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源于生活
文/乡里乡亲
写作不只局限于作品本身如何构思巧妙绝伦,或者辽阔于宇宙之外的离奇。
往往一篇朴实无华的作品,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在写作课堂不断涌现出的许多优秀作品,是值得交流鉴赏,相互学习的。
写作本身源于生活,生活取之于大自然。人们运用不同的生存方式,把所见所闻经过思维筛选,然后用文字组合成一段生活写照。
由于人们受一定现实生活局限性,在不同层次,不同的背景条件下,暴露出作品的曲线。
在写作过程,只求朴实无华仅限于真实生活的组合。如果过分追求文字的夸张,背离客观真象的规迹,是一种偏激的倾向性。
用唐诗,宋词三百首和不止三百首的现代诗相对照,是否可找到写作过程的艺术性与什么才是正确的文学创作。
以下例子不难看出文学作品的差异之殊;举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字一句,看似平淡自然,而确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之词。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给人以美的享受。
时代断然是两个不同的文字变迀,再看元曲;
雁门关外
元 ·元好问
窘步相仍死不前,
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
俯仰随人亦可怜。
上面这首诗的意思很明白,是说写诗不能够步步模拟别人,如果一味模仿,只会让自己步入囧途。“俯仰随人”,没有自我的创造,没有自我的感情,是写不出好诗的。
用现代诗做比较;
再别康桥
现代·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是的,这悠悠我心的释怀,自然美好的浮现,云彩、金柳、夕阳、艳影……仅在眼前荡漾,而缺少了真正诗的骨感。
一首诗歌的韵律,必然是诗络流动美声的传递。
接着再读;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随着离别的情绪,又添浮澡的新意。远渡重洋求学,胸无大志,仅为了私欲而甘愿做一条水草。
这是诗言志的悲哀,放荡不羁自由主义的显兆。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的,情为何物?情为所欲为。爰情的火花在心中燃烧,又在叛逆中息灭。
古为今用,时代造就了文学艺术追求的完美质感。而生活的点点滴滴,才是反映文学作品骨子里的真谛。
百姓写百姓的生活实感,文人墨客写所见所闻的观感。大自然赋于所有人,平等的认知产权。
如果学而不厌,不低眉,不高就,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你身边的人和事。(上是地位,下是名利)风景断然是不一样的。
作者简介;姓名:王树池,笔名:乡里乡亲。山西省阳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诗报群管编缉,诗韵桃源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中国现代新派,香港名师名家名人坛,中诗报,阳泉晚报,阳泉老年大学校刊,漾泉诗文,嘉河文学等文学平台。诗伴人生,墨笔留香,志在仁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