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故事之七《我的欠债故事》【原创】
读
文/清风佛面
叙人间故事,写真人真事。故事中的人我大部分认识,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重他们,文章中隐去了他们的真实姓名。故事虽非虚构,难免会有雷同,如有疑故事说自己者,那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题记
还差14天过大年了!
过年是个万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个了却债务的节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催债还债理所当然。
回忆我的欠债人生,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温暖故事,也有令人无语的心酸经历。
1997年,我建房借了别人高利贷,小姨夫妇得知打电话借十万块钱给我还掉了高利贷,搬掉了压在我头上的精神大山,真正的雪里送炭,旱地里的及时雨。
2013年,我在市里买房向外甥媳妇借五万块钱,外甥媳妇不假思索地立即答应了。我这次借钱是“突然袭击”,外甥媳妇完全可以不答应或随便找个理由不借这么多,但是她没有。
那时借五万相当于现在借十万甚至更多,而且她们都没有要我利息。这些钱后来我都还清了,但欠的情却永远还不清,因为她们没给我还情的机会。
别人也欠过我的钱,最难忘记的一次讨债是我妻子问一个老板要钱。
1999年,我受重伤在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抢救,妻子去一老板家讨债交医药费,那老板欠我八百多元材料款,想不到老板不但不还钱,还说我家不缺他那点钱,一句风轻云淡的话就把我妻子打发了。在有钱人眼里我妻讨的确实是那么一点钱,但对于当时的我却绝对不是小数目,更何况他欠我的是血汗钱,我妻讨的是救命钱。后来我干脆把“那点钱”当死账,他既然不要脸就干脆让他欠下来生账。
1998年,我在集镇买地建房,房子建好后没钱搞装修,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只好向信用社申请贷款一万元。
我先找了信用社某指导组组长,他原是某信用社主任。某组长一口回绝了我的贷款申请,理由是我不符合贷款条件。
某组长原来跟我很要好,我住在山区时他一直做我工作要我到集镇买块地建房,他还信誓旦旦地说过没钱可以找他批贷款,三、五几万不成问题。我原以为这次找他贷款是手到擒来的事,没想到他竟然是这个态度。
我只好另辟蹊径找信用社某主任,某主任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某组长知道此事后对我和某主任大为不满,以为某主任收了我的礼,实际上某主任连烟都没抽我一支。尽管当时某主任归他管,但木已成舟他也没办法阻止了。
那些年我一直在欠债,由于诸多原因造成那一万块钱贷款迟迟未能还上,这是我的失信。期间某组长曾多次派人到我家催收过,但从没当面找过我。
2009年国家有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欠金融贷款可以从工作单位欠发的工资中抵扣偿还,再由国家财政将抵扣款划拨到对应的金融单位,我庆幸自己赶上这个好政策。
于是我找镇政府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提出申请,分管领导说得含糊其辞,拐弯抹角暗示我去找某组长。
原来是某组长从中作梗,没办法,在人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我打电话给某组长。
我:“某领导,我听说你不同意财政划拨帮我还贷款。”
某组长:“是的,我派人去你家收贷款时,你妻子说话难听,还骂我的工作人员。”
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不能光听汇报信你工作人员一面之辞,据我了解他们中也有人当着我妻子面说过很多难听话。你是大领导、男子汉,有大度量,不应该跟家庭妇女一般见识。立借据的人是我,你们找她本来就是找错了对象,她发难在情理之中,你们应该找我才对。”
某组长一连串说了不少这这这那那那的话,意即竭力为自己行为辩解,我也毫不客气地阐明了我的观点。
“某领导,别这这这那那那的了,同不同意你给我一句实话,我人格不止值一万块钱。我原来找你借钱说不合条件,现在我还钱该合条件吧!你同意就办,不同意以后再不要找我了。”
某组长最终还是表态同意了,尽管他当时极不情愿。
我和某组长以前在工作中有过很多交集,他以前在信用当出纳时我在村信用站当会计,彼此关系很好,他原来患肝炎病的时候,我父亲还为他采过不少草药。
那时是个找人办事必须送礼的时代,我原以为跟某组长关系好,找他办事不要送礼,不怪他不帮我,是我考虑问题太幼稚了。
人的一生最好不欠债,今天回过头看自己所走过的欠债之路,深感欠债的日子难熬。欠债不是人,讨债不是人,没想到还债还不是人。
有道是:
钱债易清,
情债难还。
钱情两清,
自在神仙。
《三苏文学》征文启事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去年端午在河坝子玉蟾寺祈福的钟声犹在耳边,在青神湖看划龙船的盛况还历历在目,转眼又快到端午了,端午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去河坝子玉蟾寺祈平安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最激动的莫过于去青神湖看划龙舟,端午是有人文内涵和诗情画意的节日,在端午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征集有关端午的诗词、散文、小说、随笔等,将择优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百度等同步发表,欢迎文朋诗友们赐稿,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