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兰的艺术
萧平书
此展以艺术一词概括,是因为作者试图将她自少年至今,各阶段、各类型的作品,尽可能地一并展示给大众。她是一位勤奋多思的绘者,一位以绘画为生命的女性。
洪晓兰,我在南京第一次见到她时,她还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她的具有稚拙真趣的半抽象习作给我留下了印象。前些年再见她时,已是几个孩子的妈妈了。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于绘画艺术的如痴如醉的追求。
她三岁习画,师从吴山明,方增先,马峰辉学国画,素描技艺,后又专攻油画,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写实大家靳尚谊是她的导师。然而,她在阅读中外哲学于禅学之后,联系世事人生,殊多感悟,选择了较为抽象的油画表达形式。
关于绘画的抽象,我以为最早发端于千年前的中国,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诗句就是证据。中国写意画,其实就是半抽象形式的绘画。
晓兰从艺四十多年来,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物源到心源的变化过程。她努力研究心象油画,探寻独特的表现形式,借以反映她渴望与大自然对话、相融的心境。她的作品,瑰丽神秘,超然物象却蕴含禅理,让人初读难解又思之难忘。
这次展览的重点,是其疫情期间创作的一批反映人性、人情、人生的油画作品。她知道生命的宝贵,也感受生命的脆弱,她希望珍惜当下,尊重每一个存在的生命体。她力求以艺术解读世间万物、宇宙奥秘。这些作品,是她博爱精神的释放。遥祝展览圆满成功!

编辑: 李 牧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出品: 李 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