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三百期(第五十三期)
高适《燕歌行》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早年潦倒失意,曾往来东北边陲。天宝年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后辞官客游河西,为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官终散(sàn)骑(旧读jì)常侍。熟悉军事生活。为诗磊落嵚(qīn )奇,颇及民生,尤擅边塞,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于音调浏亮、语言整饬中见雄直慷慨之气。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然而他不像岑参那样以诗人的敏感去描绘战斗生活和边塞风光,也不像王昌龄那样常以戍卒的口吻抒情,而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塞问题,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以政论的笔调表示对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出对士兵的同情,对将帅的讽刺。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大意是:
汉家战乱多发生在东北边境,将士们辞家杀敌上了前线。
男儿看重横闯敌军的胆量,何况皇帝又格外恩赐赏脸。
鸣锣击鼓浩浩荡荡开向榆关,旌旗连绵不断直到碣石间。
校尉将紧急文书送过瀚海,单于打猎的篝火映照狼山。
山川萧条延伸到边境尽头,敌人兵马来势犹如暴雨狂风。
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阵亡有一半,将军帐中美人仍在轻歌曼舞。
深秋浩瀚的沙漠草木枯萎,落日下孤城能战斗的兵越来越少。
边将身受国恩竟轻敌误国,士卒竭力苦战仍难解关山之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长期辛苦戍守边疆,家中亲人想念得痛苦流泪。
少妇住在城南悲苦欲断肠,征人在蓟北遥望空自叹息。
战争形势动荡哪里可以度量,边疆除了荒凉没有任何东西。
早中晚腾腾杀气化作战云,整夜只听到悲凉的刁斗声。
短兵相接雪白的刀锋上血染纷纷,为国捐躯哪顾得功勋受赏?
你不见沙场上战争的残酷,至今人们犹怀念李广将军。
这首乐府,是有感于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珪(guī)击叛乱先胜后败,却隐瞒败状妄言奏功之事而作,而又概括了一般的边塞战争。一方面敌人的侵犯激发了战士的爱国感情,因而奋起抗敌;另方面因边防失策、将帅无能,战事久久不能取胜,再加上军中官兵苦乐悬殊,就不能不使战士们感到悲愤心寒。诗里描写了战争的艰苦,歌颂了士卒的勇敢,揭示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心情。同时对将帅富贵骄逸、不恤士卒也深有诽刺。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使这首诗成为盛唐边塞诗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艺术上一是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诽刺;二是从方方面面写来,却又能集中在一点上,这就是对李将军的追忆。
感于上述,得句如下:大家风范盛唐君,
气骨琅然塞上吟。
诟病边防高站位,
雄直慷慨一达人。
********************
名诗词关涉秦皇岛;秦皇岛人名诗词;名诗词写于秦皇岛——《诗词名篇与秦皇岛三百期》内容的基本架构。
撰稿: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023年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