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我们的节日
信义庄
“六一”就要到了,又恰逢周六,队长早早策划,众驴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去哪啊?队长反复斟酌。周五晚七点,队长来电,焦台村老乡电话,讲玉杏熟了,我们去过一个杏(幸)福的节日吧!
晨六点半出发,阳光灿烂, 同车的“大长腿”,一边哼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儿歌,一边从包里拿出了一打的红领巾。看见红领巾的那刻,俺有点小激动了,说真的,记忆中从没有正式过过“儿童节”,就别说戴红领巾了,想不到知天命之年的“儿童节”,竟还这么有仪式感。“大长腿”细心地告诉俺,系红领巾的手法和要领,俺郑重地把红领巾系在了脖子上,那一刻,仿佛一下回到了童年,心中满满的激动和憧憬。
抽一条红领巾,俺把它挂到了驾车的“蕾蕾”肩上,“蕾蕾”一声“小艺、小艺”,请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车里瞬间响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欢快、嘹亮、激越的童声。就这样,沉浸在浓浓的回忆中,弥漫着节日的气氛,过卧虎山,穿九重天,直奔焦台村万亩杏园。

焦台村栽种玉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水经注》记载,这里有谷名金舆谷,谷中有山曰玉符山,山中盛产杏果,此果成熟后,果实如美玉般晶莹剔透,百姓便称之为玉杏。后乾隆爷去泰山祭天经此,品尝后大为高兴,遂钦定此果为宫廷御用,由此这玉杏又有了“御杏”一说。
玉杏熟了,从下九重天开始,路边杏园,满眼都是金灿灿个头如核桃般的杏;棵棵杏树上,一串串、一簇簇、一个个黄里透红,挂满枝头,宛如珍珠,阳光下熠熠生辉,垂涎欲滴。这早上刚过七点,摘杏、卖杏的村民,已经三三两两,活跃在杏园、路边,丰收的喜悦溢满了每个人的脸庞。

望着眼前的场景,儿时与杏有关的一切,不由自主地从脑海里浮现出来。那时村里的杏树都是集体的,每年麦黄杏成熟后,都要由生产队组织社员采摘,然后担到附近的集市上出售,村民吃杏是必须到队里去买或赊的。一分钱都要攥手里半天,舍不得花的年代,父母哪有钱给孩子买杏,馋猫的我和小伙伴只有另想办法。先是到社员摘过的杏树上找,看有没有漏网之鱼;我们身子轻,总能在大人够不着的树梢上,找到又大又红又甜的麦黄杏。但这样的一星半点,咋能满足我们这些吃货的馋瘾,顽皮的我们,一番合计,就学着电影里八路军打鬼子的办法,用起了调虎离山、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先找好目标,就近埋伏,然后由一个小伙伴把看坡的爷爷想法调开,随后几人一拥而上,速战速决,满载而归。这办法屡试不爽,但很快就被识破,有一次,正在我等在树上得意忘形,又吃又糟蹋的时候,被看坡的爷爷堵在树上,逮个现行,不仅回家挨了父母一顿臭骂,还在课堂上做了检讨,好一阵在同学前抬不起头来。
前几天看网上一视频,一老农,望着老屋前满树金黄的甜杏,却再也看不见偷杏的孩子,感慨万千。是啊,时光无法倒流,当年偷杏的孩子,再也回不到过去,回不到快乐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有谁还用得着去偷杏?
回忆间,不知不觉走进了杏园。蹲在树下, 扒拉着老乡刚刚摘下的玉杏,看队长笑眯眯地与老乡砍价;蓝天下老李、叶子戴着红领巾摘杏的样子,让俺恍若梦境,这老顽童的“六一”真是不孬;花婆婆、张洋、蕾蕾等,树上树下边吃边摘,笑靥如花;而更多的驴友则像俺一样满园溜达,在一棵棵树下,寻找那最好看、最好吃的杏送入嘴中。这玉杏真的是好吃,但俺怎么吃,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了。抬头看,天空瓦蓝,流云飞舞,九重天、老仙岭方向风光如画,忍不住急忙跑到杏园一角,拿出手机,摄录着这晨光中的美好。



走出杏园,撩一把水渠里的水洗下手,品评羡慕半天农家菜园里,那绿油油的小白菜,顶花带刺的嫩黄瓜,众驴惬意地向“晓露泉”走去。
“晓露泉”,始于明洪武年间,为灵岩寺外八景之一,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来之前,孤陋寡闻的俺,真不知道济南还有这么一处名泉,就是队长告俺的时候,俺也没把这泉当回事,心想,这山野之中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泉。待俺走近,眼前的一切真把俺吓了一跳,这泉,还真有些了不起啊。不说泉,单看泉上那遒劲的千年翠柏和紧紧缠绕的古藤虬枝,就让人惊叹不已。泉水来自古柏下一洞穴,近前查看,一妇女正从洞中井口提水,走进洞内,竟是一番清凉的世界,掬一捧甘冽的泉水,也让俺瞬间明白了“晓露泉”名字的由来。据说这“晓露泉”还有天气预报的功能,当洞内石头上结满露水, 两日内附近必细雨霏霏或雨水淋淋。“晓露泉”就是这么神奇,这么灵动,数百年来默默滋润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护佑着附近的乡亲。凝望着著名书法家蒋维松先生题写泉名的泉池,青山倒影中的“晓露泉水库”,突然领悟,刚才杏园旁水渠里那清凉的水,一定来自这泉,那甘甜的玉杏,也一定是因这泉才如此甜美。

吃过杏,赏完泉,老顽童的兴致一个个高涨起来,怎么快乐怎么玩。前行南山的路上,那戴着红领巾的老李,不知从哪变戏法般鼓捣出一瓶啤酒、一盒麻辣小龙虾,旁若无人有滋有味地吃喝起来,且还不时用自制的树枝牙签,挑几个小龙虾诱惑众驴,那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住。那“大长腿”,用黑色面罩将自己的脸捂了个严严实实,太阳是晒不着了,可人却似变成了一个江湖侠女,胸前的红领巾,咋看咋滑稽。

穿过积峪村时,路旁的村民,望向我们的眼神,个个异样,似乎在说,这是那里来的一群疯子。
出积峪村南望,天空湛蓝,满目青山,缕缕白云,在山顶升腾发散,如梦如幻,令人沉醉迷离。 “白云如练绕南山,遥听樵歌紫翠间。落日云头秋色晚,望中应见鹤飞还。”的诗歌,悄然浮上心头。队长说:爬上南山不远,就能看见“五老神“山了,“六一”节,咱们也做一会神仙!是啊,天天忙忙碌碌地生活工作,抽一天放纵自己,当当神仙又何妨。

说话间,“花婆婆”突然大声喊了起来,“快看、快看”,抬头望,蔚蓝的天空中,战机拉出的白烟,如长练似长龙横贯天空,美丽的山林画卷中,又添加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迎着朝阳,沐浴着初夏的晨光,沿山野小径,众驴快意地走进了南山。
山,没有什么名,老百姓习惯称作“南山”;海拔600米左右,不高也不陡,感觉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登顶。近到山脚休息时,不待队长催促,喝口水俺就笨鸟先飞,一个人沿着小路大步向前。小路虽年久失修,但印迹明显,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俺,自信绝不会迷路。行走不远,小路出现了分叉,直行有些许的台阶,右转是印迹模糊的土路;直行登山最近,右转这要转到哪里?分析判断一番,俺便自负地选择了直行。一开始,小路无遮无拦,只是在废弃的地块间转来转去;上行十几米后,荆棘、灌木渐渐稠密起来,脸不时被枝条抽打,背包、衣服不时被荆棘钩住,若不是赶上来的纪兄帮忙,简直寸步难行。这路对吗?恰在此时,那老李也顺着此路,从另一边爬了上来,正在一片碎石区艰难跋涉,后面不远处“花婆婆”紧紧跟随。老李、纪兄都过来了,这路还能错!?看灌木下人员活动的痕迹,俺更相信这路没错。还有几米就到悬崖前了,从左面绕上悬崖肯定没问题。与老李、纪兄在碎石区汇合,三人两前一后继续向前爬行。三只山鹰,在悬崖上空盘旋飞行,相互追逐,清脆的叫声响彻云霄。忽在此时,从下面传来了“花婆婆”等的大声呼喊,“快下来,快下来,路错了!”这路怎么可能错?这好不容易上来了,要下去太累了。三人抱着方向没错的信念,继续坚定地向上攀登。离悬崖也就一米左右了,稠密的灌木荆棘,让人再也无法前行!万般无奈之际,三人只有承认路线错误,下行返回了。

一上一下,耗时近50分钟,愣是把一场没有多少难度的驴行,变成了一场苦行。疲惫不堪之际,再一次体会到了路线错误的危害。
回到原点,立奕、花婆婆、叶子、蕾蕾都在等着我们,唯恐我们三个老顽童再次偏离了方向。回头看,路旁田野里正有一村民劳作,忍不住相问,“刚才那路能上山吗?”老乡头也不回地说:谁也上不去,那地方有村民放生的蟒蛇,很少有人去的。闻此,哥三目瞪口呆。
稍事休息,步入正途,继续前行 。小路虽坡度较大,但没有了灌木荆棘的羁绊,攀爬起来十分轻松,强行军一刻钟后,终于在一棵高大的野杏树下,与队长率领的大部队胜利会师。
这杏虽然在山下刚刚吃过,可那是在杏园。面对这半山腰上的野杏,那感觉和表现可就大不一样了。看人马齐整,此处风光秀丽,队长提议先合影留念;“大长腿”则建议,先请群里名符其实的少先队员“猴哥”,领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可人家“猴哥”根本不接这茬,只是静静地蹲在树上,微笑着等候合影。这众驴中的部分馋猫,欲火攻心,瞅着树上的红杏,早已急不可耐,垂涎三尺,那还想唱什么歌;不待合影完毕,就纷纷上树,直把这老杏树撼的地动山摇,那树上的杏也如冰雹一样,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不得不说,这老顽童耍起来,那也是非常非常厉害和好玩的。



伴随着阵阵笑声,过足了撒野的瘾,老顽童们继续向山顶进军,期待着尽快与“五老神”手拉手平起平坐。
也许是太想与“五老神”见面的缘故吧,众驴前行竟似生了飞毛腿般,很快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大长腿”、“蕾蕾”和俺拖在后面,不停地回望,摄录山谷秀丽的风光。



路是“之”字型的,中间一段坡路虽说仅有十几米,但光秃秃无抓无拽的还是十分险要,我等几个小心翼翼,手脚并用,稳步攀行,很快上到了平路。上来后,小路沿山势向东蜿蜒,林木茂密,荫凉舒适,穿行其中,犹如泰山的“快活三里” ,轻松惬意。看“蕾蕾”和“大长腿”仍在后面流连忘返,俺只好独自前行。一处转弯之地,植被繁茂,阴森森有点恐怖,此时脑海里不知咋的,竟想起了老乡说的大蟒蛇,总感到那大蟒蛇,就在某棵树上或某块岩石后窥视着俺,一阵头皮发麻,吓得俺连滚带爬往前冲,直到看见悬崖下有说有笑的众驴,咚咚直跳的小心脏,才渐渐平复。
来到悬崖之下,没想到这里竟是一处清幽之地。只见这里视野开阔,地势略微平坦,几个石槽和米臼横七竖八扔在一角,但足以证明,这里过去曾经有人长期居住。审视悬崖,方见崖壁下竟有浅浅的洞穴,里面泉水叮咚,且还摆放着一尊观音;石壁之上隐隐似一块石碑,走进细看,果不其然,但由于风吹雨淋,年代久远,文字已经漫漶不清,辩识半天,只识得“大明弘治年十二月……”的字样。此刻,老李、立奕两人,正在用力下拉一桑树树枝,以方便那些吃货在上撸取桑葚;猴哥与张洋的爱犬“小九”,玩的不亦乐乎,头都不抬一下;叶子正瞅着崖壁下的“观音洞”痴痴发呆,放空自我;而队长则正笑眯眯俯视着眼前的美丽山河。


过足了嘴瘾、眼瘾,起步前行,众驴继续向山顶进发,蓦然回首,忽然发现了崖壁上端巨大的鹰巢。原来刚才那来回盘旋、高亢鸣叫的鹰,就住在这里啊。

山顶近在咫尺,不足百米,爬起来却是异常的艰辛。骄阳下没有一丝风,循着坡度极大的山野小路上行,手脚并用,没多久就汗流浃背,酷热难耐了,要不是念着去“五老神”山,真的是一步都不想走了。人靠信念尚能支撑,那狗狗“小九”那有什么信念,此刻,只是伸着长长的舌头喘气,无论如何也不走了。无奈,张洋只有苦笑,或提或抱,拖着“小九”艰难攀行。


10.40分,众驴提升465米,终于到达了海拔596米的南山山顶。站立山顶的那刻,感觉一切都值了。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站立山顶,我们虽没有诗人那样“四海五湖”的博大胸怀,但我们抬头看到了难得的“日晕”,眺望到了古老的齐长城、雄伟的泰山。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浪漫的情怀,油然而生的豪迈,是一点也不输古人的。


沿山脊线悠悠漫步,两旁山河如画,众驴赞叹不已,幸福满足的心情溢于言表。 你看那对神雕侠侣,正在亲密无缝地指点江山;老李在变着法地耍宝逗乐,队长在对着一棵灌木发呆,大长腿站在一块石头上转圈摄像,“猴哥”在开心地逗着“小九”……。仔细看,忽然发现,一位男士却正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原来那“小九”也是儿童,大概是众驴有些忽略人家的缘故吧,这狗狗到了山脊平地,还是耍赖不走,无奈,只能由喜欢狗狗的驴友轮流携行。此刻,这兄弟抱着“小九”,刚刚疲惫不堪地来到树下。




悬崖边一块象形岩石,引起了俺的注意;蕾蕾说:像小鸟的嘴。但俺怎么看,都像是只静卧的鹰。这是刚才鹰岩的位置啊,不像鹰像啥!?

越过一处断崖,学着“花婆婆”在断崖处略略停留,充分享受了一番山风的凉爽,开心地向一棵“消息树”走去。这树是这段山脊唯一的一棵树了,居于山脊东段的最高点,看到的第一眼,就让想起了电影中的“消息树”。
这树树冠很大,上面结满了成熟的桑葚。队长说:下面不远就是“五老神”了,大家在此补充点能量,一会由此下山,去探望“五老神”。歇息完毕,起身下行,队长提议,由“大长腿”领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胸前飘着红领巾的众驴站成一排,那狗狗“小九”也插在了队中,“大长腿”大声起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但众驴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也没有唱出声,喜的一旁的“猴哥”抿嘴偷笑。不出声心里唱就好,开心就行!举起手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愉快地合个影,老顽童们大步流星地向“五老神”走去。

去“五老神”一路下行,自上而下俯视全是连绵的青山,成片的房舍,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特别之处。小心攀下一处十几米的断崖,站立垭口,方才略略窥见“五老神”的风采。这“五老神”,其实就像是仙气飘飘,巍然屹立在山顶的五位老人,从上面或下面看,都不能看清其芳容,只有用无人机从两侧观看,才能一睹风采。没有无人机,不能纵览全部,那就近距离对话。老李腿脚麻利,率先从断崖左边接近“五老神”。十几分钟返回,看见俺像个老顽童样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并郑重推荐,一定要贴近欣赏。踏着前人的足迹,俺抓树枝,抠石头,五刹并用,一步步走进了“五老神“。这五老,个头有大有小,身材有胖有瘦,面貌有丑有俊,但却一个个仙气飘飘,遗世独立,令人羡慕。你看那老大,头挽发髻,眉毛修长,面含微笑,一脸憨厚,正笑看人间;老二老三两人相互对视,似在唇枪舌战探讨人生;老四老五手牵手,肩并肩,一副正要结伴云游的样子。




徘徊在“五老神”身边,凝望着蓝天下树木、山林、村舍,突然想到,所谓的神,其实都是人赋予的,真正的神永远是人,人世间的每个人是都可以成神的!
返回垭口,凝神屏气,从石缝中走下一道高高的台阶,沿山崖柏林穿行,十几分钟后转到了“五老神”山的正面,翘首回望,山崖风光如画,动人心魄。

驴行即将结束,快乐仍在发酵,“花婆婆”、“蕾蕾”等,手捧清香鲜艳的荆花,快乐前行;狗狗“小九”迈着细碎的小步,撒欢般冲在队伍最前,那老李、纪兄则卷起帽檐, 扮起了少数民族大叔的样子…… ,一行人在惬意中悠悠地向停车场奔去。

丰子恺说:“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本位的生活,他们为趣味而游戏,为趣味而废寝忘食。”让我们这群老小孩,余生,永远像孩子一样为趣味而生活吧!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