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顾名思义,就是要播种带芒穗的农作物。虽然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混迹社会久了,成了无家无籍无身份的流民,除了生活的习性和思维还保留着农民的特点外,关于种田收割、锄草施肥的农活,久不参与,已经忘的干干净净。
早上,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似一阵清风吹过,也想洒脱地归去,浪迹江湖,种菊东篱下,然而,头脑热过几分钟后,叹口气,摇摇头,我明白,理想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是文人墨客们为自己构建的一种精神期许罢了。
现在的时局下,百业萧条,人人自危,躺平颓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昨晚,闻听龙岗桥上又有年轻人跳江,今年已经发生多起了,实感生活的无奈,社会的残酷,谁的心里没有一片田园?谁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不是勤劳就能换来幸福,关键是画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人们不是靠信仰与信念活着,而是在压力下延口残喘。
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有自己的一片桃花源,自由自在,耕读相伴。如果我也归去做农民,悟不到陶渊明的田园诗意,但结果肯定也像陶渊明那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活过得窘况潦倒。据说,陶渊明清贫一生,晚年为了生存乞讨渡日,五子无一人成器,家贫如洗,63岁时饿死街头。这也许是许多清高文人的结局,就如大诗人李白客死舟船,诗圣杜甫病死异乡……
所以啊,在生活不顺时,不要奢望天高云淡的田园生活,学陶渊明。要老老实实的认清自己,多看看王阳明,顺应逆境,安贫乐道。在生死面前,依生为大。
活在当下,不用纠结别人眼里的自己。
因为你的世界就是你自己内心的映射,只要心不住在往事的牢笼里,就能走出挫折与困难的迷雾。
其实,成全你的,就是那些让你痛苦的人与事。纵观古今,所有有作为和成就的人,都是经过了暴风骤雨的洗礼,雪压霜欺的磨砺,在无数次跌倒中爬起,继续向前,才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