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禅寺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建于唐贞观年间,重建于1989年,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这里环境优美,禅意盎然,是人们寻求心灵宁静的圣地。此次香囊制作活动便是清泉禅寺为了传播和弘扬我国香文化,特意举办的。
新疆佛教协会会长、乌鲁木齐市佛教协会会长、清泉禅寺方丈寂仁大和尚给义工和信众进行开示,红光山义通法师和义清法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阳光明媚,禅寺内的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参加活动的学员们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等待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艺术之旅。
活动在清泉禅寺方丈的致辞中正式开始,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香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禅意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在寺院中,手工香囊的制作更是融入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成为了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的活动。《古尊宿语录》记载,宋代的和尚也过端午节,并且在这一天也吃粽子。这既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民俗的融合,也展示了佛教对世俗生活的包容与接纳。
调香师、中药香囊传承人张玲老师介绍香囊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方法,张玲老师介绍说:"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此时天气湿热,细菌和病菌易繁殖,人体气血欠畅、疾病多发、不易调养。所以给大家带来了自制的中药香料,驱邪避秽。"
香囊的制作。选料、裁剪、缝制、填充、系带,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香料的选择更是慎重,清泉禅寺特选沉香、檀香等上等香料,旨在让每一个香囊都充满禅意,传递宁静与祝福。
香囊,源于中医传统医学“衣冠疗法”。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就有衣冠疗法的记载。所谓衣冠疗法,是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戴在身上,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而发挥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中医外治领域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
清泉禅寺莲开西域文化系列文化之手制香囊《禅心香韵·手作传承》第二期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旨在让信众和义工了解香囊的文化内涵,体验香囊制作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术的体验,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参与者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传统手工艺,更在禅寺的宁静氛围中,体验到了禅意生活的精髓。香囊虽小,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愿望。
随着最后一个香囊的完成,活动圆满落幕。参与者们纷纷与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合影留念,感受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清泉禅寺的方丈表示,这样的活动将会成为常态,继续推广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与寺院的渊源,是一种文化交融的奇迹,也是一种历史传承的见证。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渊源,传承这种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禅心香韵·手作传承》清泉禅寺手工香囊制作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手工制作,更是一次文化的对话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放缓脚步、体验传统的机会,让人们在学习制作香囊的过程中,感受禅意生活的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愿悠悠馨香,常伴左右
愿天下太平,平安顺遂
吉祥安康