎绊绊,但他已越过了人生的沼泽和险滩……
时常羡慕现在的孩子们,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在物质、精神上全无后顾之忧。高三际,父母更是全力以赴,车接车送,甚至全日陪读。考试当天,母亲大红旗袍加身,亲临考场外陪伴,祈福孩子旗开得胜;孩子们一袭耐克,上下都是“√”,期冀考场对答如流。
风雨之后见彩虹,三年苦读,十载寒窗,终将化为青春岁月中最绚丽的一抹彩虹。
孩子们,科学用脑,轻松上阵!有付出,必有回报。真诚祝福你们,愿汗水不负青春,让梦想展翼高飞。
他起身移步,伫立窗前,酌一杯香茗,望着远处风景。耳畔传来许美静那首温情又励志的经典老歌: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风雨雨都接受……”
秦健,陕西咸阳人。陕西金融作协会员,延安市作协会员。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华商报》《城市金融报》《金融文坛》《西部散文选刊》《延安作家》等报刊以及中国作家网和文学陕军、终南学苑、三秦散文家等新媒体,作品曾获中国散文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第二届“羡林杯”生态散文奖、团结出版社“特写”杯三等奖,陕西“百花绽放”群众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内蒙古日报“农行杯”征文优秀奖等。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