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里的伊春》
作者:王荣辉
朗诵:白云悠悠
夏有凉风冬有雪,捧出绿色就醉人。“故事里的伊春”,我以文字记录伊春林区开发建设故事为载体,书写和挖掘故事背后的过往历史细节。
走进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一声声嘹亮的森林号子,唱响了伊春林业开发的故事。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在时代的林海里,刻下了伊春艰苦创业、支援建设的伟大历程。走进巍峨群山、浩瀚森林的磅礴气魄,追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
1952年9月,林业三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开进了伊春林区的茫茫林海,在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同广大林业职工一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产一批又一批优质木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林业三师开进伊春林区后,奋战在双子河、友好、上甘岭、美溪、五道库、翠峦、乌敏河等地,为伊春林区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70多年来,林业开发的精神一直在伊春传承延续,一代又一代林区人,传承英雄的红色血脉在伊春留下的奋进印记。
故事里的伊春,是世界红松分布的中心之一,这里有中国目前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设有专门保护红松的丰林、凉水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丰林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
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林,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典型代表,森林覆被率高,植物种类繁多,且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珍稀物种,年代久远,地带性强,和全球同纬度地区的森林相比,以含有较多的亚热带成分而著称,是一个天然、稀有、物种丰富的基因库。
伊春因盛产世界稀有木材红松而名扬中外,素有“红松故乡”和“中国林都”之美誉。红松是活化石珍贵而古老的树种,天然红松林是经过几千万年的更替演化形成的,被称为“第三纪森林”。
故事里的伊春,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群山。是一处没有被采伐触极到的,保留至今未被被开发的红松原始林。
故事里的伊春,是一座用红松朔造品格,用绿色抒发情怀,用生态承载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级森林城市。
红松,伊春市市树,是伊春的象征。贯穿伊春市境内的小兴安岭是世界天然红松林的主要分布区域,因此,伊春又被冠名“红松故乡”。
红松,根植于八百里兴安400万公顷的群山峻岭,林都伊春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傲然屹立地处北纬47°的神秘冰雪大世界之中。
红松,经过60多年的采伐,红松面临枯竭的风险。为了不让“红松故乡”变成“红松故事”,2004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全面停伐境内天然红松。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市红松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在红松保护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经验,出台了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红松,伊春特色,中国稀有,世界珍贵。 红松是林都的象征,是伊春人的记忆,红松是林都伊春的根和魂。
故事里的伊春,拥有4万平方公里广褒浩瀚的山川森林,森林覆盖率83.8%,名贵树种超百种,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数量高达3.7万个,是清新空气标准的18倍,堪称“天然大氧吧”,在这里可以深呼吸、深睡眠、深度游。伊春白桦林资源丰富,总面积达24.87万公顷,其中桦树占总森林面积的70%以上。
走进一片白桦林,微风阵阵袭来,心中立刻有了一丝凉意,林间绿草如茵,野花点缀,蜂飞蝶舞,不时有牛羊从林间穿过,与白桦林美景构成一幅画。阳光透过树梢斜斜洒进树林深处,树干上一层层的桦树皮向人们倾诉着他们的故事。
抚摸着一棵棵白桦树,仿佛在与一种无言的生命交流。白桦林间栈道两侧参天的原始白桦林遮天蔽日,伸出手就可以触摸到百年桦树那乳白色树皮,呈现不同性状,口鼻间每吸一口空气,都带着桦树清爽的芬芳。
白桦树是一幅画,一首歌,一首诗,一段岁月,一个永远说不完的小兴安岭的古老故事。我深爱巍巍的大山,喜欢那片原始森林里白桦林,更爱白桦高洁的品格。每一棵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棵树都来之不易。
白桦林,静静地生长在小兴安岭山脉上,庄重朴实,优雅宁静,包容着所有记忆、失落与欢喜,坚守着自己的生命,坚守着生态保护,涵养资源的安澜。
世间很大,也要从脚下出发。来伊春,畅游万顷林海,奔赴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白桦林,触摸千年白桦林,与白桦林深情邀约对话。
故事里的伊春,在等您来。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