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回音 文化之瑰宝
——品读刘上洋散文《梅关古驿道》
钟定智/文
我置身于历史的回音壁前,耳畔响彻悠长的韵律,那便是文化的瑰宝——梅关古驿道。在刘上洋先生的笔下,它如一位千年的老者,矗立在庾岭大地,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我深感其历史底蕴之深厚,对其满怀敬仰之情。
梅关古驿道,那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庾岭大地,它在蜿蜒中呈现出的古道,是岁月的见证,是时代的缩影,也是客家文化的瑰宝。而刘上洋先生,他就是那位带领我们穿越历史迷雾的向导,他用文字引领我们领略古驿道的壮丽画卷,感受它的韵味与魅力。
当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读完刘上洋先生的散文《梅关古驿道》后,内心深处被一股强烈的情感所触动。我被作者对这条古道的深厚情感和细腻描绘所打动,仿佛与这条千年的古道一同经历了沧桑岁月。
文章中,历史的变迁如同画卷般展开,从最初的军事要道,到后来的商旅通道,再到张九龄主持开凿的梅岭驿道。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奋斗与曲折,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些历史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窗口。
文章中穿插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赵佗、梅(钅肙)、庾胜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这条古驿道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人物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途径。
阅读刘上洋先生的文章,我感受到了他对古驿道的深厚情感。他走访古驿道沿线的地方,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深入挖掘了古驿道的文化内涵。他的话语让我感受到古驿道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它的厚重感。“就这样,一条宽敞的驿道建成了。”他写道,“从此,大运河、长江、赣江、珠江连为一体,中国有了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这段话如同一首历史的赞歌,让我更加珍视和敬仰这条古道。
与此同时,刘上洋先生将古驿道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他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建议。他意识到古驿道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经济资源。这一观点无疑具有前瞻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更要让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历史,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和勇气。作者通过描述梅关古驿道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在文章中我深深地被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他们不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且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也毫不退缩。这种坚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此外,文章中还介绍了许多有关古驿道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让古驿道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驿道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文章最后一部分,刘上洋先生深情地总结了他对梅关古驿道的认识和理解。他写道:“ 梅花,是梅关一道永不凋谢的风景。同梅花一样永不凋谢的,还有梅关古驿道的历史。在这坎坷不平的路面上,不仅刻下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千年轨迹,而且载满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千年辉煌,尤其是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犹如一座高高的丰碑,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这段话让我深感鼓舞和振奋,身为江西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历史时期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总之,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梅关古驿道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载体和精神象征。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重要支撑。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闪耀,为我们的民族注入新的力量。
读完这篇文章,我仿佛置身于梅关古驿道的壮丽画卷中,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刘上洋先生的散文如同一首诗,抒发了他对古驿道的热爱与敬仰。我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人能走进这条古道,感受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共同守护这份历史的瑰宝特别是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和尊重,也更加明白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
(钟定智,赣州市大余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