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小小说)
作者:杨开
难得的周末休息。儿子小东香甜地沉睡着,脸蛋红得像个大苹果。
晓敏走到小东的房间。面对着还呼呼地睡觉的小东说:“醒醒,赶快起床。今天是周六要去美术兴趣班上课,学习美术。
小东张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妈,我想再睡一会儿。晓敏说:“再睡就迟到了。”她拉着小东起床了,穿好衣服。赶忙漱口、洗脸、忽忙地吃了一块面包,一杯牛奶。
“王斌,快送儿子到美术兴趣班上课。”晓敏说。父亲从杂物房里拉着电瓶车,停在了楼下楼梯口。小东上了车,王斌风驰电掣地开着车,把儿子送到了教室。
王斌和晓敏夫妻俩人,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王斌大学毕业,参加招聘公务员考试,入职进入了机关工作。晓敏师范大学毕业,参加招收教师考试,进入了一所中学当老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对子女长大成才的美好愿望。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夫妻俩对待孩子教育的共识,并付之实施。
小东三岁就送去上幼儿园,接受幼儿系统教育。
小东五六岁,夫妻俩就为小东报了社会上兴办的美术、书法、舞蹈、跆拳道、轮滑、钢琴等兴趣班。小东的学习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白加黑一周七天的时间。日夜连轴转,见缝插针的时间都被用上了。夫妻俩接送孩子上学,忙得不可开交。
幼儿园老师对晓敏说:“小东这孩子,好文静,在幼儿园上课时很专心,诚实听话。但性格有点内向,不活泼,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闹。”
那天,王斌到了跆拳馆接小东回家。未下课前,他看到馆内的学习跆拳道的孩子们,他们轻盈地跃起,像一只飘逸的燕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孤线。这是跆拳道中的后踢动作,既展示了他们出色的身体素质,也体现了他们对技术的精确掌握。
王斌暗自高兴。他想,送孩子学跆拳道,锻炼身体,提高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大有益处。可一下课,小东见了爸爸就问:“爸爸,学跆拳道还剩几节课呀?我不想学了,我感觉全身疼痛,很累。”
第二天,王斌带着小东到医院,让医生诊断检查。医生说:“这是超强度训练造成肌肉拉伤。”小东不愿去学跆拳道了。
“不学跆拳道,学习街舞总可以吧。男孩子学街舞多帅气,可增强身体素质,培养音乐感,提升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好好学街舞呀!”晓敏生气地对小东说。
小东在街舞学习班里,街舞的节奏在耳边响起,跟随节拍舞动着身体,沉浸在这份自由与热情的舞蹈中。街舞的动作多种多样,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魅力。小东初学时,绕有兴趣。
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小东觉得音乐吵吵闹闹,跳着又吃力,一身汗味。而老师教学没有系统化教学模式,不知道怎么去让孩子喜欢街舞。而是一味的觉得,我要教会你跳舞,怎么去表演,然后就是各种无味的教学。小东产生了厌学情绪,又不想学了。父母摧着他去学跳街舞,他就是睡懒床,不愿起来。闹得夫妻俩周身无策。
小东参加钢琴班学习,更是感到压力山大。小东本身对音乐不感兴趣,也没有音乐天赋。晓敏硬是给小东报了个钢琴兴趣班。她把孩子送到钢琴老师哪里,全靠老师的教学。晓敏对钢琴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小东学了一学期,感觉索然无味,又打了退堂鼓。
孩子的天性是纯真快乐,强扭的瓜不甜。
王斌和晓敏夫妻俩对儿子的兴趣班,灰心丧气了……
(作者简介:杨开,系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鬱州》文学编辑。小小说作品散见于《羊城晚报》、《河南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