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小木屋,装满了小霞对故乡、对童年、对老师的无限的眷恋。来到小木屋的人,都是我的亲人,敬请分享小霞的情感故事,让森林里的小木屋带给您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天为您播放的是《我的老师》系列3,敬请收听!
三、上海来的知青一一我的第三个班主任老师
正赶上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的地方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娄老师来了,从遥远的大上海,到了我们黑龙江的大山里来接受再教育来了。
她是一个资本家的后代,当然是知青里的改造对像。
第一次看见她,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天很冷,她穿得很单薄,瑟瑟发抖地站在我家院子里。烫了卷儿的头发在风中显得有些零乱,苍白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是那样的无奈。原来,她被安排放羊,羊把我家菜地里的白菜吃了。她是来我们家赔礼的,她好怕这事儿让林场知道。我妈妈就安慰她:"没关系的,就是一点菜呗,再说长得也不好,顶多是喂猪了,羊吃了和猪吃了都是一样的。不要紧的,你放心吧。"然后就让她进屋里暖和暖和。她很感动,进了屋,不知不觉地又哭了,当时是一位商店做营业员的上海知青的小张陪她来的。那个小张知青因为家庭成份好,是工人的后代,所以,就在商店里做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工作,而她因为是资本家出身,只好放羊了。妈妈留她们在家里吃了晚饭。从此她们常到我家来串门儿。
冬天不能放羊了,林场又安排她烧炉子。给我们学校烧炉子。学校正缺老师,校长就让她来教课了。正赶上我们的杨老师调走,她就接了我们的班。做了我第三个班主任老师。
那时,上海人在我们眼里是很新奇的,多数人想和他们正常相处,但又不知怎么相处,还有些人明知不能和他们相处,就处处讲他们的坏话,给他们起外号。还说一些顺口溜来讽刺他们。我记忆里最文明的顺口溜就是:吊腿裤子小皮鞋,尼龙袜子露半截。这个好像还很切合实际,其余那些全是骂人的话,我有的已记不清了。娄老师特殊的家庭出身,让她在别人面前总是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总是很谦虚,很小心地和别人打招呼。于是,当了老师也常受学生的气。
娄老师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好,总是把人说成( Len ),把玲说成( Li n )。但是,她唱歌唱得很好听,一点都听不出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她会唱很多好听的歌。当同学都熟悉了她以后,大家都喜欢上了她。因为,她能给我们讲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大上海的故事,尽管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好,我们用心听,一样能听得懂的。
过春节,娄老师从上海回来,给我们带来很多奶糖,我们山里的孩子们只吃过不带包装的像桔子半一样的水果糖,从没见过奶糖,我们每人一块,谁也不舍得吃,都拿回家去,给家里人看。用鼻子闻闻,用舌头舔舔就过了瘾。娄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一些贺年卡片,很漂亮,给我的那张好像是印的白娘子和许仙,我不懂。卡片的后面是年历。我珍藏了好多年。
后来,娄老师和别的知青一样,调走了,听说她回了上海,有的没回上海的,在牡丹江给安排了工作,总之,他们在山上受教育,结束了,毕业了。我再也没见到她。甚至不知娄老师的名字。但现在想起来,她的面容还在我眼前,她的声音还在耳边。
今天,就为大家播放到这里,恳请各位亲人们继续支持鼓励,继续在森林里的小木屋里,收听小霞的情感故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