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红霞,笔名一然,广东韶关新丰人。供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常务理事,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导师,曾在《信息时报》开设护士日记专栏。作品发表在《中国作家》《诗刊》《星星》《诗林》《长江文艺》《作品》《华夏》等多种刊物发表。代表作有《最美的年华:一名资深护士的日记》《没有硝烟的战“疫”》《最后一个童话》。作品入选《中国新诗年鉴》等多种选本,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获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风雨中同行”主题征文散文/纪实文学二等奖等奖项。
鲁古河的印象
(组诗)
作者:张红霞
阿婆髻
我是父母联姻的第一颗果实
在顶头老屋呱呱坠地
在古老石街上爬行、蹒跚学步
阿婆放牛或煮饭时,总是——
把我背在她的后背
幼嫩小手拨弄阿婆的发髻
像抚摸琴弦上跳动的音符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其乐无穷
直至阿婆髻发出对抗声音
我两腿一蹬
哭喊着尿尿
须臾阿婆背部衣裳湿漉漉一片
温暖如斯
注:顶头是一个村庄,即新丰县遥田镇顶头(包括上围下围组)村庄,归属遥田长安村,与岭下和径口村庄相邻。我的阿婆(祖母)潘启花生于民国时期(1916年)路下村一个有田有地的大家庭,记忆中的她的发髻与上图2与图3一模一样,她的女儿说阿婆年轻时也是盘发髻。
云髻山
碧蓝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这是传说中的新丰“阿婆髻”
又名“云髻山”
古朴典雅,婀娜多姿
难得的一个夏天,亲切,软和
早晨的阳光在云髻山间铺开
也铺满女子的长发和腰肢
山间的树林、花朵、白鹇
叮咚响的泉水和不远处
客家俊男家的烟火
闪烁着令人温暖的光芒
我用手舀了一勺倾情云髻水
仰头,一饮而尽
那股清凉的甘甜,沿着脖颈而下
湿了衣襟
山花也发出咯咯之笑声
我的心此刻已跟随着这份明静
到达那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风景处
欢悦、轻扬,仿佛阵阵熏风
吹散在高高低低的树木
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山花中
瞬间淹没在山谷的云雾
新来师长给我阳光闪烁的地图
金色的侧影从南方照过来
那闪亮的人彰显着美和序秩
(2024年5月25日写于新丰县作家协会成立之际)
鲁古河的印象
这个年头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
满路泥泞之后又迎来彩虹
寻访新丰江源头念想已久的我
从丰城街到九栋十八井和秀田古树下
无需雨伞,也无所谓锣鼓声
鸟虫飞过,它们有自己的方向
喜欢奔跑的人谈论冬日盛开油菜花
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桥底穿过
我一声呼喊:“鲁古河啊!”
记忆流经码头秀坑村汇入新丰江
连绵不断向港澳珠三角发送
滋润远方的人们
山道弯,天空蓝
樱桃树枝上挂满闪烁的阳光
鲁古河水在丛林间日夜流淌
从不会因为有人忧伤而停驻
一个“小岛”闪现在河中央
我用细节的描绘方式
集中在——
岛中之城,或精神层面
细弯处,水儿追逐贱出一朵浪花
岸上谁人的心旌在摇荡
我眺望鲁古之帽顶峰及峰上之人
赞叹——呼吁——辩证
美好回到古代
鲁古村村民的弥补之物
(2024年5月30日)
最后一个童话
我穿越河流,飞奔进入草原腹中
在蒙古包上空,转身
像一匹被训练过的野马
看到最后一轮弯月
就跳起舞来
月光环绕着篝火,忽闪忽闪的
我的眼睛近视叠加损伤
最后一个童话
随着一朵雪莲冉冉升起
我胸膛的细胞不断分裂
装满了莫日格勒河的弯曲
(2024年4月22日)
后记:
在家乡作家协会成立之日,初度与桂汉标老师相见——他进入会场后便问“哪个是张红霞?”得知眼前之人便是我时,说了一句既霸气又耐人寻味的话,然后把“唯一”的书赠送给我,合影如下:
曾经听我的恩师以及朋友谈起过桂老师和“五月诗社”,多年后的这个日子相见,还真的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相信桂老师会是不少写诗者的知音或伯乐。这年五月,让人非常感动的人与事不仅仅这些,在此不加赘述。
2024年5月31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