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文/李建秋
(湖南醴陵)
回家的路很长很长
而且,常常在打算中迷失方向
回家的路很短很短
亲人一声召唤
我就出现在故乡的村口路上
回家的路是一根丝线
说长也很短
它把亲情和乡愁
揉成一团
展开来写满满的留恋
团起来又堆成恩怨
不要让心走的太远
离家的愁绪会泛滥成灾
让灵魂无以寄托
也不要让影子固守成故乡的慨叹
让一生愧对仙逝的祖先
走出去
也不忘常回家看看
父母在的时候
回家的路是一条孝道
父母去
回家的路是一种思念
常常在梦里
泪流满面
发黄的照片
__纪念入伍到军营四十周年
李建秋/文
耳顺年我伫立发黄像册前,
再也挪不动我迟缓的脚窝。
印证了一代人青春的照片,
仿佛看到当年十七岁的我。
那么年轻激情又纯真文弱,
满脸稚嫩何曾想过对与错?
我轻轻地抚摸照片中的我,
几颗热泪忍不住悄悄滴落。
军人是保家卫国锻炼成长,
照片中那个小青年就是我。
在当年对越炮火还击战中,
我居然把青春当保国的火。
在猫耳洞里我手握着纲枪,
照片中的战地采访也是我。
赤裸着淌汗的脊背和胸膛,
把炮火还击当再教育收获。
浑身上下绿色军衣和军帽,
有时间战友嬉闹拉琴唱歌。
用激情洋溢火红青春能量,
驱赶那越来越无边的寂寞。
发黄的照片我久久地凝视,
我终于转身离开二十岁我。
不想说我们的青春悔不悔,
也不想争论岁月是否蹉跎。
我和你都是历史匆匆过客,
青春与和共和国一起走过。
现在我的青春虽然遥远了,
但青春精神从没离开过我!
作者简介:
李建秋、男、1964年7月出生 ,湖南醴陵人,现为河北秋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协会会员。80年代初在部队团政治处一名新闻工作者,退伍回乡后到新闻单位当记者。在90年代初下海经商,后因从事新闻工作而中断。在部队时爱好新闻,文学写作,曾零星发表过小小说、散文、杂文,诗词。2000年10月重新执笔文学创作以来,已在《作家天地》《工人日报》《羊城晚报》《长沙晚报》《燕赵晚报》《湖南日报》《辽宁青年》杂志《湖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解放军报》《株洲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诗词,文学作品近百余篇。
《三苏文学》征文启事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去年端午在河坝子玉蟾寺祈福的钟声犹在耳边,在青神湖看划龙船的盛况还历历在目,转眼又快到端午了,端午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去河坝子玉蟾寺祈平安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最激动的莫过于去青神湖看划龙舟,端午是有人文内涵和诗情画意的节日,在端午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征集有关端午的诗词、散文、小说、随笔等,将择优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百度等同步发表,欢迎文朋诗友们赐稿,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