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文/张体心
主播/殷钰
自1996年垃圾分类细则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已近30年的时间了,垃圾分类这一浩大工程,经过了曲折而漫长的初期、过度、试点,正式投用,不断升级更新过程,从雏形发展为规模化的势态,北京城区环境面貌大有改观,到处是鲜花灿烂,路宽街净,人们在享受劳动付出后的幸福感。
在实施垃圾分类初期,我记得,房山区燕山迎风街道组织部分居民,到北京郊区的一处垃圾处理厂参观,让我们了解了垃圾处理后的成果。
随后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各街区都有戴着绿色袖标的居民,开始了这项工作。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垃圾处理开始是用填埋的方式,然而,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污染,植物无法生长,浪费土地资源。后经有关部门探索研究,经过不断改进,对垃圾桶进行更换,最后分为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其中有厨余,其它,有害,可回收垃圾桶。将厨余垃圾进行筛检,细化管理,经机械设备进行处理,成为粉状物料,为农田提供无公害的营养肥料。
我们知道,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在垃圾分类学习培训过程中,我们知道,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我曾参加了社区居委会组织的监督指导执勤工作,主要任务是协助投放垃圾的居民,将垃圾细化,由于有些居民的分类意识不强,把垃圾混装,需要我们指导分开,再投入垃圾桶内,当时垃圾桶是手动开盖子,很不方便,弄不好还要蹭到身上一些污物,一股股恶臭的味道传入鼻腔,令人恶心,然而,我想,做每件事之前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努力,我用夹子仔细认真挑选,并且与投放垃圾的居民讲解宣传分类的标准要求和意义,首先从自己做起,了解分类的具体项目,并向家人宣传,一同进行分类。
首先具备了垃圾桶,然后再将垃圾袋分装,这项工作已成为每天日程,开始老伴嫌麻烦,不愿意细分,我就耐心的跟他讲,如果要想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去,就要从自己做起,每个家庭都要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在我坚持不懈的引导下,感染了家人,潜移默化的支持我,并同我一起开始分类装袋,孙女儿同我一起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有关内容的宣传,使之懂得了许多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有了进一步提升,从手动开盖,到脚踏开盖,又到电子智能开盖,自动积分等一系列的升级,给予大量投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项工程的和高度重视。
要达到全员参与,就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宣传,使每个人都有意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使其形成规律性的常态化。以家庭为单位,自觉行动,形成人人为垃圾分类做贡献的和谐氛围,特别是在大美房山的创城工作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促进生态平衡,美化家园环境,。
正是:
青山绿水百花鲜,
笑语欢歌道路宽。
降解垃圾结硕果,
栽培草木沃良田。
文明创建城区靓,
糟粕清除画景连。
携手凝心齐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