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 安徽作协会员,执教高校中文系 《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已在各地微刊发文近7千篇,点击“张玉庭”或“张玉庭微信”,可见到其中的大部分作品。
惩罚错和成全错
张玉庭
A
“将错就错”惩罚错,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请听故事。
某甲总喜欢吹牛,有一次当着某丙和某丁的面又吹了起来:“我能妙解汉字,比如‘吕'字就意味深长。为什么?因为这叫口对口,是说两个人在亲吻!”不料话刚音刚落,某丙就将错就错地反问了一句:“这么说,‘品'字肯定是三个人在亲吻。”某丁的反驳更让某甲难堪:“照这么说,‘器'字就是四个人和一只狗在亲嘴。”某甲听了,顿时哭笑不得。显然,他在丙丁的反驳前出了个大洋像。
还有个故事。一次,有个武将曾挖苦文官:“你们文人没用!诸葛亮七擒孟获, 逮的就是姓孟的,这位姓孟的,肯定是文人孟子的后代!”见文官没吭声,武将得意之极,不料彬彬有礼的文官笑着回了一句:“可是您注意了吗?捉孟获的那些武将再有本事,也得听孔明的。孔明是孔子的后代,他威风八面,居然能把那些使枪的,用棒的,玩拳的,耍刀的,指挥得滴溜溜转!”武将听了,顿时张口结舌羞红了脸。
请注意这里的文官,他之所以成功,正是得力于这种“将错就错”的方法----既然你把孟获“歪曲”成孟子的后代,我也就“照葫芦画飘”,把孔明“歪曲”成孔子的后代。
尤其有趣的是,此种技法在“实战”中十分有效,总能使吹牛者或故意歪曲者吃尽苦头。如有个“别字大王”参加科考,居然在卷子上写了一行字:“我是李鸿章的亲妻(戚)”,把“亲戚”写成了“亲妻”,打算以此要挟考官,考官见了挺气,也就故意将错就错地批了四个字:“实不敢娶(取)。”故意把“不敢取”写成了“不敢娶”,趁机狠狠地挖苦了对方。
B
“将错就错”成全错,是个极有趣且极有效的思路。
请看一个例子。
一次,正在赶路的欧阳修碰到一个同路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全然不知同行者乃是名扬天下的一代宗师欧阳修,居然班门弄斧地做起诗来,他指了指远处的一棵死树,念念有词地来了两句:“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平心而论,这两句的确极平淡极乏味,诚属那种不可救药的死诗,但欧阳修加了两句之后,那诗突然变得光彩照人了。这两句诗就是:“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意即:春天到来时,那青苔就是他绿色的叶,冬天到来时,那瑞雪即是他白色的花。
瞧!神了!就这么在原来的败笔之后“把思路延伸了一下”,沉闷的死诗就立刻有了勃勃的生机!原先那俗不可耐的两句,也突然间变得“大拙即巧”了!
于是想起一个挺美丽的说法:点石成金。
何谓点石成金?理解之一,就是保留现成的败笔,把败笔变成铺垫,然后再神出鬼没地再来个妙语惊人。
如此“将错就错”地成全错,岂不是妙极趣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