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陈刚
江南水果数杨梅,
最好杨梅出苗乡。
苗乡杨梅红又甜,
杨梅故事天下传。
一首苗岭山歌将苗山杨梅演绎得淋漓尽致;水果增色生香。可谁知,苗山杨梅原是一种又涩又酸的野果。它历经了一段精彩传奇后,成为了家喻户晓又红又甜的美味果品。苗胞望“梅”止渴;谈“梅”生津;见“梅”垂涎;啧啧称颂。
故事还得从秦朝时说起。
传说秦始皇麾下有名武将叫王翦。骁战勇猛,谋略过人,战功显赫。平定六国后,秦始皇又命王翦一路南下,完成开疆扩土,统一南国大业(即广西一带)。在征战过程中,王翦得悉越城岭上大苗山的苗医苗药,为他开战南疆时,在救死扶伤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心里想道:“有朝一日,一定要到大苗山探究苗族医药的神秘。”
事有巧合。他班师回朝后,秦始皇急召满朝文武百官,宣诏圣旨。一半修筑万里长城;一半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将军王翦功绩卓越,但对长生不老药有否,将信将疑。在秦王大摆践行筵席之际,王翦带着爱妻离开了都城,朝着心仪的大苗山前行。
行走月余。从西北到南疆,路途遥遥,一路颠簸,来到苗山。映入眼帘的是黛色起伏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一座挨着一座。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逶迤伸展;有的像飞腾的龙;有的像僵卧的牛。俯瞰足下,白云弥漫,云雾缭绕;抬头仰望,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一朵朵芙蓉出水,煞是壮观。
王翦与爱妻被苗山美景所陶醉。夫妻俩就伐木盖房,安顿下来。
数月之后,早出晚归,踏遍苗山,为秦王寻找长生不老丹药,却是渺茫。而随行携带的食物已尽,又来不及开垦种植,只好上山采摘野果充饥。此时正当夏至,满山遍野的杨梅伸手可得,可杨梅就是酸得掉牙,爱妻吃得皱眉捧心。眼看心爱的人如此模样,王翦心内如焚。
王翦徘徊在果林之中,却无良策改变杨梅的酸涩之味。他发疯地摇着一棵棵野果树,声竭力嘶地喊道:“苍天,你为啥这样不公平,我王翦南征北战,赫赫战功,却落得这般饥饿断粮的地步,山上满是野果,却酸涩难咽,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变甜呢?”他边喊边摇,双手磨破了,殷红的鲜血顺着树干往下滴,一滴一滴,滴在掉落在地的杨梅上,那些杨梅奇迹般的变成了殷红的果实。
爱妻闻声,上山来捧着他受伤的手,心疼地失声痛哭,滚滚珠泪溅落在他的手上。看着爱妻如此伤心,王翦冷静了下来。此刻,夫妻俩四目相对,默默无语。爱妻又俯身去捡起地上那些鲜血染红的杨梅,哽咽地说:“这些杨梅是夫君的鲜血染红的,我要把它全吃下去。”话毕,爱妻那止不住的泪水又夺眶而出,泪水滴在杨梅上,殷红的杨梅变得水灵灵,非常可爱。也许是他们夫妻的真诚感动了苍天,爱妻把杨梅放在嘴里,嘴里的杨梅即时可口津甜。
爱妻惊奇,立马要夫君一起吃这鲜甜的杨梅。王翦吃着鲜甜的杨梅,看着泪痕未干的爱妻,深情地说:“爱妻,天不负我,只有劳动和真诚的血泪浇灌而成的果实,才是最甜的灵丹。”
此后他俩把吃剩的残核,粒粒捡起,开荒种下,开始了永不从政的农家生活。春除草,夏浇水,秋治虫,冬护暖。不久,果树上挂满了水灵灵,红殷殷的杨梅。
苗山杨梅从此声名鹊起,远近闻名。一粒粒果厚汁甜,美味可口。
写到这里,刚要搁笔,耳边传来了隔壁苗阿姐清脆动听的苗岭山歌。
杨梅熟在五月天,
摘来杨梅敬王翦。
将军夫妻血与泪,
使得杨梅红又甜。
本文曾发表在1997年7月12日 (邵阳日报)周末副刊,本次进行了改动。
【作者简介】
肖陈刚,男,苗族,1962年6月出生于城步县兰蓉乡,从过教,当过代课老师,之后在农村基层工作近20年,连续五届担任县委书记信息员。心中情系苗岭大山,结缘巫水源头沃土,捕捉社会生活瞬间,用心用笔讴歌身边的人与事,探究苗乡历史传奇典故,已在省、市、县各类党报党刊发稿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